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黄奇帆:中国超大市场是应对“脱钩断链”挑战的重要基础
返回列表
查看: 83|回复: 0
收起左侧

黄奇帆:中国超大市场是应对“脱钩断链”挑战的重要基础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8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850070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3-27 09: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在深刻调整,但这是常态。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上升,总会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产生一定影响。”在3月25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经济峰会上,研究员、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主题为“修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会场发言时如是说。

黄奇帆表示,中国的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是应对各种“脱钩断链”挑战的重要基础。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在劳动力红利之后迎来一个新的红利——这就是中国的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所产生的红利,即市场红利。就规模而言,中国人口有14.11亿,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接近20%。就市场结构而言,中国是一个单一的大市场。单一市场是指法律体系统一、税务体系统一、商业规则统一、语言文化统一的市场。就工业基础而言,中国是全要素全门类全产业链集成的经济体。

在黄奇帆看来,这三者叠加在一起将产生三方面的红利。

一是“规模经济”的成本摊薄效应。进入中国市场的制造业,一旦规模上去了,就能够大幅摊薄六项成本,分别是研发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成本、采购成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和市场开拓成本。一般来说,规模经济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影响到整个制造业成本,一旦达到了充分的规模,就可以把价格压低至30%—40%左右,从而形成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引力场”效应。这种“引力场”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从需求的角度看,超大规模市场意味着超大规模的本国消费市场和超大规模的进口贸易量。从生产角度看,超大规模市场意味着市场分工可以更加深化,有利于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甚至各工序之间都可以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形成相互嵌套、相互共生的产业链集群。从时间角度看,超大规模市场意味着供给和需求互促共生现象将会十分显著。不仅需求端在不断地更新升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去“供给”,而且由于作为供给端的生产本身具有“学习效应”,将会带来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也就是说“供给”也在创造“需求”。二者互相促进、相互吸引。

三是“大海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总书记讲的这个“大海”,就是指中国经济的超大规模。与小国经济不同,在面临外部冲击时,超大规模市场可以让本国经济具有更大的内循环余地,具有更强的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一般的“狂风骤雨”无法掀翻这个“大海”。对企业来讲,对基本面的预期十分重要。中国经济的超大规模造就了其如“大海”般稳定。

黄奇帆说,以上这三种效应是中国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所带来的,是中国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自然产生的新红利,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所蕴含的自然逻辑。

他认为,在这个大市场的带动下,跨国公司合理的产业链布局逻辑突出体现在产地销、销地产两个方面。所谓产地销,就是利用当地的综合要素成本的优势组织生产,面向本地市场和全球市场进行销售。中国大市场的六个成本摊薄效应仍将是影响跨国公司“在中国、为全球”的重要因素。所谓销地产,就是面向本地市场组织生产,更好地组织供应链响应消费者需求变化,即“在中国、为中国”。中国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引力场”。

“从产地销、销地产这两个角度看,一些人鼓吹‘脱钩断链’是不会成功的。”黄奇帆强调。(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