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李郇(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教授) 从制度与机制出发,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自治体系,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五共机制”发挥居民主体作用,找到组织群众的“最大公约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是群众的共识。人们追求美好人居环境建设就是基于人类对生产生活家园的美好愿景。这种共识的形成,体现在国家、家庭和个人的和谐关系之中。
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是指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服务纵向到底,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党员能人发挥带头作用;转变政府角色,让政府的服务走进社区。
党的领导纵向到底包括三方面:促进党组织引领全覆盖,即推动城乡社区党总支、党支部和党小组全覆盖;选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即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进社区,群团组织与社区充分对接,与社区热衷公益的积极分子、志愿者、大学团队等共同组建儿童教育联盟、爱心医疗队、家电维修小组、环保宣传小组等。在此情况下,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和成果共享。
要做到纵向到底,还必须让政府的服务走进社区。一是确保政府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纵向到底。一方面做到公共服务三级统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服务能力从区县、镇街辐射到城乡社区;另一方面做到基础设施服务三级统筹。道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从区县、镇街统筹布局到城乡社区。二是确保政府统筹整合资金纵向到底。在此过程中,要实现政府角色的转变。即政府转变为促能者,发现能人,挖掘潜在宝藏;转变为组织者,建立组织,凝聚群众力量;转变为协助者,协助工作,兼用内外优势;转变为引导者,制定制度,引导群众自治。
做好制度建设。制度是激活共同缔造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为社会治理创新顺利实施、长期有效提供重要保障。制度建设的内容包括政府购买制度、组织培育登记制度、社区规划师制度等。应从以下四方面做好制度建设。一是构建社区多主体协商共治模式;二是调整社区“权、责、事、费”关系;三是深化社区“网格化”制度;四是建立群众参与的相关制度,包括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制度。
党的领导横向到边是指在党组织领导下,凝聚群团组织,构建自治共管体系。让社会组织覆盖每位居民,把个人纳入以党组织为领导的各类组织中来,进行社会治理事务的共同协商和统筹管理。以党组织、工青妇团等群团组织、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等为基础,结合传统基层组织与新型社会组织力量,明确各类组织定位。以党组织领导为核心,各类组织在其指导下,依据各自所长承担相应社会治理事务,实现社会治理的“横向到边”。
“五共”发挥居民主体作用
除了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外,还应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五共”来发挥居民主体作用,组织群众找到“最大公约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作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是前后工作的顺序,具有相互因果关系,最终应达到在规划中形成共识,在建设中形成共建的局面。
决策共谋。共谋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与居民、政府等主体共寻发展问题,确定突破点,推进社区“再认识”、切实了解居民意见与需求、激发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注。
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居民积极共谋。街头巷尾是居民实现互动的重要场所,是有利于营造良好社区氛围、形成社区认同感的地点。从这些场所着手,可以构建党和群众连接的空间,也可以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有效的社区认同。以青海省西宁市土关村为例,土关村沿村庄南侧公路的河道和河岸无人打理,严重影响村庄形象。经过全体村民、村“两委”与规划设计团队共同谋划后,大家一致同意重新整理小河道,清理污泥,选用本地野花野草绿化河岸,保持乡土生态,修筑河边漫步道。
此外,还要广泛吸纳社会组织参与,汇聚多方智慧。搭建社区议事场所,提升社区发展活力。开展社区培训,拓展居民想象力。群众对自己身边的问题有着切身体会,居民之间互相讨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助于将左邻右舍连接为一个整体,并在此过程中重构关系。
发展共建。发展共建的方式多样,如针对社区公共配套设施项目、基础设施项目,鼓励群众出小部分资金参与到共建中。此外,还可通过出资、出力、出点子等方式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发展共建活动中。
建设共管。建设共管包括建立公共事务认捐认管制度、培育社区志愿精神、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共管组织、拟定社区准则、商讨社区行动计划等。以福建省厦门市镇海社区无物业楼院的管理为例,居住在楼院里的党员组成的网格楼院党小组和居民互助小组实现自治共管。
效果共评。效果共评需从三方面进行:确立组织保障和机制激励,形成长效评价管理机制;讨论共同缔造成效,激发积极性,更加自主自立自强;确定社区管理绩效的评比标准、建设项目评优的评比标准、社区事务评比的相关标准等。
成果共享。共享的前提是形成共享的使用规则,不能随意损坏社区公共环境、占用社区公共空间,并且自觉遵守社区环境卫生、停车管理、自治公约、物业管理公约等准则。社区全体居民平等享有完整居住社区的齐备设施与服务,平等享有社区的经济发展活力与产业收益,平等享有良好的精神风尚与温馨友好的社区氛围。在共享的过程中重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和谐社会。在共享的过程中创造美好环境,过上幸福生活。(来源:乡村发现转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官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