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农科技   一种简单高效玉米病害防控技术
返回列表
查看: 212|回复: 0
收起左侧

[科技策略] 一种简单高效玉米病害防控技术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8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80156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7-22 11: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玉米微生物种衣剂包衣及使用技术

  一、技术概况
  玉米生产过程中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引起的抗药性、环境污染,以及土壤肥力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据调查,云南鲜食玉米主要病害有玉米大斑病、玉米茎腐病,籽粒玉米上主要有玉米锈病、小斑病,生产上玉米病害主要通过化学种衣剂如戊唑醇、种菌唑·甲霜灵,结合化学杀虫剂如噻虫胺等通过拌种或浸种处理,用于玉米根腐病、茎(穗)腐病和地下害虫的防治。本技术利用有益微生物菌剂如芽孢杆菌、溶杆菌等,通过二次包衣技术,添加阻断剂、成膜剂后,制成生物种衣剂,或通过拌种、浸种进行种子处理,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该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易懂的特点。该技术适应范围广,可在鲜食玉米、籽粒和青贮玉米上使用推广。玉米播种前种子用生防菌剂包衣或拌种处理,种子播种或移栽时覆膜栽培,大喇叭口期使用有益微生物菌剂进行叶面喷施,达到增产增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二、技术要点
  1. 微生物种衣剂处理方式
  利用市场上具有不同活性功能的生防菌株或微生物农药如木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溶杆菌, 处理方式为几种复配后,通过二次包衣技术,添加阻断剂、成膜剂后,制成微生物种衣剂。
  2. 玉米种子二次包衣阻隔技术
  针对市场上大部分种子是经化学农药处理过的玉米种子,使用阻断剂羧甲基纤维素、淀粉等在玉米种子表面可形成一层保护膜,然后再进行微生物菌剂包衣处理(图1),保护种子表面的微生物菌剂不受化学药剂伤害,同时测定玉米种子出苗率和长势。
  3. 种子处理
  播前进行种子晒种、使用微生物种衣剂按药种比=1∶50(W/W)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浸种处理,混匀、晾干后播种。
  4. 整地
  对前作留茬高度超过25厘米的地块,及时用秸秆还田机将留茬粉碎后还田。表土细碎、地面平整、无板结且上虚下实等,开沟起垄,中间垄距为2米,覆膜。
  5. 育苗、移栽或种子直播
  鲜食玉米种子包衣后使用穴盘育苗(图2)。移栽每亩种植密度为3 500~4 000株。籽粒玉米拌种或浸种后采用直播方式,每亩种植密度4 000~4 500株,籽粒玉米可与大豆、马铃薯等作物间套作种植。移栽时剔除幼小生长力弱的玉米苗,保证玉米移栽时幼苗质量、长势一致,玉米移栽后及时镇压保墒;种子直播时,将拌种或浸种处理后的种子,点播在膜破口处,并及时镇压保墒。3叶期及时间苗,5叶期及时定苗,留大苗、壮苗、齐苗。
  图2 穴盘育苗
  6. 玉米生长期科学水肥草管理
  肥料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新型控释肥(95千克/亩)+化肥(22.5千克/亩,减量20%)于整地时一次性施入,与常规技术模式施肥相比较,化学肥料减施20%。
  灌溉措施:保证播种后及时浇水;抽雄前后15天是玉米需水的关键时期,此期若缺水会造成果穗秃尖、少粒,降低粒重,造成减产。因此,此期若降水偏少,出现旱情,应及时浇水补灌。
  杂草防治:覆盖黑膜或白膜进行防治(图3)。杂草较多时可在杂草3~4叶期进行茎叶除草1次。
  图3 整地、覆盖黑膜或白膜、移栽
  7. 病害防治
  微生物种衣剂包衣处理后,有益微生物可定植于玉米根际,与玉米根际形成互惠共生关系,长久持续激发玉米植株产生诱导抗病抗逆境能力,包衣玉米与大豆、马铃薯进行多样性种植可降低10% 化学农药使用量。生长后期可视玉米病害发生情况,病虫害发生较重情况下施用(生物)农药进行 防治。
  (1)玉米锈病。发病前使用25%吡唑醚菌400~500倍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叶面喷施。
  (2)玉米大/小斑病。发病初期,用哈茨木霉可湿性粉剂、抗生素溶杆菌菌剂100倍叶面喷雾,每隔5天喷1次,连喷2~3次。
  (3)玉米茎腐病、根腐病、纹枯病。使用抗生素溶杆菌、木霉、芽孢杆菌、噻虫嗪+申嗪霉素种子包衣拌种或浸种处理,后期化学农药减施30%。
  (4)玉米穗腐病。前期种子包衣或浸种处理可主要预防玉米穗腐病发生,后期若发病较为严重可使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喷雾。
  (5)防治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采取生物、化学协同防控的方法。在害虫发生早期、虫口密度低的时期使用生物与化学防治药剂相结合的措施,可降低化学药剂用量30%~50%。化学防治包括甲维·虫螨腈(每亩用量2.5克)、氯虫·阿维菌素(每亩用量3克);生物防治包括释放赤眼蜂、叉角厉蝽等,生物农药包括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等。
  三、适宜区域
  适用于云南玉米主产区,如鲜食玉米主产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玉溪市通海县、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昆明市盘龙区等;籽粒玉米主产区:曲靖市、昭通市等。
  四、效益分析
  该技术模式在鲜食玉米上表现为每亩产鲜苞重966.37~1 006.63千克,常规种植技术平均每亩产894.79千克。玉米微生物种衣剂技术可使每亩产量增加71.58~203.23千克,增产幅度8.1%~12.56%, 按市场价鲜食玉米3元/千克计,每亩最低增收214.74元,鲜食玉米生产上大斑病为害较重,玉米微生物种衣剂技术模式与当地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玉米大斑病防效可达40%~60%。
  籽粒玉米上每亩收获鲜苞重873.71~897.97千克,常规种植模式亩产平均为792.84千克,使用玉米微生物种衣剂技术每亩产量增加80.87~105.13千克,增产幅度10.2%~13.26%。按当地玉米市场2元/千克计,每亩最低增加产值161.74元,该技术模式可有效减轻玉米锈病、玉米灰斑病、玉米大小斑等叶部病害的发生,防治效果可达45%~60%。
  使用该技术模式肥料减施20%,化学农药减施30%,每亩节约肥料43.2元,化学农药10元,加上人工费每亩节约成本共约253.2元。
  五、注意事项
  一是及时做好玉米病害监视预警工作,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二是玉米种植密度不宜过大,避免种植密度过大导致减产。鲜食玉米生产主要是在乳熟期收获鲜果穗,其果穗大小和均匀度、整齐度是影响其等级率、商品性和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种植时必须以合适的密度种植以确保穗大、穗匀,提高果穗商品性。
  三是避免阴雨天喷施生物农药,避免由于天气因素导致药效降低。
  四是鲜食玉米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采收前15天内禁用化学农药,确保食用安全。(来源:腾讯网)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107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