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孔发龙:产业扶贫的农村金融创新
返回列表
查看: 1418|回复: 0
收起左侧

孔发龙:产业扶贫的农村金融创新

[复制链接]

7189

主题

7194

帖子

27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4347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1-10 11: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孔发龙(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江西是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任务重;江西也是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生态产业优势明显。近年来,江西省农信联社带领全省农商银行积极担当金融精准扶贫责任,践行普惠金融理念,聚焦产业扶贫这个关键,着力完善工作机制、优化金融供给、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创新“产业扶贫信贷通”扶贫模式,推动地方产业特色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努力打造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探索:以普惠金融助力产业扶贫
  农合机构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也是支持产业扶贫的重要金融力量。作为扎根赣鄱大地的本土金融机构,江西省农信联社推动全省农商银行依托营业网点乡镇全覆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的优势,把金融资源配置到贫困地区重点产业和薄弱环节,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坚持政策引导,加大产业扶贫金融供给。制定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规划,出台金融精准扶贫指导意见和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引导全省农商银行加大贫困地区有效信贷投放。截至2019年10月末,全省农商银行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51.7亿元,惠及贫困户22.3万户;25个国家级贫困县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319亿元,较年初增幅13.1%。强化涉农主体信贷资源支持,深入对接满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生产的金融需求,切实让扶贫产业惠及贫困群众;截至2019年10月末,已累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4万户,贷款余额1273.8亿元。
  坚持因地制宜,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以“一村一品”为重点,对接支持优质稻米、蔬菜、果业、茶叶、中药材、油茶、草地畜牧、水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九大产业发展工程,在优势产业发展成熟、组织化程度较高的贫困村,推行“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机制,即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设立一笔贷款风险金、建立一套帮扶机制,通过信贷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例如,赣州、抚州、吉安辖内农商银行通过推广“脐橙贷”“蜜桔贷”“蓝莓贷”“葡萄贷”等系列信贷产品,对接支持特色水果产业种植、加工、收购各环节主体资金需求,变金融“输血”为金融“造血”。
  坚持践行普惠,优化贫困地区金融服务。落实精准扶贫网点分片包干责任制,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责任银行对乡镇的全覆盖,1083个责任网点分片包干全面落实到位;对辖内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需求调查全覆盖,累计调查建档立卡贫困户76万户;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信贷投放全覆盖,扶贫小额信贷市场份额占全省金融机构75%。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站、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等各类金融服务站点融合发展,设立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站1.2万个,建设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750个,实现了贫困地区金融扶贫服务“村村通”。常态化开展扫园、扫村、扫街、扫户“四扫”服务活动,广泛开展“金融夜校”等金融知识普及活动,主动发掘和对接贫困群众金融需求,提升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创新:打造“产业扶贫信贷通”扶贫模式
  贷款难、难贷款是制约贫困地区群众和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2016年,赣州市在全国创新推出了“产业扶贫信贷通”扶贫模式,通过市财政筹集10亿元设立风险缓释基金,撬动80亿元银行资金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重点支持发展蔬菜、刺葡萄、茶叶、白莲、烟叶、生态鱼、甜叶菊、芳香苗木等地域特色明显、见效快、可持续的种养殖业及其他扶贫效果好的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作为首批试点银行,赣州辖区农商银行结合自身实际和产业发展特点,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开发推出了农商银行“产业扶贫信贷通”信贷产品,通过政府“搭台子”、银行“唱主角”、贫困户“得实惠”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优惠贷款支持。“产业扶贫信贷通”在赣州成功试点后,江西省农信联社向全省辖内农商银行进行了推广。截至2019年10月末,江西已有33家农商银行开办“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业务,累计发放贷款112.61亿元,惠及12.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切实为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
  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产业扶贫信贷通”模式借助政府组织协调和增信支持,通过政府财政部门筹资设立风险缓释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将无偿、直接支持变为有偿、间接支持,将存量资金变为担保资金,并通过杠杆效应撬动和放大银行贷款,既为贫困户提供了安全的融资途径,又保障了财政资金的透明、高效运转。农商银行按照8倍于保证金的规模,向符合贷款基本准入条件、具有产业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5万元以内的贴息贷款。同时,由县(市、区)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100%为贫困户给予贷款贴息,贴息期限3年,市、县两级按5∶5的比例分担“产业扶贫信贷通”实际贷款损失,通过给予风险补偿有效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
  明确产业扶持方向。以支持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扶持“一村一品”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建设为主导方向,通过“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引导金融资源向特色种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领域倾斜,着力实现以产业发展推动“造血扶贫”,提高贫困户自主发展能力,增强贫困地区脱贫内生动力。发挥致富带头人“领头羊”作用,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贫困户的带动作为金融扶持优惠政策的重要衡量标准,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助贫困群众共同参与产业发展、共同享受产业发展成果。
  打通快捷融资通道。在试点“产业扶贫信贷通”模式过程中,赣州农商银行实行“两低两免”政策,即门槛低、利率低,免抵押、免担保。乡(镇)、区扶贫办向农商银行推荐贫困户名单,农商银行调查确认后即可向贫困户发放信用贷款,贷款期限3~5年。实施“分片包干、整村推进”,宣讲贷款政策,主动挖掘和对接贫困户产业发展融资需求,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应贷尽贷”。建立“产业扶贷信贷通”绿色通道,运用移动服务平台,上门调查收集贷款资料,实行“一站式办理、一次性办结”。同时,农商银行将符合条件的小额农贷存量客户纳入“产业扶贫信贷通”扶贫范畴,同等享受政府贴息政策,让“产业扶贫信贷通”普惠至更多贫困群众,切实降低贫困户融资成本。
  问策: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难与解
  产业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以试点推广“产业信贷通”为例,江西辖内农商银行在推进产业扶贫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有效信贷需求不够强,一些贫困户参与和发展产业意愿不强,通过产业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金融扶贫的供需不匹配;二是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农村人口流动分散,且农户信用信息积累少,导致信用信息不对称;三是政策落实中间环节较繁琐,扶贫贷款工作涉及政府、财政局、扶贫办等多个部门,在风险缓释金、贴息资金交付以及对贫困户优惠政策的落地等环节容易影响贷款推进进度;四是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当前,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是以政府财政资金和金融信贷资金配合作用下的扶贫模式,随着业务规模不断增长,财政贴息和风险分担压力大,容易影响业务发展可持续性。产业扶贫贷款具有高度的社会公益性,也是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担当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做好产业扶贫贷款,应注意把握好“产业扶贫的公益性”与“商业银行的商业性”两者间的平衡,确保可持续发展。
  机制保障是前提。建立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才能充分发挥制度引领作用。金融机构推进产业扶贫,要加强与当地扶贫、财政、人民银行、银保监局等有关部门沟通协作,完善扶贫信贷投入激励机制,争取多方政策支持,形成“几家抬”的合作机制,共同降低运营成本、分担运营风险,为做好产业扶贫贷款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落实尽职免责办法,合理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鼓励加快产业扶贫贷款投放,保障产业扶贫贷款“放得出、收得回、用得好”。
  精准施策是基础。产业扶贫,关键在精准,难点也在精准。金融机构推进产业扶贫,要精准掌握产业扶贫项目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建立健全金融扶贫档案,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结合当地产业基础、产业结构和产业规划等情况,有效对接产业扶贫信贷产品,精准制定金融扶贫方案,持续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努力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
  创新驱动是关键。针对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涉农主体贷款难、市场风险大等痛点,关键要用创新的模式开展金融工作。围绕贫困地区经济特点和涉农产业链上下游发展需求,创新开发精准度高、针对性强的新型扶贫信贷产品,有效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创新联保互保方式,拓宽抵押担保范围,更多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大对信用信息的收集,提高扶贫贷款的可得性。
  优化服务是重点。让贫困地区群众平等享受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目标,也是推进产业扶贫的必然要求。金融机构推进产业扶贫,要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农户”评定,科学合理做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评级授信,推广运用“整村授信”模式,对符合条件贫困户“应贷尽贷”。对标“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推行“阳光信贷工程”,简化优化办理流程,公开扶贫贷款办理要求,落实限时服务,减少政府部门和银行审批“中间环节”,切实提升办贷效率。
  防控风险是根本。防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金融机构支持产业扶贫,要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制度,把对象精准、用途真实、效益可期等关键要素作为精准扶贫贷款发放的重要条件,切实防控扶贫贷款风险,提高扶贫贷款质量。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在信用增进、风险分散的作用,探索建立“保险+银行+政府”的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有效化解和分散风险,保障扶贫贷款商业可持续。
国粮智谷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