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政策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关键要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把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放在首位。
政策措施出台要及时有力,执行落实也要雷厉风行。既要立足当下,抓住重点,又要考虑长远,统筹兼顾。
近3年来,受疫情等影响,各行各业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困难。近日,江苏省政府发布2023年1号文《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涵盖减税降费、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升医疗保障能力等12个方面的42条“干货”举措,引发关注。
江苏1号文热传的背后是全社会对于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期盼。当前,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演变,这些都是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但我们更要增强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发展具有良好支撑基础和许多有利条件。
经冬不凋方显韧性潜力。当前,在应对三重压力大背景下,制定政策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关键要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把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放在首位。预期稳、信心足,干部才敢为,企业才敢干,地方才敢闯,群众才敢首创,才能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更好推动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是衡量推动经济整体好转政策优劣的评价标准之一。因此,制定政策时应突出“干货”和“含金量”,针对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提出务实管用、解渴有效的措施。通过深入了解经济运行中的堵点和卡点,进行综合分析,重点聚焦消费市场不振、投资信心不强、稳岗扩岗难等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协调配合的激励效应,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
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是当前的一项全局性、普遍性工作。政策举措既要立足当下,抓住重点,又要考虑长远,统筹兼顾。一方面,制定“短平快”措施,着力推动税费、融资、用工、用地、物流等显性成本稳中有降。另一方面,通过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推进公平竞争等政策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统筹推进强基础、补短板、锻长板,深入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经济稳定恢复增强动能。
政策措施的出台要及时有力,执行落实也要雷厉风行。新出台的减税降费、贷款支持、租金减免等惠及市场主体举措涉及诸多条口,需要各部门破除业务壁垒、加强协同配合,努力让市场主体少跑腿。政策落实过程中,通过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和调度分析,及时解决问题、调整完善政策,有效提升政策执行效率。政策执行过程中,各地各部门还应该制定实施细则和服务指南,明确办理流程、服务对象和申报要件等,实施免申即享、网申捷享、代办直达的方式,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