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任振鹤:以乡村规划引领 打造陇原“富春山居图”
返回列表
查看: 317|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任振鹤:以乡村规划引领 打造陇原“富春山居图”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12-23 08: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任振鹤(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黄土高原、广袤草原、茫茫戈壁、洁白冰川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宛如一柄“玉如意”。这是总书记对大美甘肃的形象概括,也是陇原乡村多姿多彩的自然底色。在撕下“苦甲天下”历史标签后,甘肃迎来“三农”工作重心向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指示精神,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把乡村振兴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精心描绘乡村振兴的甘肃画卷。
  一、把握“三个维度”,树牢规划先行理念
  乡村规划是“大事要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乡村规划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沿着正确方向把这盘大棋走好,必须规划先行”,强调“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总书记把乡村规划看得如此之重,体现了规划在乡村振兴全局中的极端重要性,为我们以规划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
  乡村规划是“先导工程”。乡村振兴是一个需要科学规划、系统建设的过程,乡村规划是其中第一道工序。编制好乡村规划,对于合理布局乡村住宅、产业、耕地、道路和公共服务,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保障和支撑作用。可以说,规划就是乡村振兴的“纲”,纲举才能目张。
  乡村规划是“甘肃之急”。甘肃作为传统农业大省,随着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突出短板,尤其是乡村规划基础薄弱,存在村庄建设无序、用地低效、人居环境较差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铺开、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大背景下,“既转又赶”的甘肃更没有试错空间,唯有走好乡村规划这步“先手棋”,才能避免弯路、加速追赶,实现陇原乡村振兴在千帆竞发中并进争先。
  二、聚焦“四个之美”,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坚持以规划塑形,展现乡村空间之美。我们立足甘肃地域广阔狭长、气候类型多样、地区差异性较大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构画“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美丽画卷。一是板块化打造。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发展条件、文化传统等实际,按照河西走廊、中部沿黄、甘南高原、南部秦巴山、陇东陇中黄土高原五大区域,科学布局乡村空间形态,合理确定发展目标、任务和举措,力求乡村规划体现地域特色,形成错落有致、五彩缤纷的整体格局。二是分类化打造。结合打造城市服务型、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生态功能型5种县域类型,在综合分析乡村发展条件和潜力的基础上,针对全省生态脆弱、地灾多发的实际,将全省村庄分为集聚提升、特色保护、城郊融合、搬迁归并和“看不准”5种类型,引导乡村科学编制规划、促进特色发展。集聚提升类村庄重在挖掘比较优势,强化产业支撑;特色保护类村庄重在挖掘历史文化等特色优势,发展壮大乡村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城郊融合类村庄重在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城镇后花园;搬迁归并类村庄重在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近期无法搬迁的,通过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维护等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要,搬迁归并后的村庄原址及时复垦或还绿;“看不准”类村庄原则上先不安排建设项目。三是差异化打造。引导各地把握村庄分类标准,逐村分析、精准确定村庄类型,力求做到“一村一特色、千村千面貌”的差异化,防止“千篇一律、千村一面”的同质化,最大限度避免“再次落伍、二次浪费”,更要避免农村“不像农村”的现象发生,让人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坚持以规划强基,厚植乡村产业之美。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应是乡村规划的着力所在,需要统筹谋划好产业选择、建设用地、项目布局等,引导乡村地区向内涵式转型发展。一是突出特色发展。结合乡村资源特色,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的原则,合理安排村庄产业发展空间,有效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生态产业,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层次。二是突出集聚发展。遵循“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按照集约高效的原则,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发展空间,完善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布局,引导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对空心村、闲置宅基地、撂荒地、废弃建筑等,采取整治、复垦、盘活、撤并等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效益。三是突出融合发展。依托乡村资源禀赋,把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通过规划引导农村一二三产业集中连片、深度融合、集聚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催生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着力构建产业融合新体系。
  坚持以规划赋能,充盈乡村生活之美。让乡村生活更加美好,是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编制乡村规划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眼解决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等突出问题,努力把乡村建设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一是聚力打造便捷乡村。甘肃地广人稀,大部分村庄点状分布、村民居住分散、资源利用率不高。在乡村规划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加快推进乡村道路路网、自然村组道路通硬化路,把农村公路建设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今年把自然村组道路通硬化路列为政府为民实事,新建自然村组硬化道路10753公里,明年还要持续抓好这项工作。二是聚力打造舒适乡村。按照安全、经济、高效的原则,因村制宜明确村域公共服务设施选址、规模、标准等要求,合理布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养老托幼、电商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三是聚力打造洁净乡村。突出以规划提升农村“颜值”,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护治理,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厚植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乡村底色。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稳步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让良好人居环境真正成为农民生活的增长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点。
  坚持以规划铸魂,彰显乡村文化之美。乡土文化是乡村的根和魂。编制实施乡村规划,必须既注重塑形,更注重铸魂。一是留住文化根脉。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在规划中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全力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等原始风貌,保留乡土韵味,留住田园乡愁,突显乡村本色。二是激活文化内涵。深入挖掘陇原乡村深厚的文化积淀,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提升农民精神面貌,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三是释放文化效应。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从全局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大力发展以农(牧)耕文化为魂、田(草)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基的乡村旅游产业,持续扩大甘肃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三、扭住“五个关键”,体现规划最大效应
  守牢底线强约束。聚焦规划约束性指标,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布局稳定。坚持生态主体地位,将不挖山不填湖不毁林、保护好乡村山水格局和田园草原风光作为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呵护好农村一方水土。综合考虑资源承载能力、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等,合理框定乡村开发边界,防止乡村布局散乱、无序蔓延。
  点上示范带整体。根据国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部署要求,今年甘肃启动实施“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着力打造5个示范市、10个示范县、50个示范乡、500个示范村,编制完成1920个实用性乡村规划。明年将持续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完成3996个发展类村庄的规划编制,创建50个示范乡镇,同步开展市县创建行动。
  尊重民意激内力。村民是乡村的主人,在规划编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有发言权,只有村民真正参与进来,规划才接地气。充分发挥村民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村民知情大会、征求意见会、规划成果公示等多种形式,广泛调动村民出点子、提意见,集思广益、凝聚智慧,切实编制出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乡村规划。
  社会参与聚众智。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积极鼓励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规划师、建筑师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加强村庄规划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乡村规划竞赛等活动,推动形成一批乡村规划设计典型案例,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板。
  严格执行促落地。坚持刚性约束刚性落实,建立健全政府统筹推进规划落地的工作机制,规划一个、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引导各级领导带头遵守规划,严防“翻烧饼”“瞎折腾”,严禁“先上车后买票”“先建设再调规”,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搞建设。(来源:农民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581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