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情研判   新时期小麦保供稳市面临挑战及对策建议
返回列表
查看: 195|回复: 0
收起左侧

新时期小麦保供稳市面临挑战及对策建议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2459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8-9 15: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李圣军

  摘要:新时期小麦市场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强,保供稳市面临粮价联动挑战、舆情误导挑战、资本炒作挑战和饲用替代挑战等四大挑战。为有效应对各种新型挑战,小麦保供稳市需综合施策,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引导市场预期;探索黑名单制度,加大涉粮资金监管力度;统筹调控能量饲料,提高小麦调控精准度;加大政策性业务统筹力度,形成政策合力。

关键词:小麦  保供稳市  挑战  对策建议

近几年我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小麦最低收购价从2017年的2360元/吨(国标三等,下同)下调至2021年的2260元/吨,最低收购价格与市场供求状况逐步接轨,小麦市场化收购比重持续提高,2020年超过87%,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初步发挥。同时,受疫情、舆情、灾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小麦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强,新时期的保供稳市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创新调控方式,提高调控效能。

  一、新时期小麦保供稳市面临挑战

新时期小麦保供稳市面临着新旧挑战交织的状况,自然灾害、病虫害、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的局部减产、毒素超标、重金属超标等传统挑战依然存在,粮价联动挑战、舆情误导挑战、资本炒作挑战和饲用替代挑战等新型挑战不断涌现。

(一)粮价联动挑战

我国粮食主要包括大豆、玉米、小麦和稻谷四大品种,从种植端看,大豆、玉米和稻谷存在明显的“跷跷板”效应,争夺土地现象明显,区域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地区;从消费端看,玉米、稻谷和小麦主要组成均是淀粉,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尤其是在饲用领域。因此,纵观国内外,粮食内部四大品种的市场价格天然具有联动性。先前大豆、稻谷、小麦和玉米之间价差较大,联动性较弱;近几年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粮食市场化水平稳步提高,联动性明显增强。尤其是2020年以来,玉米价格上涨明显,对小麦价格形成较强带动作用,助长小麦看涨预期,呈现“若稳小麦,先稳玉米”或“不稳玉米,难稳小麦”的联动现象。目前小麦保供稳市已经超越单纯的小麦市场范畴,进入范围更广的能量饲料领域或者更大的粮食市场领域。

(二)舆情误导挑战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交软件的普及,自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市场上真假信息爆炸式增长,由以前的“人找信息”演变为“信息找人”,舆情成为做好小麦保供稳市工作的一个重要变量,因为舆情是一把“双刃剑”,准确、权威的信息能引导市场主体理性决策,促进市场平稳运行,虚假、歪曲的信息也能误导大众,导致市场主体冲动决策,引发市场大起大落。当前,小麦保供稳市面临的舆情误导挑战主要集中在生产端灾情误导、流通端购销误导和消费端采购误导。

1.生产端灾情误导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据统计,2020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1996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11.9%;绝收面积271万公顷,占1.6%。小麦整个生长期容易遭受赤霉病、条锈病等病虫害和倒春寒、干热风、连阴雨、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影响。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几何式扩散,小范围的局部灾情短时间内能大范围的全网传播,再加上个别不良媒体和不良机构炒作,小灾能炒成大灾,减产能炒成绝收,覆盖几个村庄的小范围冰雹和倒伏能炒成主产区小麦大范围受灾。在小麦收获前的关键时期,连阴雨天气和赤霉病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尤其是江淮地区麦收前容易出现阴雨天气,市场高度关注,也是高度敏感,极易误导市场主体决策,造成小麦价格不必要的起伏波动甚至是大起大落。事实上,只要不出现连阴雨,短时间降雨对收获前的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并不大。2021年5月下旬,湖北和河南局部地区遭遇赤霉病和冰雹、暴雨、大风等天气,导致局部小麦受灾减产,短时间内社交软件充斥大量的倒伏小麦、低品质麦粒和冰雹天气的图片、短视频,由于传播信息不精准,只说事件不说影响和覆盖面,经过舆论发酵,个别面粉企业担心高品质小麦采购问题,开始提价收购,事后发现受灾地区仅限于几个村庄,覆盖范围较小,对整体小麦品质和产量基本没有影响,又开始纷纷调低小麦收购价格。

2.流通端购销误导

流通联结生产和消费两端,发挥着重要的“蓄水池”作用,利于小麦保供稳市。但在自媒体时代,各种社交软件日益普及,快手、抖音、火山及微信等交流平台兴起,信息高速传播实时共享,网络大V、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作用突显,“一致性”行为发生概率加大,容易误导种植户、贸易商、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追涨杀跌”。2020年新麦上市以来,个别舆论散步谣言,炒作国内减产、国际粮价上涨和饲用玉米缺口,导致国内市场主体看涨小麦后市,包括先前没有从事过小麦业务的东北贸易商和第三方资金机构在内,大量市场主体囤积新陈小麦,部分高价抢拍政策性小麦,导致小麦价格阶段性明显上涨,年度最大涨幅超过300元/吨。事实上,国内小麦库存充裕,市场供给充足甚至过剩,成交的政策性小麦大多难以顺价销售,大量新陈小麦结转至下一年度,其中政策性小麦市场年度(6月-次年5月,下同)结转量超过1000万吨。

3.消费端采购误导

面粉是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消费刚性较强,舆情燃点低,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引发公众恐慌和集中抢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个别国家限制小麦出口,国际小麦价格上涨,“疫情可能引发全球粮食危机” “再不买就买不到了”等传闻在国内各媒体大肆传播,发生在甘肃临夏的一则“市民连夜抢购米面油”的短视频更是引发市民的高度关注,各种不实舆论和传言不断刺激城乡居民尤其是中老年市民敏感的神经,部分地区阶段性出现抢购米面现象,为防止潜在的抢购现象蔓延,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不断进行舆论引导。事实上,经过事后调查,短视频中的抢购只是企业促销加之补货不及时导致的偶然事件,根本不是市民抢购。

(三)资本炒作挑战

小麦贸易是一个资金需求量较大的行业,没有资本的参与,单个贸易商只能赊购或小规模囤购。去年以来小麦价格明显上涨,叠加较强的看涨预期,市场主体囤购小麦的资金需求增强,在利益驱动下大量资本进入小麦市场,主要参与方式是第三方资金参与政策性粮食拍卖,为有参拍意愿但缺钱的贸易商提供“代拍”和“融资”服务。在资本助推下,2020/21年度政策性小麦拍卖成交4533万吨,考虑成交量时间分布相对集中,按照资金周转2次和2358元/吨的成交均价(年度47次拍卖的成交均价)估算,大约需要资金534亿元,没有资本的参与,单靠参拍主体自有资金显然难以支撑。由于小麦和玉米价格持续倒挂,2021年产新麦上市前,大量第三方资金机构布局新麦收购,基本模式为:资金使用方分批支付小麦收购款10-15%的保证金,后期向资金提供方支付资金利息、保管费和服务费用,资金提供方提供资金和仓库服务,粮权归资金提供方所有,小麦出库按定向销售约定价格“批销批结、先款后货”,价格跌幅超过3%时增加保证金。资本参与小麦市场,解决了长期以来小麦市场化收购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但资本过度参与,也助长了市场炒作之风,对小麦保供稳市形成一定挑战。

(四)饲用替代挑战

我国小麦需求主要包括食用需求、工业需求和饲用需求。食用需求相对稳定,年度波动不大,数量在9000万吨左右;工业需求主要以小麦为原料生产淀粉、酒精、酿酒等,数量在1000万吨左右,年度间小幅波动。饲用消费受小麦品质、玉米与小麦价差等因素影响,年度之间波动较大,近20年在700—3500万吨之间波动,平均值为1382万吨。小麦大量饲用加大保供稳市难度,主要原因:一是小麦产需年度结余量有限。我国小麦市场总体平衡有余,根据2015/16—2019/20年度产需结余情况可大体判断,正常年景产需结余量在1500万吨左右,若不考虑国家主动消化超期储存小麦的原因,小麦饲用量一旦比正常年度增加1500万吨以上,就可能直接导致我国小麦产需从“平衡有余”转变为“产不足需”,加剧市场波动;二是我国能量饲料年度需求量正常年景在2.5亿吨左右,而小麦常年产量在1.25—1.35亿吨,是年度能量饲料需求量的50%左右,小麦大量饲用,将小麦市场保供稳市纳入市场容量更大的能量饲料范畴,难度明显加大;三是小麦饲用强化了与玉米的价格联动,而玉米加工链条厂、加工品种多,替代品也较多,国内外联动强,间接加大了小麦的保供稳市难度。

  二、新时期小麦保供稳市对策建议

针对新时期小麦保供稳市面临的多重挑战,必须综合施策,抓住关键点,实施精准调控,发挥调控“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切实提高调控效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一)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引导市场预期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着力构建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立覆盖小麦“产购储加销”各环节的全产业链监测体系,提高监测的全面性、准确性、时效性,加强小麦市场价格监测和趋势预判,及时发布市场预警信息。同时,全方位多渠道发布权威数据信息和专家政策解读,主动正面发声“吹风”,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占领小麦舆论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压缩虚假信息传播空间,弘扬正能量,指导市场主体理性购销,引导市场预期,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对于故意发布虚假信息或者不实信息的不良媒体,加大监管力度,实施严厉打击,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二)探索黑名单制度,加大涉粮资金监管力度

严密监控资本进入小麦行业,适度的资本参与有利于活跃流通,提高市场活力,应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对于长时间、大规模、大额度炒作小麦市场的资本,要保持高压态势,守住“粮吃不炒”的底线,监控涉粮资金规模,探索建立政府相关部门同涉粮资金机构的定期沟通交流制度,及时传达政府调控意向,辅助涉粮资金机构管控经营风险。同时,探索黑名单制度,对于恶意炒作市场、扰乱市场秩序、善意提醒无效的涉粮资金机构,果断拉入黑名单,严禁其参与任何政策性粮食业务,必要时由涉粮资金机构的上级监管部门对其进行必要惩戒,甚至勒令其退出粮食行业。

(三)统筹调控能量饲料,提高小麦调控精准度

小麦保供稳市应超越单纯的小麦市场范畴,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抓住“饲用”这一关键点,提高小麦调控精准度。要统筹调控能量饲料市场,尤其是玉米市场,切实在能量饲料的大范畴内做好小麦市场的保供稳市工作。通过增加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提高玉米国内供应量,确保基本自给;适度加大玉米及其替代品(高粱、大麦、木薯、碎米、饲用麦等)、下游产品(肉禽蛋奶、酒精、糖、淀粉等)的进口量,提高能量饲料供应的品种多元化、区域多元化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统筹做好能量饲料的保供稳市工作。

(四)加大政策性业务统筹力度,形成政策合力

小麦国储地储轮换、最低收购价政策、政策性小麦拍卖等政策性业务,是政府做好小麦保供稳市工作的重要抓手,应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形成政策合力,向市场释放统一的信号,避免出现“内耗”。当小麦市场价格太高时,通过国储地储集中轮出、最低收购价小麦公开拍卖、增加进口等措施,合力保证小麦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当价格太低时,通过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国储地储集中轮入、暂停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等方式,增加小麦市场需求量,拉高市场价格。为提高政策性业务调控效果,可以探索国储、地储、最低收购价小麦、进口小麦在同一个平台集中公开竞拍,增强政策实施效果。(来源:粮食问题研究杂志 )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2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