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郜晋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农耕文明在建设农业强国中的重要性被提升至新的高度,作为闻名于世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其所蕴藏的农耕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红河哈尼梯田涉及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县,总面积80多万亩,集中连片的10个核心片区达20多万亩。2010年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 近日,记者围绕如何传承与保护好哈尼梯田农耕文化,并借助全球重要农业遗产和世界遗产推动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如何进一步挖掘遗产的潜在价值,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等问题,专访了云南省元阳县县长、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元阳管理委员会主任慕明军。 |
让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之光更闪耀 ——访云南省元阳县县长、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元阳管理委员会主任慕明军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拥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创造出的一种世界罕见的农业文化景观,也是我国山区稻作梯田的典型代表,更是我国农耕文化“家底”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的哈尼族人,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文化景观,成就了这里的生生不息。 慕明军说:“农耕文化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尤其独特的价值。立足新时代,可以说优秀的农耕文化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自信之源。哈尼梯田的农耕文化虽然已经传承千年,但它依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依旧可以为当地人民创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价值。为此,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好哈尼梯田农耕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近年来,元阳县党委、政府主动担负起保护、传承哈尼梯田农耕文化的历史责任,通过建章立制,压实保护责任,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文旅融合,带动群众增收等方式,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科学、实用传承与保护体系,成效显著,哈尼族《四季生产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哈尼古歌》远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驻场演出,“开秧门”“长街宴”等实景农耕文化活动受到当地群众和游客的热捧。 慕明军说:“哈尼梯田农耕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方面需要党委、政府下功夫、出实招、动真招,另一方面还离不开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参与和付出。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更需要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去调动农民群众传承、保护哈尼梯田农耕文化的主动性、积极性。说白了,就是不仅要找到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子,还要挖掘农耕文化助力乡村发展的路子,让农民群众过上富裕、富足的生活。” 多年来,元阳县坚持走种养结构之路,传承发展种养模式,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2018年以来,元阳县在哈尼梯田累计投入资金3500万元,推广传统的“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其中示范区亩产值超过8000元,辐射带动区亩产值超过5000元,惠及农户近4万户。不仅如此,元阳县还大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开发遗产地的红米酒、红米糊、红米饼、红米茶、梯田鱼、梯田鸭蛋等系列产品,开发民族刺绣、哈尼竹编、民族银饰等工艺产品,直接带动3.9万名群众增收,让1.8万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哈尼梯田的生态、文化、经济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每一个宏伟蓝图都离不开千万个“里外”兼美的和美乡村。从农耕文明中汲取养分,为美丽乡村赋能,近年来,元阳县党委、政府在推进建设形神兼备的和美乡村上下足了功夫。慕明军告诉记者,最典型的要数“阿者科计划”,这一计划以乡村旅游为突破点,通过乡村风貌与哈尼文化、利益分红机制与村落保护细则的绑定,既让村民享受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也让哈尼梯田的农耕文化潜在价值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动能。 如今在元阳县,像阿者科这样的村庄越来越多,箐口、大鱼塘、普高老寨、多依树小寨……都是城里人慕名而往的地方。 慕明军说:“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将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决守护好这里的每一寸绿水青山,坚决守护好哈尼梯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遗产‘金色名片’。同时,加快实施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传承展示工程,开发农耕文化体验、农耕技艺互动活动,推动《哈尼古歌》常态化展演,深入挖掘哈尼族《四季生产调》《哈尼阿培聪坡坡》等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的艺术、经济价值,并健全完善与农民群众利益共享、持续稳定增收的联结机制。相信,这些一定会让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之光更闪耀,也为赓续农耕文明描绘最美的底色。”(来源:农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