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贾品荣(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为产业产值平稳上升的趋势,而且要实现生产效率的持续提高。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涉及发展理念与战略的转变,需要加快形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及与此相关的指标体系和政策体系。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须实现四个转变
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持合理增长速度的前提下,一二三次产业更加重视发展质量,是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实现产业升级、能够显著提高产业效益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须实现以下转变:
从注重要素投入到关注要素生产率和优化配置转变。通常而言,在经济起飞阶段,数量型经济发展主要靠增加传统生产要素的供给,经济增长要素生产率相对滞后。在这一时期,要素市场机制不完善以及城乡之间的二元分割导致要素配置在各地区之间发生扭曲。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提高技术进步和人才等高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同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更高效率的产出。
从重视高增长行业到关注产业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变。高增长行业是对于一国经济增量贡献度最高的行业,但高增长行业过热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产业协同发展,使经济系统中各部门间比例关系更加合理,各部门之间融合程度加深,这样更有利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关注产业增加值单一维度向同时关注生态环境质量等多个维度转变。生态环境质量是从环境成本角度考察经济发展质量。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促进低碳绿色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效果明显。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应认识到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是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改变要素投入结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依靠市场机制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不断充实我国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质量。
从产品处于国内质量阶梯前沿向产品接近世界质量边界转变。我国不仅形成了世界上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而且中国企业积极向质量阶梯前沿攀升,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在不断提高。国际经验表明,接近世界质量边界能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能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靠的就是产品质量接近世界质量边界。因此,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企业应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注重效益和质量的提高,使产品质量普遍接近于世界质量边界。
衡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六个维度
产业基础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基础是各经济主体从事生产经营和生活的基础性条件。基础设施作为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对产业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一般而言,基础设施建设需适度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应提前规划,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创新发展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科技创新投入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全要素生产率对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协调发展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产业层面,我国一二三次产业互动不够;在企业层面,企业竞争环境有待提高;在区域层面,区域差异较大,不同区域间要素流动受阻。因此,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区域结构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绿色发展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降低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是重点。开放发展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现有的研究表明,贸易开放从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市场内需三个方面促进产业发展。共享发展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共享发展具有收入分配效应,改善行业和企业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促进员工劳动收入的提高。
笔者运用构建的六维度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评价北京产业发展水平,结果显示,2020年北京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比2005年增长了2.1倍。2005—2020年,北京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由0.3383快速增长到0.7229,年均复合增长率5.2%。在六个维度中,绿色发展指数增速在六个维度中位居第一,这充分显示绿色循环经济对北京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其他驱动因素还有产业基础、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开放发展和协调发展。
促进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进一步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建设,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就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进一步推动5G基站建设,加快智能机器人发展,加速大数据平台建设,助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带动产业升级改革。
不断提高企业前沿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水平。多举措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更多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一是以大企业为核心,鼓励其与上下游企业建立基于技术合作、定制生产的相互依存关系;二是支持企业基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建立网络平台,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深度;三是大力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在产业链基础上推进总集成总承包、整体解决方案等。
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了重要市场机会和空间,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与高新技术的融合,一是持续提升传统制造业的工艺、质量、设计与效率,巩固已有的竞争优势,通过应用先进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将其发展成为先进制造的重要内容;二是为新兴产业与技术发展提供重要市场,譬如一些传统产业在升级过程中,释放了机器人、先进装备的大量需求;三是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传统产业的精密制造能力或者精益加工能力作为保障。
继续加强产业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产业绿色发展重点在于污染物减排和环境治理。针对污染物减排,应依托区域环境特点,确定产业未来低碳化发展方向,颁布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工程实施,充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掘产业潜力,推进产业低碳化、绿色发展。环境治理应做到帮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推动各种工业固体废物再利用,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再利用,打造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生产环境治理三大产业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进一步规范污染产业的准入市场门槛,着重关注环保类、低碳类产业。同时,加快制造业向绿色制造转型,推进绿色循环经济建设,建立产业绿色发展体系。
持续推动产业开放合作。加快实现制度开放,是产业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深入推进产业对外开放,关键在于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应通过政策引导和结构调整,统筹推进产业国际化,将产业跨国合作放在开放发展的首位,积极构建产业高质量开放体系,扩大产业对外合作范围,共同推动产业发展进步。
共享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产业共享发展的核心在于保障就业稳定和提高劳动者报酬。宏观政策应加大对重点产业扶持力度,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建立完善的工资增长机制,让劳动者报酬随着产业高质量发展而增长,确保提高劳动者报酬与保持产业竞争力相互协调,进而共享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来源: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