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人才振兴   齐惠:群众路线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内生动力
返回列表
查看: 440|回复: 0
收起左侧

齐惠:群众路线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内生动力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2-14 09: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齐惠(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01、作为中国共产党生命线的群众路线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价值目标和实践向度,在民主政治发展中演进为全过程人民民
  在近代以来的民主政治实践中,政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关键变量。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无产阶级政党一切政治活动都应当以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由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中国共产党不是“外在于”人民群众,代表“部分”利益通过争取选票获得权力的政党组织;而是“内在于”人民群众中,代表人民群众“整体”利益把人民组织起来实现当家作主的领导力量。
  列宁指出,“要想了解一个党的真正作用,不是看它的招牌,而是看它的阶级性质和每个国家的历史条件”。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为中国政治的首要任务,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具有集“国家独立自主”与“人民当家作主”于一体的人民民主价值追求,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利益。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指导下走群众路线,寓党的领导于人民当家作主之中,走出了一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发展新路。
  中国共产党基于群众路线的领导决策方式具体而现实地体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其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之源、力量之源,发扬民主为群众提供广泛参与的渠道是党正确领导和决策的前提条件;其二,把收集到的分散的群众意见经过研究转化为系统意见的过程,是立足于全局和长远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过程;其三,正确的决策有赖于深入群众进行宣传解释,使其成为群众意见并见诸行动,同时,还要在行动中进行检验和反馈,这一过程是事实求是地执行、监督和反馈的过程,三个阶段环环相扣、首尾相应、缺一不可,具有全过程性;其四,由三个阶段构成的知行合一的系统不是封闭的、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群众路线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精髓在于中国共产党扎根于群众之中,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性与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群众路线的领导决策方式为人民群众能够真实、广泛、持久参与决策和管理提供平台和保障,更重要的是,群众与执政党的互动贯穿全过程,呈现出“民意输入—政策决议—民意输出—民意反馈”的系统性特征。在民主政治中,具体现实地表现为: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近代以来的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长期保持社会稳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和平崛起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取得这些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走群众路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立人民主体性地位,激发了亿万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充分展现了中国民主的政治生机和活力。换言之,如果没有亿万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果没有规范完备的法治体系保障社会健康有序运转,特别是在重大危机应对中,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地应对灾难、力挽狂澜,这些举世莫匹的成就是无法取得的,即使取得也无法巩固和发展。
  02、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组织原则和制度形式
  群众路线所要求的方法即是民主集中制所体现的方法。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群众的领导者、组织者、服务者,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靠走群众路线来形成反映群众意愿、代表群众利益的决策,靠走群众路线来落实和检验决策。民主集中制的要义在于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要有广泛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是形成正确集中和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民主不能离开集中,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都是有领导的民主,是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民主。如果没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没有纪律和法律约束,就会出现极端自由化、无政府主义、分散主义等问题,最终也无法真正实现民主。走群众路线的中国共产党“把民主素养作为一种领导能力来培养,作为一门领导艺术来掌握”,在各项决策出台前首先要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反复协商讨论;同时,又要善于集中、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运用于人民政权建设,集中体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能够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首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此外,全国各地设立22万余个代表联络站、代表之家等定期接待群众、听取意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民情直通车、民主听证会、民主议政会等形式,展现出蓬勃生机。“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活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既保障了民主的充分发展,又保证了国家统一推进各项事业、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计)划就是典型的例子。从1953年至今,党带领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先后制定了14个五年规(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五年规(计)划一般先由党中央提出建议,然后由国务院编制规(计)划纲要草案,经全国人大审查批准,转化为国家意志,成为具有法定效力的国家重要指导性文件。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起草过程中,首次开展“网络问政”,收到建言101.8万条,成为人民群众直接参与重大决策的鲜活实践。小到一个社区,大到一个国家,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每个人都能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全过程人民民主越发展,集中的基础就越牢固;集中的基础越牢固,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就越发展,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当然,中国共产党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继续加以完善”,这本身就是一种民主的态度。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需要随着时空环境和人事条件变化不断提升和完善的民主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
  0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特有的民主实践形式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运用到政权建设和国家治理之中,创造了协商民主这一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深深嵌入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政权建设角度讲,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普遍采用了“三三制”原则,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协商建国,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政治制度基本框架,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协商民主都发挥着独特的民主功能和制度优势。“商量政府”“与人民商量办事”“事前的协商和反复的讨论”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鲜明意识形态和政治实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滋养。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选举民主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有协商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二者不是相互替代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国家治理中,民主不应该是装饰品,而是要切实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功能上讲就是为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政治过程提供广泛多层次的制度化渠道,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社会主义国家,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各协商主体开展各个层面的广泛协商并达成共识,既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又保持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塑造了持久而广泛的政治认同。在“西方中心论”的话语体系中,一些人把民主简单等同于“选举民主”并认为这是民主的唯一判断标准和终极发展形态。熊彼特将人民民主置换为“选举式民主”,民主从此从人民主权的实质民主变成以选举为中心的程序民主。事实上,在西方所谓的民主国家里,资本主导下的“以选举为中心的程序民主”消解了人民民主的实质内容,与民主本质背道而驰。
  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发展群众路线推进协商民主建设,在政治参与、信息沟通和民意回应三重维度发挥民主功能,贯通于全过程人民民主之中。
  一是政治参与。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指引下,进一步释放和激发协商民主潜能,通过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多种协商渠道,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提供制度平台和机制保障。
  二是信息沟通。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全方位的信息沟通。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畅通的沟通渠道至关重要,是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正确执行能力的基础和保障。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协商民主是基于多元参与者平等、理性、包容的讨论交流,各方意见在信息的交流中不仅可以增进相互的理解和认同,还可以化解矛盾冲突,创新多元观点,有利于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取得共识的同时形成良性的沟通回路。此外,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正确处理也体现着协商民主沟通交流、理解包容的精神实质。
  三是民意回应。
  不能持续有效回应民众需求,再完美的竞争性选举形式都是“表演式”的花架子,“我们可以在几乎任何地方建立选举民主,但是如果民主不能扎根于使精英回应人民的基础之中,选举民主基本上没有意义”。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创新各种制度化的民主协商平台,通过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让群众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从民主政治建设角度讲,发挥协商民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有利于促进选举民主不断完善,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体两翼”。
  作为协商民主重要制度载体的新型政党制度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党制度基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以合作、参与、协商为基本精神,以团结、民主、和谐为本质属性,具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的重要功能,参与并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政党、国家、社会虽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但在中国具体的实践中,以“政党中心主义的人民性”将三者灌注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锻造出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不单单是渠道、工具和代理机构,更是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民族复兴的担纲者,是“责任本位”的使命型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构建起通力合作、协商共事、相互监督的新型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集中精力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实事,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为扩大民众政治参与提供制度化渠道和平台,保障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人民民主得以实现。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可或缺的制度载体和实践平台。首先,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具有大团结大联合的特征,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追求。其次,人民政协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制度形式。最后,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进一步优化完善了由决策机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等组成的治理体系和治理链条;同时,“打开大门协商议政”,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日常生活意义上制度化的公共参与平台。在协商民主体系中,人民政协把党的领导、政治体制、协商民主有机统一起来,发挥了组织化、制度化、机制化的协商功能,形成了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独特的政治资源。
  04、结语
  扎根于中国土壤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基本领导方法在民主政治领域转化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从国家治理角度讲,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赋予人民民主真正的主体性价值,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精髓之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增进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至上,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为全球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来源:《学术前沿》杂志2021年12月上《 群众路线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内生动力》(微信有删节))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10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