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张孝德:重新认识乡村
返回列表
查看: 122|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张孝德:重新认识乡村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1-30 08: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张孝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授

2022年落下帷幕,人们需要对诸多领域进行盘点、总结、反思,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领域就是乡村。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对乡村价值影响最具有重大意义的是两件事:一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二是党的二十大召开。

这一年的中国式抗疫使我们重新认识了乡村是国家安全的压舱石、国泰民安的大后方的功能。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中国要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同样让乡村再度升值。乡村作为中华文明之根,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必须从乡村起航。
01

重新认识乡村的新高度、新视角
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是一个有自己独特品牌价值的中国。如果说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一个独立的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使我们成为一个富强的中国,那么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将标志着未来中国是一个不同于西方式的新文明的中国。新文明中国是未来中国最大的品牌价值,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形态创新的最大贡献。

构成文明中国的基础是经济与技术,决定文明中国的高度和最强标识是文化。如果说城市化为文明中国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那么为文明中国提供文化自信与精神原动力来源于乡村。因为乡村是中华文明之根,是中华文明基因的携带者。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了乡村振兴的新价值、新使命。

从西方式文明的标准看中国乡村,乡村的命运是被城市所替代。因为西方文明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就是属于城市主导的文明形态。城市兴则西方兴,一直是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从中国式文明看乡村,中华五千年文明是根源于农耕的乡村社会主导的文明形态。乡村兴则中国兴,是中华民族一直遵循的规律。从搞工业化经济看乡村,乡村不具备承载现代化产业禀赋优势,但从搞绿色经济发展看乡村,乡村具有城市不具有的发展绿色经济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源于乡村的伟大创新与实践。从单纯的经济至上、物质至上思维看乡村,乡村被认为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但从中华文明之根、从中国式现代化所需要的中国智慧看乡村,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宝库、乡村是中国智慧的圣地。

是从中国式立场看乡村,还是从西方式思维看乡村?人们会看到两种完全不同价值与不同命运的乡村。所以,从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都为人们重新认识乡村价值提供了新高度、新思维。

近代以来,西方式的工业化,是城市化主导现代化之路,实践证明, 这样的城市与乡村两元对立的单级城市之路,是一条导致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物质与精神失衡、生存与发展失衡等诸多关系失衡根源。城市与乡村均衡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 是对已经严重失衡的城乡关系的重大矫正,这样的现代化,不仅中国需要, 也是世界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将会推动整个世界重新认识乡村价值,乡村复兴将会成为未来世界潮流。
02

疫情凸显乡村价值
乡村是国泰民安的宝地
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就像一个大树, 树根与树冠的关系一样。城市与乡村的这种关系,决定了乡村就像大地母亲一样,是一种默默无闻的隐性式贡献。而城市贡献是显性的,如繁花似锦、硕果累累的树冠,往往使我们容易认识到城市的价值而忽视乡村的价值。特别是最近几十年,在轰轰烈烈城市化大潮的背景下,加剧了对乡村认识的误区。持续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 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其中最值得我们反思的就是对正在被遗忘的乡村价值的新认识。

首先,三年抗疫,凸显了乡村特有的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价值。乡村社会是一个能够完成物质与精神自足供给的体系,特别经过千年发展的中国乡村社会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自我调适、自我管理的社会。虽然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乡村社会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乡村社会的这个功能仍然存在。正是乡村社会这个特有功能,使得乡村成为中国抗疫的大后方,为中国防疫默默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特别是在2019 年冬天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城市与乡村同样被封控,但由于乡村独特功能,被封控的乡村不但完成了自我的供给,还持续完成了为城市服务的粮食与蔬菜的供应。2019 年年底的全国封闭,正值农民工回乡过春节,从人口分布看,当时至少一半人在农村, 一半人在城市。同样经历封闭,乡村封闭成本和代价比城市要低的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近三年取得的抗疫成果,与乡村的巨大贡献密不可分, 这是我们不能忘记与忽略的。

其次,乡村具有的分布式、贴近自然生态化的居住方式,使得乡村拥有了天然的免疫系统。中国自古就有“大疫止于乡野”的说法。大量数据与经验表明,乡村不仅是感染率最低, 而且即使在封闭之后,给人生活与精神层面带来的负作用也最低。相比而言,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则凸显其脆弱的一面。特别是2022 年,各地频繁封城之后,陷入的一种类似笼养鸡的孤岛生活,出现各种物质与精神层面的问题,充分暴露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局限性。而与此同时,同样被封闭的乡村,人们生活在自己院子里, 无论怎么封闭,都无法隔断他与天地的链接。

正是在这样鲜明的对比之下,三年的疫情生活,给全国人民上了一堂课。由此使更多人深深认识到,生活不仅需要城市,更需要乡村。
03

迈向未来新文明之路
将再度从乡村起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迈向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之路,为我们走向未来指明了方向。即将到来的2023 年,将是我们迈向中国式新文明之路的元年。

纵观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百年的伟大复兴之路,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的起点,总是从乡村开始。100 年前,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从农村开始的,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40 多年前,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开放,也是从农村开始的。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迈向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再度从乡村起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是中国式现代化短板,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从乡村开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从改革开放的小岗村,到两山理论诞生地的浙江余村,这也预示着,中国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已经从乡村起航。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作为中华文明之根,作为蕴藏中华文明原动力之地,决定了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是一条不仅是乡村不能缺位的复兴之路,而且也是必须从乡村开启的复兴之路。乡村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故乡,一直是中华文明螺旋式上升的起点。每一次向乡村的回归,并不是重新回到过去,而是迈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来源:中国名牌)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581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