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安論壇   应对全球粮食生产挑战 院士专家“开药方”
返回列表
查看: 113|回复: 0
收起左侧

应对全球粮食生产挑战 院士专家“开药方”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8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852615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9-16 14: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我国政府实施小麦完全自给政策,致力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始终坚持把小麦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作为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稳定国际粮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小麦大会上,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院士说。

  小麦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约有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粮。作为人类重要的能量来源的同时,小麦还可提供大量的蛋白质、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同时,小麦也是国际粮食贸易中的主要商品粮之一,在可持续粮食供应体系和粮食安全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两年来,新冠疫情流行、地区冲突、极端天气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全球饥饿人口大幅增加,营养不良问题加剧,全球粮食贸易紧缩。如何提高小麦产量,降低环境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产品营养品质,是国际小麦育种普遍关心的问题。

  吴孔明提到,目前,中国农科院正在联合国际合作伙伴,申请发起“从表型到基因型:农作物基因资源阐析(G2P)”国际大科学计划倡议,旨在邀请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建立全球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交流机制,开展包括小麦等作物种质资源多元环境精准表型鉴定,解析重要性状形成分子基础,实现基因资源阐析与应用的新绿色革命,助力全球粮食安全和人类营养健康。

  为应对全球粮食生产挑战,他提出三条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交流,加强新品种、新的耕作制度和减少水肥、农药投入等方面的研究,共同促进具有气候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生产技术的发展;二是建议继续加强国际各研究机构在种质资源创制与交流、新技术应用研究和人员培训中的信息共享;三是加快生物组学、基因编辑、智能信息等前沿新技术的创新,使小麦科研和生产实现由“经验”向“精准”的转变。

  事实上,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全球小麦平均产量大幅提高,主要得益于两项技术的突破,第一次是以矮化育种为基础的“绿色革命”;第二次是小麦与野生近缘种的远缘杂交。

  我国科学家在这两项技术上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培育的含矮秆基因的矮丰3号等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通过远缘杂交获得的小偃系列等品种兼顾了丰产性和抗性。近些年,我国科学家在小麦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建立了从资源收集保存到创新利用的小麦遗传育种和品种推广技术体系。

  中科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武维华称,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然而,新冠疫情大流行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地区冲突和极端天气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全球饥饿人口大幅增加,营养不良问题加剧。

  他说,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采取有效行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到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2年夏粮已经喜获丰收。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生产了世界1/4的粮食,养活了世界1/5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表示,民以食为天,保证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未来要以绿色为引领,更多地关注选用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小麦新品种,集成配套栽培技术,丰富品种的多样性,稳步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不断优化提升品种的品质自给,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不懈努力。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表示,新冠疫情、极端气候、地区冲突等,对粮食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全球小麦生产受到直接冲击,近几个月国际小麦价格接近创纪录水平。粮农组织预报显示,2022年全球谷物产量将同比下降0.6%,预计世界小麦产量同比减少1%。

  屈冬玉呼吁各国科学家齐心协力,转变粮食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方式,推进转型,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和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他同时强调,源头要从种子抓起,需要保护和利用小麦种质,培育适应当地生产系统、环境和市场的优良品种,确保农民和粮食加工商能够获得各类新品种。(来源:中青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4903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