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进入炎炎夏季后,多地玉米种植区出现极端天气,要么高温多雨,要么高温干旱,无论是哪种气候形态,对玉米虫害的发生都创造了有利的气候条件。近期有不少玉米种植者反馈田间粘虫和蚜虫都有为害加重的现象,所以一定要引起广大农民朋友的注意。
玉米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7月份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分日平均气温在20~28℃,多数地区的降水天数普遍有5~10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3~5天,降雨量也比正常年份多出一半,甚至有的地区是常年降雨量的2倍,水分条件非常利于玉米粘虫的暴发流行。
雨水增多,粘虫有爆发趋势
从农业农村部虫情检测来看,目前在我国北方的大部分玉米产区如东北、内蒙古平原和西北地区,都不同程度出现了点、片状高密度二代粘虫幼虫。
从中央气象台预测的数据来看,预计7月下旬至8月中旬,我国大部分玉米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降雨,而且降雨量较往年偏多2~5成,加之今年的温度也较往年正常气温偏高1~2℃。适温、多雨、潮湿为粘虫的发生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预计在8月上旬,东北、华北和内蒙古等玉米种植区三代粘虫有爆发的趋势。
玉米粘虫的为害特征
玉米粘虫在3龄之前有群集性特性,1~2龄的幼虫多在玉米植株基部叶片背面或分蘖叶片背面进行为害。3龄以后,玉米粘虫的食量大增,逐渐进入暴食阶段,为害严重时,植株叶片被掠食一空,只留下光杆,给玉米造成大面积减产。
玉米粘虫的发生规律
玉米粘虫一年能发生多代,从北向南逐渐递增。玉米粘虫是间歇性猖獗的害虫,往往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具有迁飞为害的特性,冬季在江西、浙江、福建等南方地区的越冬稻茬、杂草丛、麦田土表下越冬。
4~5月份主要为害小麦等作物,后化蛹迁徙至北方地区为害玉米,8月下旬又由北向南迁飞,重新为害夏玉米,气温在15℃~30℃、空气湿度在75%以上时,粘虫均可发生,最适宜温度为20~25℃,空气湿度为90%左右,在雨水多、湿度大的年份容易出现大爆发。
玉米粘虫的防治措施
在玉米田发现玉米粘虫幼虫后,就要及时进行防治。药剂可选择5%高氯·氟啶脲乳油500~1000倍液、或10%醚菊酯悬浮剂80~100克/亩、或5%甲维·高氯氟水乳剂8~12克/亩、或3%甲维·啶虫脒微乳剂40~50克/亩、或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40~50毫升/亩、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30毫升/亩、或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40~50毫升/亩喷雾防治,为防止玉米粘虫产生抗药性,在选用药剂时,要轮换使用。
玉米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蚜虫是玉米种植中很常见并且爆发很严重的害虫之一,我们农民朋友也称其为腻虫。玉米蚜虫以吸取玉米植株汁液为生,如果不及时预防和防治,将严重影响玉米产量。我国东北地区有两年发生过非常严重的蚜虫危害,由于当时农民几乎都没有进行防治,导致玉米授粉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空杆、小穗率高达40%,减产相当严重。
玉米蚜虫的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
玉米蚜虫的若虫、成虫刺吸玉米组织的汁液,引起叶片变黄或发红,严重时引起植株枯死。玉米蚜虫多聚集在心叶危害,同时分泌蜜露,常常使得叶面发生霉变变黑,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并传播病毒病。玉米在吐丝抽雄后,又会集中为害雄穗和雌穗,对授粉造成影响。
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蚜虫会大量迁入而为害玉米,7月底至8月中旬,是蚜虫大量繁殖期。
玉米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蚜虫的天敌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龟纹瓢虫、食蚜蚊、草蛉虫、寄生蜂等,遗憾的是,这些天敌现在基本都消失了。
对于玉米蚜虫,重在预防,没虫的时候也不能麻痹大意,要注重提前预防,预防的时候可用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剂,在大喇叭口期,抽雄前后喷雾防治。如果发现蚜虫基数较多,可以用吡虫啉、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等喷雾防治。
当然,在防治虫害时,为了防治病害,如各种斑病、青枯病等,也可以同时加入吡唑醚菌酯、丙环唑、甲环唑等药剂,一次喷雾,即可做到防虫、防病,省工的同时还高效。(来源:新农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