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从近期接连两个重要会议所释放的信号来看,中国下半年货币政策的方向目标已正式确立。 “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7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 8月1日,中国央行召开下半年工作会议,对下半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位居七项重点工作之首。 外界分析认为,现有政策的执行落地会是下半年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中流砥柱。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从此次政治局会议的表述来看,显示出货币政策没有“加码”,预计下半年政策将继续保持连续性,在加大信贷支持的同时,重点通过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建投资基金加大宽信用力度。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方向进一步明确:聚焦流动性环境、加大企业信贷投放和准财政支持基建投资三个方面。 明明认为,宏观政策的目标在于稳就业和稳物价,并不需要提前透支总量政策空间。落到货币政策层面,预计下半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回升趋势将在货币政策决策权重中有所提升,而重点在加大企业信贷支持和用好准财政支持基建投资等扩大内需和宽信用场面。 在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看来,宏观政策需要着力稳住经济大盘,优先保障稳就业稳物价目标实现;既要精准有力又要合理适度,不会出台超大规模刺激措施,不超发货币,不预支未来。 “稳健货币政策注重精细化操作,总量工具仍会保持流动性相对宽裕以满足经济企稳回升的资金需求。”连平表示,7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缩量,专项债资金等财政支出进一步加快,疫情反复影响7月财政的季节性收入增长,且央行逆回购回笼资金量相对较小,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金融工具、8000亿元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等也将投放部分资金,8月市场流动性仍可能维持相对宽裕局面。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基调,注重发挥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年内大幅度收缩流动性的可能性较小。”连平认为,当前全球通胀仍处高位,海外货币政策持续收紧且短期内有较强的收紧预期,8月中国下调政策利率的概率仍然较低。 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做文章,发力点应该在哪?货币政策带动的“活水”又将流向何处?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要拉动总需求,无非是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其中相对更具备政策弹性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而固定资产投资中,政策可控度最高的就是基建,所以此次政治局会议专门提到,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 此前,中国官方已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推动设立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投放。 “传统基建领域有必要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也可能成为中长期贷款投放的重要抓手之一。”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称,下半年8000亿元政策性银行的新增贷款额度或对基建领域的贷款投放形成较大提振。 据钟正生团队估算,2019年至2021年三家政策性银行新增境内贷款的规模分别为1.35万亿元、2.13万亿元和1.65万亿元。考虑到8000亿元的新增贷款额度,2022年政策性银行的新增贷款或可达2.4万亿元至2.6万亿元。 钟正生称,在政策性银行中,国家开发银行更聚焦于基建领域,2021年报数据显示,其投向基建相关行业的贷款余额占比高达54%。2021年基建投资的体量约18.87万亿元,假设政策性银行新增的8000亿元贷款额度中,约5000亿元投向于基础设施领域,那么将提振基建投资增速2.65个百分点,成为“稳增长”和“稳信用”的重要引擎。(来源:中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