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版块   组织振兴   农村人居环境中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及生活污水治理方法
返回列表
查看: 1163|回复: 0
收起左侧

[治理策略] 农村人居环境中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及生活污水治理方法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35735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9-8-22 10: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李佳 刘梦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2020年,全国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现美丽宜居村庄的重要因素,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本文按照中央及省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安排部署,围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两个重点任务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目的是更好地打造美丽宜居村庄,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而作铺垫。
  一、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乡建设进程加快和农村经济条件改善,农村也面临着多重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农村垃圾的污染。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民生活生产、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不但是《意见》中要求的内容,还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必经之路。
(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明确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分类能够使处理过程更加简化。农村人居提升中分别有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
  1、易腐垃圾
  易腐垃圾又称可堆肥垃圾或可腐烂垃圾,指家庭生活和生活性服务业等产生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如:家庭生活产生的厨余垃圾;乡村酒店、民宿、农家乐、餐饮店、单位食堂等集中供餐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农贸(批)市场、村庄集市、村庄超市产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蛋壳、畜禽产品内脏等有机垃圾;村民自带回家的农作物秸杆、枯枝烂叶、谷壳、笋壳和庭园饲养动物粪便等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
  2、可回收物
  可回收物又称好卖垃圾,指可循环利用或再生利用的废弃物品。如:打印废纸、报纸、期刊、图书、烟花爆竹包装筒以及各种包装纸等废弃纸制品;泡沫塑料、塑料瓶、硬塑料等废塑料制品;废金属器材、易拉罐、罐头盒等废金属物;用于包装的桶、 箱、瓶、坛、筐、罐、袋等废包装;干净的旧纺织衣物和干净的各类纺织纤维废料等废旧纺织物;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微波炉、音响、收音机、计算器、手机、打印机、电话机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各类玻璃瓶罐、碎玻璃片、镜子、暖瓶等废玻璃;牛奶饮料纸包装、泡沫塑料泡罩包装、 牙膏软管、 烟箔纸、方便面碗和纸杯等废弃纸塑铝复合包装物;旧轮胎、旧密封圈和橡胶手套等废弃橡胶及橡胶制品;桌、椅、沙发、床、柜等废旧家具。
  3、有害垃圾
  指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家庭源危险废物。如: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药品及其包装物;废弃的生活用杀虫剂和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油漆和溶剂及其包装物、 废矿物油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像纸;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 血压计;废镍镉电池和氧化汞电池;电子类危险废物等。
  4、其他垃圾
  指除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以外的生活垃圾。示例如下:不可降解一次性用品、塑料袋、卫生间废纸(卫生巾、纸尿裤)、餐巾纸、普通无汞电池、烟蒂、庭院清扫渣土等生活垃圾。
(二)农村垃圾处理原则
  1、立足实际,合理布局。
  因地制宜确定收集设施、转运设施、处理设施的布点、规模、处置区域,科学选择终端处理设备,根据村庄实际人口合理配备保洁员。
  2、突出重点,建好示范。
  开展示范点建设,使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逐步向周边村庄推广。
  3、分类施策、扎实推进。
  对于人口较少且气候温暖的地区,终端处理采用原生态堆肥的简易处理模式。对于人口较多气候寒冷的地区可借助阳光房、氧化塘等手段进行环保堆肥处理。
  4、源头减量,循环利用。
  减少包装材料的过渡使用,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等推广使用环保袋,减少一次性消费垃圾产生,减少垃圾乱投乱放,创新垃圾回收模式,提高垃圾的资源利用率。
(三)农村垃圾治理方法
  1、前端分类收集
  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前端过程的重要环节,目前,全国各地多数农村采用“两次四分”法的垃圾分类方法,即农民以垃圾能否腐烂为标准将其初次分成“会烂”和“不会烂”两类,或“干”垃圾、“湿”垃圾两类。各户垃圾收集后,村保洁员再进行二次分类,会烂的垃圾(湿垃圾)进行堆肥处理,不会烂的垃圾(干垃圾)再以“可否回收”为标准分为两类,可回收垃圾由再生资源公司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经乡镇转运后由更高一级的垃圾处理单位进行集中统一处理。这样的分类方式既解决了农户一次分类不到位的问题,又减少了末端垃圾的总量,推动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除了制定垃圾分类标准、配备垃圾分类设施,让村民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来说也很重要。利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发农户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对于垃圾分类工作做的好的农户要给予适当奖励,做的不好应及时纠正。
  探索“互联网+”在垃圾分类中的应用,制定垃圾分类效果的评价标准和奖励机制,加快居民垃圾分类投放习惯的培养,降低垃圾分类回收成本,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利用“物联网+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获取垃圾分类的真实数据,为监管监督提供抓手和依据。
  2、中端分类转运
  垃圾转运站是为了减少垃圾清运过程的运输费用而在垃圾产地(或集中点)至处理厂之间所设的垃圾中转站。应按照垃圾转运的交通路线和转运半径合理设置垃圾转运站,建立方便适用的转运体系,有效降低转运成本。原则上每个乡镇都应建有垃圾转运站,相邻乡镇可共建共享。逐步提高转运设施及环卫机具的卫生水平,普及密闭运输车辆,有条件的地区配置压缩式运输车,保证垃圾转运过程中固体无遗漏、液体无滴漏,实现垃圾从投放到处理全程不落地。转运工作要及时,做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
  3、末端综合利用
(1)堆肥处理:
  对于“会烂”的垃圾,适合在农村消纳的垃圾应分类后就近减量。果皮、枝叶、厨余等可降解有机垃圾应就近堆肥返田,进入阳光堆肥房,掺入垃圾发酵菌,在阳光的作用下集中进行发酵,最终转化为有机肥料,或利用农村沼气设施与畜禽粪便以及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合并处理发展生物质能源。既减轻了农村垃圾转运量,又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2)重新利用
  对于“不会烂”的“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垃圾源源不断,处理和填埋的压力越来越大,废物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旧衣物进行收集、分拣、清洗、消毒后可制作成抹布、套袖、围裙、鞋垫、爱心坐垫、环保购物袋等,进行义卖或作为宣传品;破碎玻璃回收后可生产玻璃珠、玻璃砖、人造玻璃等工艺品;建筑垃圾可贿赂变成混凝土砖块;畜禽粪便与杂草、秸秆以及残渣胜料等农业垃圾进行混合堆肥发酵,制成微生物发酵肥。
(3)焚烧处理:
  焚烧法是将垃圾置于高温炉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种方法,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目前较为先进的垃圾转化能源系统可将湿度达7%的垃圾变成干燥的固体进行焚烧,焚烧效率达95%以上,同时,焚烧炉表面的高温能将热能转化为蒸汽,可用于暖气、空调设备及蒸汽涡轮发电等方面。焚烧处理的优点是减量效果好(焚烧后的残渣体积减少90%以上,重量减少80%以上),处理彻底。但是,焚烧厂的建设和生产费用较为昂贵。焚烧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大型的配备有热能回收与利用装置的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由于顺应了回收能源的要求,正逐渐上升为焚烧处理的主流。国外工业发达国家主要致力于改进原有的各种焚烧装置及开发新型焚烧炉,使之朝着高效、节能、低造价、低污染的方向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4)填埋处理:
  对于无法转运至县市处理的乡镇,要建设卫生填埋场来处理不可回收垃圾。填埋是大量消纳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也是所有垃圾处理工艺剩余物的最终处理方法,。此法需寻找一块空置的土地,将垃圾置于防渗透层之上压实后覆土填埋,利用生物化学原理在自然条件下使天然有机物分解,对分解产生的渗沥液和沼气(填埋气体)进行收集处理,以期不产生公害,不对居民的健康及安全造成危害。要逐步取消简易填埋,彻底整改或取缔达不到环保标准的垃圾填埋场。但是填埋处理有气味且占用土地资源,处理成本高,不作为优先的考虑方法。
  二、开展厕所粪污处理
  近年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厕所革命”的不断推进,我国一些地区农村厕所的新建及改扩建数量大幅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如厕难、排污难、垃圾粪便处理难”的“三难”问题在有些地区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仍有许多地区的农村厕所在建设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建筑设计科学性差,粪污处理设计不能因地制宜;管理水平滞后,外观破旧、内部设备破损,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蚊蝇飞舞,臭味扑鼻,整体卫生状况差等。面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运用标准化手段规范我国农村地区厕所的建设、管理、服务和维护等环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到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推进厕所革命,应合理选择改厕模式。不同地区城市近郊区以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地区村庄,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稳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其他地区要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一)处理原则
  1、政府引导、农民主体。
  党委政府重点抓好规划编制、标准制定、示范引导等,不能大包大揽,不替农民做主,不搞强迫命令。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历史形成的居住现状和习惯。
  2、规划先行、统筹推进。
  发挥乡村规划统筹安排各类资源的作用,先搞规划、后搞建设,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布局、科学设计,以户厕改造为主,统筹衔接污水处理设施,与村容村貌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一体化推进。
  3、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立足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条件,选择适宜的改厕模式,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宜分户则分户、宜集中则集中,不搞一刀切。
  4、有力有序、务实高效。
  明确工作责任,细化进度目标,坚持短期目标与长远打算相结合,坚决克服短期行为,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建管结合,积极构建长效运行机制,持之以恒将农村“厕所革命”进行到底。
(二)厕所粪污处理建议
  1、明确任务要求,全面摸清底数
  各地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对各类厕所数量和改厕标准的任务要求,组织开展农村厕所现状大摸底,以县域为单位摸清农村户用厕所、公共厕所、旅游厕所的数量、布点、模式等信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农村厕所建设、管理维护、使用满意度等情况,及时查找问题,及时跟踪农民群众对厕所建设改造的新认识、新需求。
  2、科学编制改厕方案
  各地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水平、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规划,按照村庄类型,突出乡村优势特色,体现农村风土人情,因地制宜逐乡(或逐村)论证编制农村“厕所革命”专项实施方案,明确年度任务、资金安排、保障措施等。中西部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欠发达的地方,特别是严寒、缺水等地区,可以县域为单位合理确定农村改厕目标任务。
  3、合理选择改厕标准和模式
  加快研究修订农村卫生厕所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农村实际,鼓励厕所粪污就地资源化利用,统筹考虑改厕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研究制定技术标准和改厕模式,编写技术规范,指导科学合理建设。农村户用厕所改造要积极推广简单实用、成本适中、农民群众能够接受的卫生改厕模式、技术和产品。可按相关厕所标准设计,因地制宜建设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乡村和旅游公厕,进一步提升卫生水平。施工建设砖混结构贮粪池时把不渗不漏作为基本要求,采用一体化厕所产品时注重材料强度和密闭性,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4、整村推进,开展示范建设
  可学习借鉴如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总结推广一批适宜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农村改厕典型范例。鼓励和支持整村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示范建设,坚持“整村推进、分类示范、自愿申报、先建后验、以奖代补”的原则,有序推进,树立一批农村卫生厕所建设示范县、示范村,分阶段、分批次滚动推进,以点带面、积累经验、形成规范,调动各方积极性。
  5、强化技术支撑,严格质量把关
  鼓励企业、科研院校研发适合农村实际、经济实惠、老百姓乐见乐用的卫生厕所新技术、新产品。在厕所建设材料、无害化处理、除臭杀菌、智能管理、粪污回收利用等技术方面,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强化技术推广应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卫生厕所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交流活动。鼓励各地利用信息技术,对改厕户信息、施工过程、产品质量、检查验收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对公共厕所、旅游厕所实行定位和信息发布。
  6、完善建设管护运行机制
  坚持建管并重,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主体作用,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后续管护机制。各地要明确厕所管护标准,做到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形成规范化的运行维护机制。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鼓励各地探索推广“以商建厕、以商养厕”等模式,创新机制,确保建设和管理到位。组织开展农村厕所建设和维护相关人员培训,引导当地农民组建社会化、专业化、职业化服务队伍。
  7、同步推进厕所粪污治理
  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治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或接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实行“分户改造、集中处理”与单户分散处理相结合,鼓励联户、联村、村镇一体治理。积极推动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各地探索粪污肥料化、污水达标排放等经济实用技术模式,推行污水无动力处理、沼气发酵、堆肥和有机肥生产等方式,防止随意倾倒粪污,解决好粪污排放和利用问题。
  三、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冲厕、炊事、洗涤、沐浴等农村居民生活活动,以及农家乐等农村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污水。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污水总体纳管率低,直排率高,小型污水处理站的专业化管理较差,出水水质达标率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聚居地人口迅速增加,但与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相比,农村聚居地在这方面明显落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也远远滞后于新增加的污染量,对农村居民卫生和健康构成了威胁。
  考虑到农村污水治理建设费用巨大,农村管理能力不足等原因,参照国外发达国家治理历程,全面实现农村污水治理还需较长时间努力,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应当稳步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的总目标应符合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需要,量力而行,分期分批,在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制的基础上,试点示范县(市)要逐步实现城乡污水治理管控的全覆盖。
  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缺乏基本的排水处理系统,污水大部分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在村民家门口的地面或者村边的沟渠中。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也主要采用修建标准化沼气化粪池的方法,但依旧无法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
(二)农村污水治理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对于满足入网条件的,优先考虑收集入网处理。对于不适合集中处理的污水采用分散式处理,生活污水处理主题工程应结合地形,尽可能选用绿化地、荒地、洼地和荷塘边,就近集中或分设,少占良田,缩短排污管道。
  2、经济性原则
  在选择农村污水技术工艺时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水平、村镇的财政状况等多种因素。优先采用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处理成本低、运行维护费用低的处理技术。
  3、易于操作原则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从事农村污水处理的人员少、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因此污水处理技术应选用简便易行、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维护管理方便的处理工艺。
  4、长效运维原则
  农村污水技术要考虑长远利益。所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必须能够长期保障出水达标排放。
(三)推进农村污水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遵循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管理方便、节能环保的原则,综合考虑本地区地理环境、居民生活习惯、卫生防护要求、技术经济水平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现状等因素,合理确定污水量、收集模式和处理工艺。
  1、农村污水收集
  对于人口数量较小,污水处理规模较小;布局分散、地形复杂的居住点或村落;生活污水难以接入集中城镇排水管网,或接入管网的投资大于建造处理设施的地区,应采用分散式收集方式。
  对于人口数量较大、相对密集,污水排放量较大,城镇排水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对一定区域内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较大范围的管网进行收集,再排至污水集中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对于距离城镇较近的村庄,可将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就近排入城镇排水系统集中收集。
  对于特定功能区域,如农家乐等经营农户的餐厅、厨房排水应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系统;集中农家乐区域应单集中收集和处理污水。
  2、农村污水处理方式
  生活污水处理主要工艺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生态处理,预处理方式主要有格栅、调节池、隔油池、化粪池、沼气池,生物处理法主要有生物接触氧化法、膜生物法、生物滤池等,生态处理适用于生活污水的后续除磷脱氮,可采用稳定塘、土壤渗滤、人工湿地等工艺。
  根据当地生活污水处理排放的要求,综合考虑手纳水体环境容量、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确定处理工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组合见下表1。
  3、农村污水排放
  农村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直接排放的,出水水质应达到GB 18918规定的标准。用于灌溉的出水水质应达到GB 5084规定的标准。用于渔业的出水水质应达到GB 11607规定的标准。用于景观环境的出水水质应达到GB/T 18921规定的标准。
  4、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体系建设
  我国农村分布面广,地域差异大,为实现农村污水的有效治理,需要健全农村污染治理的有效组织与管理体系和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因地制宜优选技术的科学决策与质量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长效运营与有效监督机制;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乡村污水治理体系,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如日本的城市和乡村分别采用不同的污水处理法规体系,城市适用《下水道法》,乡村地区主要适用《净化槽法》;德国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水法”,针对不同的排放要求以及处理设施的规模,设定了不同的处理目标。
  因此,结合我国各地农村不同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地建立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的污水治理指导体系对实现“美丽乡村”,共创美好人居环境有着长久且深远的意义。
  四、总结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厕所粪污处理、生活垃圾及污水的治理,是改善人居的最基础、最根本、最先行的三个要素。各地需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稳步改善,找出符合地方特色的人居改善行动策略。坚持有规划、有步骤、有指导,坚持政府引导,同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意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合力开展具体的、可操作的污水、垃圾治理措施,为全面实现美丽乡村打好坚实的基础。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1 | 帖子:267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