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罗文斌等: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 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返回列表
查看: 193|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罗文斌等: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 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7722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3-6 10: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罗文斌 刘阳杰(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校聘教授;湖南师范大学)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要以农业作为根本支撑和产业基础,脱离农业基础的乡村旅游不是真正的乡村旅游。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要回归乡村旅游的农业本色,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同时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强调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这既强调了乡村旅游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产业效应,又提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前进方向。如何持续深化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国新征程中需要持续思考的重要议题。



一、强化乡村旅游的农业基础,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要以农业作为根本支撑和产业基础,脱离农业基础的乡村旅游不是真正的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产业是农文旅融合的产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要回归乡村旅游的农业本色,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

一方面,深挖农业资源特色,夯实乡村旅游产业基底。一是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将农业农村特色资源转换为旅游特色、品牌和优势,丰富旅游资源的农业内涵,强化农业旅游资源吸引力,打造“一村一品”乡村旅游品牌。二是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以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休闲功能和教育功能拓展乡村旅游的体验效应。三是深化农文旅产业融合,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农业生产景观、农业产业形态、农业现代设施与乡村旅游产业相融合,强化农业生产、产品和产业的旅游化关联,拓展农业生产边际,提高旅游附加价值。

另一方面,发挥旅游产业优势,拓展农业农村现代化途径。一是发展乡村旅游+元宇宙。推进数字技术融入,将乡村农耕生产、乡村生活、田园景观、蔬果种植、生态养殖等进行复刻,将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可视化展示、推广和管理,实现游客远程在线沉浸式体验,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二是发展乡村旅游+美食。注重乡村餐饮购物、旅游休闲等生活服务,结合当地特色农业资源,研发特色菜谱,融入健康生态食品理念,举办游客采摘制作活动,增强游客的乡村餐饮体验,构建乡村旅游特色美食体验体系。促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参与农产品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乡村特色商品,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三是发展乡村旅游+研学。通过开发乡村旅游+研学产品和服务,实施传统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挥乡村自然地域文化资源、产业资源、生态资源、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势,让城市居民在乡土研学体验中认知传统农耕器具、习俗、历史以及现代农业生产流程、科技等农耕文化知识,到田间地头体验采摘的乐趣和耕作的艰辛,接受自然和半自然生态教育,促进农耕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



二、增强乡村旅游的土地支撑,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益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积极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农民居住、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间和产业用地需求,出台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这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土地政策支持和保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要在继续坚守土地利用政策刚性约束的前提下,从盘活存量土地和提升旅游效益角度深化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农村土地利用效益提升。

一方面,提高存量土地的利用效益,增强乡村旅游的用地保障。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对土地的依赖不同于其他产业,其产品开发、要素拓展、产业发展可以建立在土地复合利用基础上,从而减少对土地利用的增量依赖,提高农村存量土地利用的效益。一是通过生态技术修复农村工矿废弃地,应用现代工程技术建设特色旅游体验项目。二是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开发利用农村“四荒地”资源,增加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以开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态旅游项目。三是通过复合功能手段,在不改变耕地、菜地、园地、林地、水域等原有功能基础上,合理开发旅游休闲服务功能,增强乡村土地的立体利用。

另一方面,发挥旅游产业的导向作用,探索旅游导向型土地整治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发挥土地整治的文化、休闲、旅游综合效益。乡村旅游导向型土地整治是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体系的创新探索,可以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自然生态、乡土文化空间。以旅游为导向综合整治“山、水、田、林、草、路、村”等要素,更好地保护山体景观,优化水体形态和布局,美化乡村湖泊堤岸,生态化处理河道景观,复垦整理草地、苇地,科学规划建设水上游览项目,修缮、设计村庄道路,打造乡村多层次旅游慢行交通,营造乡村民宿聚落空间,有利于共同建设乡村发展的整体性旅游休闲空间和环境,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也为城市居民旅游休闲度假提供产品、功能和空间支持,提高农村土地现代化利用的旅游效益。



三、突出乡村旅游的文化价值,重构乡土文化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文化是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最浓的底色,也是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第一,深度开发乡土文化遗产资源。深度开发乡土文化遗产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内在要求,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特征。一是系统开展资源普查工作。在全面考察、详细记录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资源实施精细分类和信息化存储,及时追踪更新资源状态。二是深入推动创意设计。对接市场需求,在资源细化基础上,增强产品形态、包装样式、展现手法等方面的创意设计,开发高质量乡土文化遗产创意产品。三是持续强化技术升级。从数字化普查、数字化展示、数字化体验等入手,打造乡土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建设乡土文化遗产数字展馆,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交互娱乐等技术打造乡土文化遗产数字体验场景,拓展游客沉浸式体验,用数字技术激发乡土文化遗产的生机、活力,使乡土文化遗产“活”起来,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第二,精心打造乡土文化IP体系。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应避免陷入千篇一律、千村一面的困境,打造乡土文化IP是破除这一困境的有效举措。打造高品质的乡土文化IP,一是要全面系统调查乡村文脉、地脉、乡土文化遗产、生态资源,筛选独特的文化元素,如自然山水植被、历史文化符号、社会人文风俗,打造独一无二的乡土文化IP品牌形象。二是围绕乡土文化IP核心文化要素,从形、色、味、情入手开发乡土文化IP体系。乡形,即带有IP文化要素的乡土文化空间形态和物理形状,如乡村聚落、特色物体形状;乡色,即乡土色彩文化景观,如朝暮田园景象、四季田园景观、节气景观等;乡味,即融入IP符号的乡土美食产品和服务;乡情,即融合IP符号的乡土怀旧情感体验。三是修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馆、乡土博物馆等乡土文化IP集合体,集中展示和传播乡土文化IP符号。

第三,全面助推乡土文化空间重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这为推动整体性乡土文化空间重构提供了重要抓手。和美乡村建设及特色村庄风貌的恢复,既能再现村民往日的生活场景,又能满足游客的乡土文化体验空间需求。乡土文化空间体系重构,是对乡村原生态文化基因、产品和符号的重修和巩固。一是加强乡村私人文化空间建设,如乡村居民房屋形态、墙体装饰、房前屋后菜园生产生活管理和建设。二是加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如村域整体格局(如八卦村等)规划修复,村内标志性建筑、村民议事活动中心、步栈道和村道景观、池塘观景平台、古树名木、景点等规划建设。三是推动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融合,通过统一规划设计,在乡村建筑和产品中植入乡土文化元素,彰显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来源:乡村发现转自:《中国旅游报》2023年2月24日 )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58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