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 近日,黑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条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为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标志着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迈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黑土地保护问题,要求“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为什么说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目前的保护现状如何?面临着哪些挑战?接下来有关工作如何开展?
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
黑土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丰富的腐殖质使得黑土具有性状好、肥力高的特点,非常适宜农耕。我国黑土地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是全球四大黑土区之一,涉及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总面积109万平方公里。
我国黑土地自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开垦,开垦后由过去的森林、草原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农田生态系统。经过长时期高强度利用,逐渐出现了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理化性状与生态功能退化等变薄、变瘦、变硬的问题,影响了东北地区农业持续高效发展。
近年来,有关地区及有关部门坚持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黑土地“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逐步构建起长效的黑土地保护政策和工作体系,实施了一系列遏制黑土流失、培肥耕地地力的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黑土地保护与利用。
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进一步强化了耕地质量保护责任。吉林省颁布了《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专项法规,实施严格保护。其他3省区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耕地保养条例》《辽宁省耕地质量保护办法》《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依法依规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
政策体系逐步健全。2017年,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印发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积造利用有机肥、控制土壤侵蚀、耕作层深松耕、科学施肥灌水、调整优化结构等保土增肥的多种技术模式,力争到2030年实施黑土地保护面积2.5亿亩,基本覆盖主要黑土区耕地。
2020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在东北地区适宜区域,实施以免耕少耕秸秆覆盖还田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面积1.4亿亩。
2021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7部门印发《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黑土耕地保护目标,确定了“十四五”期间采取综合施策的方式,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面积1亿亩。
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二五”以来,东北4省(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1.8亿亩,典型黑土区建设8700万亩,农田灌排渠系、田间道路、机电井、防护林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水土流失治理初见成效。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和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有效遏制了局部地区黑土层流失趋势。
土壤改良培肥面积不断扩大。通过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保护性耕作、农机深松整地、轮作休耕试点、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工作,东北4省(区)耕地质量5年提升0.29个等级。
探索形成了一批综合治理模式。形成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集成了以免耕少耕秸秆覆盖还田为关键技术的防风固土“梨树模式”,以秸秆粉碎、有机肥混合深翻还田,结合玉米—大豆轮作为关键技术的深耕培土“龙江模式”,以玉米连作与秸秆一年深翻两年归行覆盖还田的“中南模式”,以秋季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春季有机肥抛撒搅浆平地的水田“三江模式”等10种黑土地综合治理模式。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供求仍然处于“紧平衡”,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交织的复杂背景下,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粮食供求格局、国际市场贸易条件等,落实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东北地区仍然是重中之重。下一步,需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规划纲要》为指导,扎实抓好《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实施,使黑土地这一珍贵的资源不减少、不退化,永远造福人民。
持续完善法规制度,压实保护责任。推动出台黑土地保护法,明晰政府、社会、经营者等不同主体的保护责任。推动将黑土地保护利用纳入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内容。通过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省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确保黑土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开展保护效果监测评价,压实黑土地保护责任。
加强统筹协调,综合施策治理。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耕地资源安全、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持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黑土资源永续利用。以《实施方案》为指导,持续推进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综合使用、协调配合。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思路,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统筹实施大中型灌区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还田、深松深耕、有机肥还田、保护性耕作等现有政策,推广集中连片、综合治理技术模式,持续改善黑土地设施条件、内在质量和生态环境。强化多主体协力,明确政府、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各自责任,建立多元主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机制。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技术服务。聚集科研、教学、推广体系力量,开展退化机理研究和秸秆快速腐熟、污染阻控等实用技术创新。建立联合攻关机制,突破资源保护和作物丰产高效协同技术瓶颈,研发适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开展适宜品种、种植制度、田间管理、农机装备等产品技术装备配套,加以推广应用。
注重示范引领,形成保护合力。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科普宣传,推介保护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黑土地、保护黑土地的良好氛围。加大黑土地保护投入,加强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指导与示范,引导相关主体自觉实施相关保护利用措施,强化用地养地责任意识。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发展高效农业、品牌农业有机结合,打响黑土品牌,提高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效益,激发经营主体参与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来源:学习时报、农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