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王建东(甘肃省平凉市药检中心驻静宁县原安镇关音村第一书记)
用好“四带四度”帮扶法 勇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任的第一书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0年,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中央做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决策,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2021年5月,中央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明确规定,继续向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进一步充实优化帮扶力量,并赋予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4个方面的工作职责。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驻村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意义重大。第一书记作为奋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第一线的一支重要力量,要用心用情用力帮扶,借力借智借势帮扶,完善落实好“四带四度”帮扶机制,勇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任的第一书记。一、带着政策有高度的帮扶要始终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定不移的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对乡村振兴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践行初心使命,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担当作为。一要学习领会好政策,当好“宣传员”。打铁还需自身硬,第一书记要坚持不懈将提升自身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通过落实“学、讲、练、比、评”的“5+”措施,熟记村情村况,了解工作流程,补齐知识短板,在驻村实践中练就帮扶内功。要当好政策宣传的“排头兵”,组织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法律、法规,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住房、饮水、教育、医疗、产业、就业等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宣讲“进家庭”,宣传到田间地头,让广大群众、特别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掌握脱贫政策、理解支持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政策知晓率,引导“三类户”牢固树立勤劳致富的观念,切实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二要贯彻落实好政策,当好“战斗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更需要响鼓重锤,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作为第一书记要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厘清工作职责,理顺工作思路,协调各方力量,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任务,严格落实 “四个不摘”的要求,坚决扛牢监测和帮扶两项责任。强化预警监测,实施风险管理,重点对“三类户”实施动态管理,按照“十步动态管理法”“12345”(一看二算三核四评议五公示)的程序,采取日常排查、重点排查、集中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风险,精准制定落实“一户一策”,综合实施好产业、就业、教育、医疗、饮水、社保等措施,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早清零,确保重点对象兜底保障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真正将返贫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牢牢守住防返贫致贫底线。三要督促执行好政策,当好“监督员”。群众利益无小事,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执行的怎么样、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第一书记既是战斗员又是监督员,只有以“实”的作风、“严”的纪律实施精准监督,才能保证政策执行不跑偏、不走样。聚焦重点事务抓监督,围绕小额信贷、产业补贴、社会保障等群众关注度高的到村进户资金项目的组织实施,加强全过程监督。聚焦村务公开促规范,督促村“两委”对涉及脱贫攻坚的资金项目及时进行公开公示,重点推动形成村务规范运行的长效化机制,完善形成村民自治、村级议事决策、民主管理监督、民主协商等制度机制。聚焦矛盾纠纷抓排查,要当好“顺风耳”,用好“千里眼”,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政策落实情况,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摸清实际情况,找准问题靶心,耐心细致的协调做好解疑释惑、情绪疏导、化解矛盾等工作,解开群众心中的“死疙瘩”,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农村稳定安宁。二、带着责任有力度的帮扶坚持把促进脱贫群众增收作为根本措施,聚焦产业和就业帮扶两个关键,努力改善“失血”“贫血”状态,持续推进强村富民,促进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一要立足实际,增强内生动力“造血”。发展产业一定要立足实际,不能超凡脱俗,强行推广打造一些表面项目、空中楼阁。关音村地处甘肃省静宁县北部,属高寒干旱山区,毗邻宁夏西吉县,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广人稀,经济基础薄弱,是传统旱作农业生产区。发展产业首先要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复耕复种等工作。要抢抓黄河流域国家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的重大机遇,坚定不移的推进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稳定扩大小麦、玉米、洋芋等农产品种植规模和质量效益。要牢牢牵住“牛鼻子”,坚持把草畜产业作为群众致富的“首位产业”,在平凉红牛产业链中找位置,高效实施粮改饲工程,选定优良高产品种,大力发展养牛产业,聚力打造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户。引导农户嵌入现代循环农业产业链和平凉红牛产业链中,全面落实产业奖补、农业保险等产业政策,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增强群众种养殖本领,构建形成种-畜-肥-田的现代循环农业格局,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真正实现规模大扩张、质量大提升、效益大增长。二要主动作为,强化帮扶指导“输血”。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重中之重。要按照一元主导、多元增收的发展思路,在持续做大做强牛、果、劳、蜂特色富民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药材富民工程,帮助村集体探索种植柴胡等适生中药材品种,协调企业发展订单农业,有效消除农户销路不畅的后顾之忧,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化运行、规范化发展,综合实施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升级提档加速发展,以优质良好的品牌效应打通市场销售瓶颈,示范带动脱贫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大力实施创业就业帮扶工程,利用入户走访的时机,全面开展摸底调查,对有手艺、有爱好、有创业发展意愿的农户,帮促发展适合自身的“五小”产业,制作小手工、开设小买卖、开办小作坊,重点提供合法经营、技术培训、质量提升、市场营销、信息服务等,同时积极对接劳务公司,送岗位、送信息、送技能,培育一批身怀绝技的新型农民,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三要强化联动,凝聚各方力量“献血”。参与乡村振兴,既是企业、社会组织的重要责任,又是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重要体现。第一书记、帮扶队员要借力借智借势帮扶,主动走出去,加强与民政、工商联、乡村振兴部门的有效对接,加强同市内外企业、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借力“万企兴万村”行动,动员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在发展集体经济、现代农业、促进就业、文化体育、环保生态、卫生健康、消费扶贫、关爱特殊群体、乡村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三、带着问题有精度的帮扶推动落实党的惠民政策,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经常性联系走访群众,还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真正摸清“底子”,找准发展症结,实施精准帮扶。一要问需于民“大走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乡村振兴如何发展,发展什么产业,村上有何矛盾,政策执行的准不准、好不好,人民群众都能切身感受到,最了解实际情况的就是人民群众,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我们要践行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将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真心实意拜群众为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与人民群众沟通,倾听群众的呼声,认真听取群众最迫切的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筛选归纳,梳理列出问题和需求清单,只有这样才能找准发展定位,才能做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决策,开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二要科学把脉“大会诊”。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把脉问诊”,只有把好脉,找准病因,才能找准乡村振兴突破口,趟出乡村振兴新路子。要坚持开门问策,组织镇主要领导、包村干部、全体队员、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和村经济能人进行“大查房”“大会诊”,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深入交流,综合应用“望、闻、问、切”,认真听取他们对本村发展的想法建议,精准掌握村情及脱贫攻坚现状,厘清致贫原因,了解贫困户心中所盼所急,共同查问题、找原因、明举措,梳理形成推动发展的新观点、新思路,真正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点和发力点。三要精准对症“下良药”。破除乡村振兴的瓶颈,关键在于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要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靶向治理,对重点、难点问题要有一本“明白账”,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坚决反对“一刀切”,既要把握整体,指导制定好全村长远性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规划,实现“一村一策”;又要兼顾个体,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提出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帮扶措施,实现“一户一策”。要实行挂图作战,列出任务书,靠实责任人,明确时间表,确保工作落实落细,将问题整改清零。同时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帮扶深度,积极谋划发展一些持续稳定的增收项目,切实增强村集体及贫困户的发展能力,坚定不移的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四、带着感情有温度的帮扶我们来自于人民,就要植根于人民,视人民为亲人,视农村为家乡,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的殷切嘱托,用心用力用情帮扶群众,做实做细做深帮扶文章。一要在情感上融入。驻村帮扶工作是一个“情感活”,处处连着民心,第一书记是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一支重要力量。首先要内心充满激情,对农村、农民、农业满怀情感,只有热爱农村工作,带着对群众的感情,才能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幸福生活办实事。其次在身份上要置换,视自己为本村的群众,要将心比心,经常进行换位思考,让“我们”“我们村”成为与群众交流的口头语,把驻村工作当“事业”,把百姓当作邻居,在语言和行动上拉进与群众的距离。再次要在感情上与群众融为一体,与群众心贴心、心连心,热情地为群众想办法、出主意,真诚地为群众解难题、谋利益,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群众,做到真心投入、倾情投入、全身投入,用真心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用真情感动群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支持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二要在工作上融入。帮扶队要找准职责定位,充分发挥好支持和帮助作用,与村“两委”共同做好工作,做到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特别是面对矛盾问题不回避、不退缩,主动上前、担当作为,同时注意调动村“两委”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帮办不包办、到位不越位。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聚焦建强村级党组织,深入推行“支部融合共建”模式,促进“三会一课”常态化、规范化、实效化,增强“两委”领导能力,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勇于担当作为的表率、建设一流支部的表率,真正把对党忠诚融入到推进乡村振兴事业中去,着力把党支部打造成推进强村富民的坚强核心力量。深入开展智志双扶行动、积分引领行动、“五星”示范行动,大力宣传《民法典》,开展好村规民约“进家庭”活动,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乡村治理能力,构建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三要在生活上融入。驻村工作队要落实吃住在村、工作在村的要求,摆正心态,入乡随俗,将帮扶工作真正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思想上接近群众,坚决摒弃居高临下的态度,放下架子,真诚对待,避免打官腔,决不能虚情假意。言语上接近群众,讲究方式方法,学说“农家话”,学会拉家常,实现与群众沟通交流“零距离”。行为上接近群众,身体力行参与群众生产生活,与群众接触面对面、零距离。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当好群众的“服务员”,坚持进百家门、知百家事、暖百家心,把办公室延伸到农家、到田间地头,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聚焦特殊群体办实事,深入开展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群众身边事做起、从能做的事做起。聚焦乡村建设办实事,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为群众创造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聚焦急难愁盼办实事,常态开展急事“代跑”、意见“代收”、难事“代办”服务行动,打通便民利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在一件件身边细小的事情中真切的感受到驻村帮扶的“温度”。(来源:乡知乡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