版块   产业振兴   方志权:大城市要不要乡村振兴?是不是所有乡村都要振兴?
返回列表
查看: 647|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方志权:大城市要不要乡村振兴?是不是所有乡村都要振兴?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7722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9-7-31 15: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方志权(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员)

  近日,上海市委书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强赴奉贤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强调,乡村振兴事关上海城市未来发展、事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持规划为先,抓牢主攻方向,强化内生动力,狠抓推进落实,做实做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大文章,推动郊区农村在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对于上海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对标国外大都市郊区乡村发展和现代农业的标准水平,未来上海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究竟如何定位?对此,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方志权研究员日前在复旦大学作了演讲。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中国的乡村振兴怎么搞?虽然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在少数,但是人们仍然存在一些困惑:比如,大城市要不要乡村振兴?是不是所有乡村都要振兴?今天,我围绕乡村振兴的相关问题和大家作一些分享和交流。
  国外大都市乡村建设有哪些特点和经验?
  谈到乡村振兴,首先要回答的是乡村为什么要振兴。
  伴随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乡村相对衰落是全球面临的普遍问题,例如大量农村劳动力与人口流失、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增速放缓及城乡发展失衡等。因此,乡村振兴成为大多数国家的一个普遍做法。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地区之间自然资源禀赋、文化传统以及经济制度与发展阶段差异巨大,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主要列举国外一些比较典型的国家的做法。
  日本在经历了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高速经济增长之后,于1960年开始出现城乡发展失衡的矛盾。为了激发乡村自治组织与农民的活力,带动农民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日本于1961年颁布了《农业基本法》,其最核心的政策措施是通过国土再造与工业下乡,在长期推进农村交通、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善农村环境与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的同时,推进农民就业与农业兼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实现了城乡收入均衡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贸易自由化与市场开放对农业的冲击加剧了日本乡村衰退。对此,日本采取了更加全方位的乡村振兴政策,重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推进“一村一品”与六次产业化,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区分不同区域,对区位条件劣势地区加强补贴支持等,因地施策激发农业农村活力,延缓了乡村的衰退。日本的乡村振兴主要是拓展农业农村多重功能,挖掘农业农村多元价值,通过产业融合发展,走特色产业振兴型乡村发展道路。
  韩国的乡村振兴实质上是一场脱贫致富运动,其经验可归纳为环境整治型乡村发展模式。韩国经济高速增长始于20世纪70年代,此时工农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农村处于贫困落后状态。1970—1980年,韩国先后实施了侧重于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居住环境的“新农村运动”与以区域均衡政策、社会均衡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为主的第五个“五年规划”。这些政策的实施大力推进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民收入得以增加,韩国乡村得到了全面振兴。
  欧盟乡村振兴的经验可归纳为生态保护型的发展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之地、农产品供应之源,而且在满足社会对乡村宜居性和多功能性等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总结出国外乡村建设模式的共同经验:第一,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乡村在振兴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第二,需要分类施策,对不同类型的乡村采取差异化支持政策,要紧扣地方特色,打造特色品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第三,要注重乡村产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第四,要根据农村发展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政策目标,采取不同的政策工具,做好政策衔接;最后,通过立法确保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地实施。
  具体到大都市里的乡村,国外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生态宜居。伦敦和东京等大城市郊区乡村的生态基底和环境都非常好,伦敦的绿化及水域覆盖率达到66%。伦敦郊区乡村整体是个大花园,乡村小镇古朴典雅、错落有致,感觉非常生态宜居。东京郊区乡村整体感觉与伦敦相似,区别是东京都至今还保留了超过50万亩的农地,承担不小的农业生产功能。伦敦、东京的郊区,本质上是生态宜居的城市居民社区,住在乡村的主要是有产阶级,属于中等收入以上阶层,真正的农民很少。大量的非农业人口居住在乡村,不仅优化了乡村人口结构,也提高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英国人把住在乡村、回归乡村作为人生一大追求,日本也出现新一轮回归乡村潮,乡村吸引力可见一斑。其共同做法:一是加强历史和风貌管控。英国对土地发展权进行深入界定和合理规范,按照规划和法律等严格管理。日本则先后采取立法、体制、机制和政策工具,改善乡村配套服务,保护环境,解决好发展不均衡问题。二是注重完善乡村整体功能。英国、日本在乡村发展政策方面都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包括实行农业经营专业化、推进城乡功能互补、增加乡村就业机会等。
  寸土寸金的国际化大都市东京为何依然保留农业?
  通过我上面的这些介绍,基本可以解答“大城市要不要乡村振兴”这个问题。那么,应该如何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农业发展是根本。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美国模式。美国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均耕地0.7公顷(相当于10.5亩)。“一个农民可以耕作上万亩土地,用飞机喷洒农药,用卫星种地,用转基因技术解决病虫草害问题,然后通过长途运输,将所产生的农产品运往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这是美国大农场的缩影。农业已经成为美国产出效益第二好的产业。
  第二种是荷兰模式。荷兰农业条件并不好,气候阴冷潮湿,光照时间少。人均耕地只有1.3亩,27%的耕地和60%的人口处于海平面以下,靠着前辈修建的长达2400公里坚固的防潮大堤,才把耕地保护下来。然而,荷兰农业却创造了奇迹。荷兰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2%,农业增加值却占GDP的4%,出口占总出口的25%。全国农业劳均产值4万多欧元,劳均出口3.3万美元,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均高于第二、三产业。农业成为大把赚钱、大量缴税和大批出口的摇钱树,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三种是日本模式。与欧美相比,日本的农情和中国特别是上海更加接近。寸土寸金的国际化大都市东京还有没有农业?答案是有。东京都23个区都有都市农业,东京郊区保留了超过50万亩的农地,承担了不小的农业生产功能,即便是繁华的练马区还保留215公顷的农用地。日本的都市农业2%的农地提供了8%的农业总产值。农业的生产生态、抗灾防灾、文化传承、休闲体验等多元化功能在东京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超市商厦,上市的农产品色泽亮丽,令人赏心悦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市场上所有代销的农产品,都是经过精心包装的,印有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姓名。日本的农产品讲究的是最佳赏味期,不注明保质期。日本农民从事生产的重要目标是追求质量,所以日本农产品不但销路畅,而且价格优。高颜值高品位高价值是日本农产品的特色。在日本,无论种植何种作物,都体现了日本农民绣花般的细致,在外表美的背后,是日本农民对农业标准化的刻意追求。
  综合上述三种模式,可以发现,国外大都市现代农业的显著特征是优质高效。生产的农产品是高品质的,交易的商品是货畅其流的,生产的方式是绿色生态的,整个产业是高效率的。其共同做法:一是依托高科技支撑。日本十分重视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实行农业全自动化管理;利用手机APP操控,实现农田灌排水自动化;水稻播种、收割等环节无人机械大面积广泛应用。荷兰大力发展种源农业,利用基因技术在蔬菜、园艺新品种育种方面已走在世界最前沿,温室蔬菜彩椒单位产量高达50公斤/平米,1公斤番茄种子价格远远高于1公斤黄金。二是实现全产业链增效。始终贯彻大农业、大食品的理念,实行农林牧副渔结合,坚持农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做到产学研一体,通过延伸产业链不断提升价值链。比如,荷兰“绿港模式”,从种子、育苗、生产到加工、贸易、物流、金融,农业关联产业高度集聚,形成了上下游紧密联系、一二三产业贯通的全产业链。同样,日本大力倡导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发展,2017年六次产业总额达3.9万亿日元(约合2500亿人民币),年均增幅4%。
  农业的发展关键是农民。与我们一般认知不同,国外大都市农民的共同特点是高素质职业化。“农民不是一般人能当的”,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当农民是有最低门槛的,农民是很体面的职业。在英国、荷兰,从事农业的人员都是高素质的职业农民。荷兰农民素质最高,教授、博士不稀罕。只有取得农业大学毕业证书即绿色证书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农民。英国明确规定农民从业的学历门槛,实行“有证务农”,持有《专业资格证书》《农民师傅证书》的农民,才能经营管理农场及招收学徒。日本农业家庭经营实行长子(女)继承制,农业就业的最低门槛是大专毕业。同时,农民的来源面向全社会。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农外优秀人才到乡入村当农民。为缓解农业后继无人的难题,日本采取综合措施,在农外培养与造就一批优秀的农业骨干:设定确保都市农业继承者的专业基金会,以培育农业骨干,提高务农者劳动素质。为吸收农外人员从事农业,日本组织实施为期1-2年的农业实习培训补助计划,每人每年补贴150万日元。
  对标国际,未来上海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如何定位?
  对标国外大都市郊区乡村发展和现代农业的标准水平,未来上海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究竟如何定位?
  大都市再发展,必须保留大片的农用地和田园风貌,为上海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擦亮生态特色和筑牢绿色底色。为此,必须把江南乡村优秀文化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塑造上海新的发展动能。
  上海郊区乡村是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大都市的生态屏障、江南文化的关键载体,未来乡村是大都市的重要稀缺资源。上海乡村建设必须采取非均衡战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浪费建设。要紧紧牵住规划这个牛鼻子,共创乡村新生活。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不是所有的乡村都需全面振兴,要合理科学规划,建设城乡居民共享的有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要按照城乡居民追求未来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建设适合人们当下和未来工作生活的乡村空间。未来乡村长什么样?在我看来,区位应该是优越的,交通应该是便利的,生态环境应该是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应该是完备的,如果有历史文化底蕴则更好。要强调发挥生态涵养、市民休闲等乡村多元功能,设施建设不在于多、在于精,在于有品味,保持乡村自然肌理,传承独特传统文化,锻炼城市品质。要以要素双向流动和人的融合为核心,在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加大政策探索力度。
  农业是生命产业。没有农业的大城市是缺乏生机的城市。上海农业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走提质增效之路。上海在全国是最有基础、最有条件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坚持开放的理念,把上海农业科技打造成“一把尖刀”,使之在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发展理念上,一定要强化全产业链的建设理念;在发展功能上,要由目前的偏重城市供给功能向多功能转变;在战略决策上,要从撒胡椒面似的均衡战略转变为突出重点建设的非均衡战略。要紧紧围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这一中心,坚持质量优先和保持生态底色两个基本点,在农业高精科技、市场物流、大数据信息化三大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农业科技方面,充分利用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优势,集中力量打造种源农业、生物医药农业;市场物流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好上海贸易、经济中心的优势,走“两头在外、一头在内”的发展之路;大数据信息化方面,可以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包括人工智能农业。如果只满足于保供应和小打小闹,上海农业没有出路,必须以农业科技化、智能化为导向,把上海农业打造成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
  此外,上海是最有条件、最有基础使农民在新型职业化上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上海城市对乡村各类要素的虹吸效应十分强烈,“虹吸”后留下的农民已不适应现实和未来要求,必须看准农民职业化、农村居民非农化大趋势,率先形成较系统的职业农民制度和吸引高素质非农居民举措。上海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试点,率先建立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制度,同时要畅通城乡间人才要素双向流动渠道,吸引、留下、储备更多的高素质农村居民,整体改善农村人口结构,使乡村更具活力。制定鼓励政策,吸引一大批高素质人员从事农业全产业链经营,突破人才瓶颈,使农民不再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
  乡村振兴是整体上的振兴,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乡村都要振兴
  科学谋划超大城市“三农”定位,走有上海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是一件颇具挑战意义的事情,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但又必须尽早交出答卷。当务之急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其一,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政府起主导作用。在规划布局、业务指导、财政支持等,需要政府为乡村发展提供理念和方向上的引导、资金政策上的支持,为乡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但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农民的振兴,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最忌“等靠要”,应该鼓励村民自治,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和社会力量、行业协会介入。要把更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一方面,政府要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将职能落实到位,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乡村振兴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要尊重农民意愿,让群众自主选择振兴什么、怎么振兴。政府既要做到尽力而为,又要做到量力而行;既要防止政府缺位,又要防止政府越位,代替农民包办一切,避免出现“政府急、农民闲”“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其二,整体推进与重点推进的关系。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应该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既要打好持久战,又要打好攻坚战。一方面,要科学统筹和增强各方面措施的关联度、耦合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首先寻求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如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要紧紧围绕为大城市提供特色优质的地产农产品;又如在改善农村面貌上,必须啃下推进农民居住相对集中这块硬骨头。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避免两种做法:一是排排坐、吃果果,机械地刷墙、美化、绿化等撒胡椒面的做法;二是完全依赖公共财政资金,集中用钱砸出样板,既学不像,学不起,也起不到任何示范作用。还要想明白,乡村振兴是整体上的振兴,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乡村都要振兴。城镇化条件好、已属于规划建设的村,可以因势利导融入城市;有条件的、基础好的特色村,应该做大做强,并鼓励周边乡村向其靠拢乃至合并;基础条件很差、地处偏远的村落,则要另谋良策,不要花冤枉钱。要将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用在刀刃上,防止无谓的重复浪费投入。
  其三,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关系。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制定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又要设置阶段性任务和短期目标。从长期看,要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短期看,要紧密结合实际,确定阶段性目标,建设“三园”(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工程,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最急迫的是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对标最好地区最高水平,加快补齐“三农”发展短板。这其中,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还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要坚持因地制宜,对实现既定目标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做到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注重质量、从容建设、有序推进。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防止走弯路、翻烧饼,更不能一哄而上刮风搞运动,层层加码盲目求进度。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58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