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杜晓山 王海南 宁爱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农民专业合作社助推农户发展绿色农业研究——基于两个合作社的案例分析
「摘要」 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推动质量兴农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缓解农业面源污染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发展绿色农业亟需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存在的难题。合作社作为农民重要的组织化形式,通过为社员提供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户绿色生产认知和能力,缓解单个农户专用性资产投资不经济的问题,从而提高农户绿色生产的预期收益,促使农户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型。基于此,需要进一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中发挥作用,提升合作社带动农户的服务功能和绿色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完善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实提高农户的绿色生产认知、绿色生产能力和绿色生产效率。
引言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我国必须要面对的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截至2016年末,中国共有农业经营户2.1亿户,其中经营规模小于50亩的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户的98%以上。由于农产品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市场优质优价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农户缺乏有效的市场激励发展绿色农业。一些农户出于风险规避的目的,通过加大化学品投入降低潜在的市场风险损失(仇焕广等,2014),甚至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下出现了农产品生产中的“一家两制”现象(郭亚军、姚顺波,2019)。而下游供应链主体倾向于压低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以规避小农户道德风险引致的质量安全风险,“柠檬市场”就此形成。因此,广大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面临的困境发育成恶性循环,成为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障碍。
引导农民合作社助推农户发展绿色生产是中国未来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很多研究表明,农民组织化是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因素。Blackman and Naranjo(2012)研究发现合作社有助于社员控制化学品投入并采取各种保护和污染预防措施;褚彩虹等(2012)发现户主为合作社社员的农户更倾向于施用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环境友好型农业措施;Ma等(2017)利用中国三个省份的农户数据检验发现,合作社社员比非社员更倾向于在土地保护、化肥投入等方面采纳绿色生产方式。目前,合作社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的作用受到政策关注。农业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明确提出,在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优化农业发展布局时应充分发挥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主力军作用。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发布《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2020)》,将合作社“走绿色发展道路,推动产业转型”作为六大专题之一,向社会推介多个典型合作社案例,总结推广农民合作社因地制宜探索绿色发展的实践经验,鼓励合作社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绿色农业的机理分析
农户加入合作社并获得合作社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社依靠其自身的组织优势,将绿色生产要素导入农业,促进社员农户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化。
第一,合作社能够提高农户的绿色生产认知和绿色生产技术。缺乏正确的认知是阻碍农户进行绿色生产的重要因素。过高的化学品投入不仅危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但是很多农户并未意识到这类过度投入问题(Huang等,2008 ;巩前文等,2010)。合作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已成为农技推广的新生力量:一些合作社出于品牌溢价的考虑要求农户采纳合作社提供的绿色农业技术以生产绿色农产品;还有一些拥有高道德资本的合作社领导人要求社员签订生产协议,禁止农户过度使用化学投入品(田永胜, 2018)。合作社提供的农业技术培训服务有助于打破农户对绿色农业的认知困境,提高农户对合理施用化学品的认识和绿色田间管理水平,降低农户生产对化学品的过度依赖。此外,合作社天然的社会网络能突出其示范引导作用,农民可获取更多的学习模仿机会,“干中学”的方式更有助于农民突破自身的经验限制和技术瓶颈,不断调整及优化生产行为(高峰,2017)。
第二,合作社能够缓解单个农户专用性资产投资不经济的问题。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动力是新要素、新技术的持续投入,但是现实中农业专业性资产投资却是农户绿色转型的重要障碍(Ohde,2015)。一方面,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向绿色生产方式需要设备或基础设施的初始投资,如高效免耕精量播种设备、测土配方的技术设备、水肥一体的节水灌溉设备、高效自动化精准施药设备等。另一方面,绿色农业转型需要在生产中进行持续投资,比如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相对而言,有机肥、生物农药的市场价格高于普通化肥农药的价格。资产专用性投资增加会提高农户的专业化水平,但潜在的矛盾是,当前我国农村人地依存关系松动,劳动力离农化倾向明显,农户兼业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纯农业户占比仅为8.5%左右(张露、罗必良,2020),大部分农户缺乏投资的内生动力。为此,在要素市场开放的条件下,农业分工由家庭内部的自然分工向社会分工转变,有必要通过生产组织方式的重构,借助外力引进现代生产要素。很多合作社专门购买各种类型的机械和设备,为农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包括一些绿色生产托管服务,如测土配方施肥、精细化田间管理等,且价格低于市场价格;还有部分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农资采购服务,集体采购不仅降低了有机肥、生物农药的单位价格,也节省了农户单独采购农资的交易成本。合作社利用规模经济优势优化了要素配置,缓解了农户专用性投资高的问题,有助于农户转向绿色生产。
第三,合作社能够稳定农户绿色生产的预期收益。当前我国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主要矛盾是我国小农户在参与市场时面临高昂的交易成本。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基本“规律”或“逻辑”是,农业生产主体仍是分散的小农户,但流通主体却是大批发商和大龙头企业,由此对于小农户而言,相对于信息搜寻成本和契约拟定成本,小农户和大商业资本(大中间商/企业)之间的权利不平等导致的交易成本更值得关注(黄宗智,2012)。在处理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流通问题时,小农户与大资本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无法预期的收益和风险成为阻碍农户绿色生产的重要障碍(王学婷等,2018)。解决不平等的“流通关系”,稳定小农户绿色生产的预期收益是合作社促进小农户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首先,很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以集体行动增强其市场话语权,为社员的农产品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销售途径,很多农户表示稳定的销售途径降低了他们绿色生产的不安全感(苑鹏,2016)。其次,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助于帮助农户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销售,建立促进农户绿色生产的正向激励(马九杰等,2020)。此外,一些发展较好的合作社发展起良好的专用性人力资产、销售资产和品牌资产,在标准化基础上实现了品牌化,通过横向一体化提高农户的市场地位和销售收入(罗必良等,2008)。
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1.河北H合作社
H果蔬合作社于2013年9月由5名发起人注册成立,目前合作社社员有238名,共115户。截至2017年底,合作社总资产达到1000多万元,其中固定资产约500多万元。H果蔬合作社获得农业部注册商标8个,申请了产地商标,建立了绿色蔬菜品牌“乐福”。经过近7年的发展,H合作社的业务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种农产品收购、种苗销售和技术服务等。社员加入合作社需每年签订一份合同,合同规定:第一,合作社向社员提供蔬菜绿色标准化生产中的管理技术和生产方案,及时进行技术指导。第二,蔬菜进入收获期,一经合作社确认回收,合作社将对产品进行严格检测,如产品符合合作社标准要求,合作社按时组织收购农产品,并及时结算社员款项,切实维护社员利益。第三,为保证产品质量,合作社有权对社员的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和不定期抽查,社员应积极予以配合。第四,社员所种品种和所需的生产资料,由社员自己确定,合作社将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组织采购生产资料。第五,合作社在社员进行蔬菜生产的过程中,提供一系列管理技术、生产方案,免费进行技术指导,提供有关信息,免费对社员土壤、产品进行检测。第六,社员必须严格按照蔬菜标准化生产操作规范进行生产,并积极配合合作社检查工作,共同生产出合格的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在实际运营中,合约得到了很好的践行。
2.山东J合作社
山东寿光市J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9月2日,位于寿光市侯镇崔家村,注册资金318万元,成立之初共有社员202户,现有社员1728户,全部为农民,分布于侯镇、上口、田柳、营里、洛城、文家、稻田等镇的36个村庄,成立了9个片区的果品营销市场,合作社在当地以及贵州、陕西、内蒙、河北、山东等省建有绿色食品大棚葡萄示范基地及苹果、梨基地3560亩,育苗基地60亩。合作社已注册“圣翔”商标,先后被认定为潍坊食品安全绿色食品基地、潍坊水果标准化示范园区,认证绿色食品共10个。J合作社从农民手中流转入土地216亩,租金是小麦1350斤/亩,以10月份的价格为核算基准。为改善土地灌溉条件,合作社出资12万元打灌溉井4口,合作社再以1600元/亩的价格流转给社员。由社员出资,合作社统一在流转出去的耕地上建设大棚,缺乏资金的社员可以以大棚的使用权为抵押向合作社申请贷款。合作社从品种优选、定向采购品牌肥料、农药使用、上市和抽检等方面进行引导和监督,确保农户生产出优质、安全、卫生和符合市场要求的绿色食品,进一步扩大市场,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与市场有效对接。
(二)案例分析
1.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
田间管理技术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农户而言,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向新型、绿色的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技术转换成本,其中学习成本是技术转换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晓彤等,2010)。合作社通过配备技术员,不定期为农户开展技术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户采纳绿色农业技术的效率,由于技术员多数是专业本领较高的本地农民,因此经常被农户叫到田间地头当面、快速解决技术问题。H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免费的绿色技术指导服务,通过上门技术服务不仅能够提高农户的绿色技术水平,也能够及时掌握农户的田间管理过程,实现对农户生产行为的日常监督。J合作社的技术员通过嫁接等技术研发新品种,向农户推荐市场反响较好的优质新品种、新技术,由于优质新品种的生长特性与传统品种存在差别,其生长周期内对灌溉、肥料、农药的需求也与传统新品种不同,J合作社的技术员不仅通过集体技术培训解决农户面临的共同技术难题,还通过免费上门服务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
2.专业性资产投资与统一农资采购
首先,合作社进行绿色技术专业性资产投资的能力强。为了给农户提供更高水平的社会化服务,很多合作社在政策的扶持下购入先进设备,如土壤质量检测仪、农产品残留检测仪、喷药无人机、大型节水设备、废旧地膜回收机等,这些设备为合作社提供绿色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例如土壤品质检测仪可以检测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及土壤的含盐量,不仅有助于实现精准施肥,提高土壤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过度化肥投入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和环境破坏。如J合作社和H合作社均配置了土壤品质检测仪和农残检测仪,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农户对自家土地土壤质量的科学认知,促使其实现精准施肥,另一方面便于合作社及时了解和监督惠顾社员的土壤质量,降低农户不遵守生产标准的风险。
其次,合作社利用规模优势统一采购,不仅能降低农户采购绿色农资的单位成本,而且可以保证农资质量。目前我国农资市场发展仍不健全,农资良莠不齐和信息不对称使农户很难辨别农资质量,极易给农户造成损失,为此,很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统一的农资采购服务。H合作社建立了农产品生产报备制度:社员在合作社指导下自主决定生产农产品的品类,并将决策结果报备给合作社,合作社根据统计结果联系生产厂家预定绿色生产资料。J合作社与H合作社的做法非常相似,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调研农资市场,为社员寻找优质农资货源,然后以合作社的名义与农资公司进行交易,将采购的农资以低于市场的价格销售给社员,对于资金较为紧缺的社员,J合作社以赊销的形式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保证农户按农时投入生产,农户则将收获后的农产品统一销售给合作社,合作社扣除农户赊销的生产资料费用后向农户支付货款。借用微信等交流平台,合作社能够迅速掌握农户的生产信息并开展行动。由于合作社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可以代表社员与生产资料厂家进行势均力敌的谈判:第一,合作社能够为社员争取绿色生产资料的优惠价格;第二,若是厂商提供的生产资料出现质量问题,合作社有权利代表农户进行追责和索赔;第三,合作社与生产资料厂商建立了“弹性供给”机制,若合作社预定的生产资料未全部售空,则可以返还生产厂商,保障了合作社和农户的利益,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合作社统一采购绿色农资降低了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资料的购买成本、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农户使用绿色技术的积极性。
3.利益联结机制
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促使社员采取集体行动、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重要激励。合作社与社会的利益联结多建立在农户惠顾的基础上。由于合作社是农户自愿参与的互助型经济组织,因此社员是否惠顾合作社具有较大的自主性,成员“侧销”(Side-selling)现象广泛存在(谭智心、孔祥智,2012)。如果社员与合作社不形成长期稳定的惠顾交易,合作社与上下游供应链主体建立长期契约关系时就会面临约束。为此,H合作社和J合作社通过不同的销售渠道稳定优质农产品的出货量,维护农户采纳绿色技术的收益。
H果蔬合作社的销售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与超市的订单农业。H合作社与北京、天津的大型超市签订合约,为大型超市供货,订单每年签订一次。合作社在收购农户的农产品时会对农产品进行农残检测,未达标的农产品将被拒收。此外在供给商超方面,有多家合作社与H合作社竞争,由于蔬菜价格波动较大,因此参与竞争的合作社每周向超市提交一次本周的价格,中标后合作社将按照本周报价向超市供货,若本周农产品价格发生变化,由此产生的风险损失或风险报酬,均由合作社承担。在报价的过程中,若是合作社提供的报价过高,可能出现不中标的情况;若是合作社报价过低,则合作社和农民获益较低,合作社没必要销售给超市。因此合作社与超市的对接不能完全解决优质农产品的销路问题。为满足社员和合作社都获得较高收益的目标,H合作社将超市未全部收购的农产品销往北京市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将两种途径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超市订单农业要求更高,收益也更高,但相应的供货要求也更为苛刻。受各种因素的影响,H合作社并不一定总能以最低的价格中标,因此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而批发市场途径相比之下更加稳定,虽然利润率相对较低,但是优质农产品的价格相对于普通农产品价格仍然较高。H合作社的董事长介绍,近年来H合作社向超市供应优质农产品的比例不断提升,农户因此获得更高的利润,对绿色技术的接纳度也不断提高。
J合作社的销售途径与H合作社略有不同,通过两种方式与超市对接。一种是与超市签订订单合约,超市直接从合作社采购,合作社按照订单要求为超市供货,合作社要向超市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基地肥料、农药、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记录,确保农产品可追溯。超市有权不定期到合作社的基地进行土壤、水源、产品及农业投入品等的抽检、检查,逐步实现“五个统一”: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管理、统一供应农资、统一销售产品,以保证产量和质量规格。这种方式属于较为典型的订单农业模式,这种“农户-合作社-超市”短链形式减少了中间商的层层利润,不仅使农产品获得了稳定的销路,也使合作社采购农户优质农产品的价格提高了约20%。另一种方式是合作社租赁超市的柜台进行销售。2016年,威海家家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J合作社签订一年租赁合约,合作社向家家悦超市租赁柜台销售合作社社员的葡萄,租金为每月1000元,合作社出售葡萄质量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合作社对承租的柜台进行单独经营并承担责任。这种方式本质上是合作社与消费者直接对接,合作获得了原先由层层中间商享有的利润,合作社再以高价收购和分红的方式将部分利润返还给农户,提高社员惠顾合作社的收益并稳定农户的农产品供应。
4.“生产-销售-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对比两个合作社的做法可以发现,两个合作社都是从降低农户采纳绿色技术的成本和提高采纳绿色技术的收益两个方面协调绿色技术高成本和低收益之间的矛盾。从实现机制来看,两个合作社均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在较长周期内实现了从生产端到销售端的良性循环。为提高农户和合作社的收益,合作社积极推动农户采纳绿色农业技术并生产优质的农产品。在生产端,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农资降低农户单独购买生产资料的成本,缓解农户绿色技术采纳的专用性资产投资不经济的问题。在中间环节,合作社通过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提高农户的绿色技术采纳能力和生产效率。在销售端,合作社统一收购社员农产品,建立统一的商标和品牌,以优质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并对接超市等大型企业,或直接在销地批发市场销售,缩短供应链,提高农户和合作社的利润空间。农户和合作社收益的提高又进一步促使合作社提高农户绿色生产的积极性,于下一年通过提高农户绿色技术认知、降低农户采纳绿色技术成本、提高农户采纳绿色技术收益等途径继续促进农户增收,周而复始、良性演化,并最终打破绿色技术采纳高成本和低收益的困境,推动农户绿色生产和农民增收。
值得注意的是,在合作社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社员、合作社与超市之间尚未建立起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此时社员与合作社之间会缺乏信任,需要借助不断的互动实践逐渐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社员的惠顾量,进而促进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发挥合作社在推动农户绿色生产中的作用。
政策建议
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是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 2022)的重点任务,如何抓住关键环节精准施策、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是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是农民组织化的重要形式,也是多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克服市场失灵、提高农民市场竞争力、推进农户采纳绿色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加大绿色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加快农业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关口,有必要引导合作社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中发挥作用。
(一)重视合作社在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作用,完善多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为合作社等非政府组织在绿色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创造有利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完善合作社登记管理,畅通退出机制,按照“清理整顿一批、规范提升一批、扶持壮大一批”的思路,将政策资源集中于真正服务农民的合作社,推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统筹整合项目,优化财政投入方式,全面激活合作社发展绿色农业的内生动力。
(二)引导合作社主动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进一步总结全国农民合作社在绿色技术推广方面的典型案例,形成带头示范作用,推广农业绿色发展新模式,并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支持重点。引导合作社主动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建立绿色生产基地,对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的合作社给予奖励、补助及税收优惠。提高对绿色生产资料和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奖补额度,着重降低农户采纳绿色农业技术的成本,破解农户技术转换的成本障碍。鼓励合作社加强品牌培育,为合作社农产品质量认证提供政策扶持和便利服务。
(三)提升合作社带动农户的服务功能和绿色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完善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管追溯体系,推动激励机制和约束措施更好地发挥影响效力。扶持合作社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共同打造农业绿色发展产业链,提高农户绿色生产的收益,使农户多分享农业价值链增值收益,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共赢。加强绿色发展技术支撑,培育绿色农业技术专业人才,以合作社为载体,加强绿色农业宣传,加大对农业生产者的绿色培训强度,重视农业生产者的素质提升,着实提高农户的绿色生产认知、绿色生产能力和绿色生产效率。
(四)从宏观层面进一步完善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绿色农业常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但在现实中,往往较难实现优质优价,这与我国农产品分级体系不发达、生产规模有限有关。不少地方以合作社或村庄为单位分散、小规模地推进农产品品质推升,许多优质农产品市场准入壁垒低,消费者难以将其与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有效区分。因此,在政策举措上要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社和企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之间通过深化区域合作、产业链合作,提高品牌影响力;要推动农业走全产业链之路,形成各环节各要素的集聚;为促进优质优价创造条件,要提高优质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或识别度。总之,各级政府要加强监督管理,抓好过程检测,严厉打击各种假冒违法违规行为。
原文载于《农村金融研究》2021年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