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稳就业重在扩消费 部分行业明年先行复苏
返回列表
查看: 133|回复: 0
收起左侧

稳就业重在扩消费 部分行业明年先行复苏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12-30 09: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调整,明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将对明年的就业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业内预期这些措施会在短期内有助于缓解就业的结构矛盾,但接触性行业整体预期好转要到明年下半年。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份经济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受到疫情扰动,就业压力有所上升,尤其是31个大城市和外来户籍劳动力的调查失业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对记者表示,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将对经济、就业市场产生较大影响。稳就业最终要靠经济增长,目前关键是扩大消费需求。如果明年经济实际增长率能够恢复到5.5%的潜在增长率水平,那么就能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来缓解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就业压力。

服务业就业需求反弹会有多快

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出现一些波动,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各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局势逐步回稳。

人社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145万人,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此前表示,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政策和稳经济各项举措进一步落实,我国经济逐步恢复,将带动就业需求扩大,增加就业岗位。

在具体的行业上,国家统计局预计交通物流、居民出行逐步增加,将带动住宿、餐饮、旅游等服务业恢复。服务业就业容量大,随着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恢复改善,将有利于吸纳劳动力就业。

智联招聘董事长兼CEO郭盛对记者表示,预计明年春节以后招聘市场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复苏。美国、中国<span class="proofreadSignClass-unused" signindex="0" signtext="固有表述错误:香港等国家和→"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 0px;">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疫情缓解之后,劳动力陷入了短缺状态,香港的生活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都面临就业需求的反弹。

郭盛认为,从行业来看,餐饮和酒店、旅游等生活服务业短期恢复将比较快。从长期来看,新经济企业以及“专精特新”类企业,会有一个比较快的复苏趋势。

曾湘泉则表示,放开管控后,接触性行业的就业会有所增加,预计最早在春节期间可以恢复增长,但不能对这种增长有过高的估计,因为疫情的影响仍然存在,对于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平衡的,人们对新冠的恐惧也还需要更长时间来消除,预计明年下半年接触性行业的预期才能真正转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认为,本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并要求“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这是明年就业工作的前提。

张成刚表示,从放开管控后的短期趋势来看,根据中财办之前的预测,大概明年二季度经济将开始恢复。疫情放开后有一段“疤痕”修复期,根据日本、韩国及中国香港地区的经验,大概有6到10个月,所以消费并不一定能够马上恢复。这也会对明年的就业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日前在2022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上表示,就业和经济形势是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形势是保证就业的第一位重要因素。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仍在5.5%~6%之间,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姚洋表示,目前,我国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经济脱虚向实成为趋势。在此过程中,传统行业也出现大量就业机会。比如说,一家专门面向国外销售服装的本土企业,总部在南京、生产线在广东,广东的服装厂进行转型升级,真正实现了工业4.0柔性化生产。类似这样,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孕育着丰富的就业机会,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稳就业关键是恢复和扩大消费

曾湘泉认为,稳就业最终还是要靠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国城镇失业率的攀升,根本上与整个经济增速下滑有关,我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目前提升增长率的关键是扩大需求,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中金公司的研报提出,近年面临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带来的逆全球化冲击,中央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出口、财政支持基建与刺激地产投资三个渠道日益举步维艰,未来内循环关键在于扩大消费。

曾湘泉认为,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扩大消费需求落到实处,关键是建立收入增长的机制。短期来看,是如何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比如是不是增加现金发放,这需要建立一个低收入群体的申报系统,有针对性地增加他们的收入。此外,提高最低工资制度标准对于低收入群体也非常重要,按照相关法律,我国最低工资应该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的40%~60%,但实际上达不到这个比重。

从中长期来看,要考虑劳动者的工资增长机制问题。“现在各个行业的工资增长没有科学的机制,企业中劳动与资本的分配比、机关事业单位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等都是缺乏的,这些都会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曾湘泉说。

就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健全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等制度。

新经济中蕴含就业机会

近年来,新经济、新业态是城镇新增就业的重要来源之一。人社部称,新职业不断涌现,提供广阔就业空间。修订后的2022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净增158个新职业,首次标注97个数字职业,新职业新工种的出现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张成刚表示,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发挥新就业形态的战略作用是“后疫情时代”推动就业恢复的可选项之一。但是最近两三年,由于资本市场波动和新冠疫情导致的市场需求下降,使得平台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这也使平台经济的扩面效应减弱,带动就业数量增长速度放缓。

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并提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张成刚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应该看到新就业形态促进劳动力市场动力提升方面的作用,持续发挥新就业形态就业岗位创造作用。

曾湘泉认为,近两年关于平台就业最多的讨论实际上就是4个字:“规范”和“支持”,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社保。国家应该出台一个平台就业管理条例,来对平台就业涉及问题进行法律方面的明确,在社保方面给予激励政策,比如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