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汤薇(粮油市场报特约分析师)
伴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连年丰收,包括玉米、小麦、稻谷在内的主粮品种库存开始逐年增加。尤其是2004年、2006年以及2008年稻谷、小麦、玉米分别启动政策托市收购以来,政策粮库存压力显著,国内供需矛盾突出。尤其玉米库存在2016年年初达到2.3亿吨历史高点,以玉米品种为焦点的国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展开。
超期储存粮食消化刻不容缓
2016年,我国全面启动了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及陈粮库存都得到了有效的调控。
2016年开始超期储存和蓆茓囤储存玉米定向销售、分贷分还、委托包干等多元化销售模式进一步促进了销售市场的活跃度。虽然截至2019年10月17日拍卖结束,临储玉米库存余量约5200万吨,相较前期天量库存调降显著,但剩余库存基本为2015年产玉米,2020年也同样面临超期存储粮源的消耗使用问题。
陈化粮替代玉米方面,稻谷主要用于深加工燃料乙醇及饲用方面,而小麦则以饲用为主、加工替代为辅。而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陈化稻谷库存达1亿吨,这部分稻谷去库存迫在眉睫。作为相对可靠的燃料乙醇加工替代应用,2020年全国阶梯型过渡推广乙醇汽油计划为陈化稻谷的使用提供了客观条件。小麦在乙醇加工中替代部分玉米相对常态化,除华北部分地区因价格优势作为日粮饲用外,近年因小麦、玉米价差拉大,小麦饲用消费恢复常规由“量替”转为“质替”。
因为水稻等除食用外其他用途相对有限,下游不及玉米品种产业链较长尤其深加工加工方面,产业链条短、消费弹性小,是当前库存消化的重点和难点,终端市场难以消化大量的库存。而且根据目前临储玉米5200万吨的库存来计算,玉米作为燃料乙醇主原料的市场风险已经越来越大。因此,创新销售方法,尽快消化超期储存粮食,避免质量逐步退化造成更大损失,为陈粮销售寻找新的出路的同时,也对供应紧张的玉米市场构成有力补充。
创新销售模式加快库存转化
伴随着粮食的市场化改革,国家政策性粮食“顺价销售”模式实际上难度越来越大。从市场了解到,2019年12月19日下午举行的政策粮定向酒精和乙醇企业的邀标拍卖专场,标的稻谷53.7万吨、玉米22.5万吨。2020年1月7日全国公益性饲料粮协商交易及挂牌撮合专场交易会也是灵活销售模式的探索。
以稻谷为例,国家自2015年以来便出台了多项政策来加快去库存的进度,如2015年黑龙江实施的水稻加工补贴、2016年超期蓆茓囤粮定向销售、2017年的按年份区别销售及水稻代加工成大米竞价销售以及2018年的大幅调低拍卖底价、增加稻米出口等等。2019年再度对各年度稻谷销售底价进行大幅调整,其中2014年产超期稻谷底价调整为1600元/吨和2000元/吨两类。
2019年国家政策性稻谷竞价销售累计成交1261.1万吨,同比增加405万吨。
其中,2019年全面下调最低收购价稻谷的销售底价,尤其是专场销售的稻谷底价偏低,竞争力较强。以专场销售的2013年、2014年产稻谷为例,1500元/吨的早籼稻和中晚籼稻拍卖底价以及1600元/吨粳稻的拍卖底价,远低于当年及201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而2019年吉林地区三等粮拍卖底价2014年、2015年产分别为1600元/吨和1650元/吨,与同类品种相比较低甚至低于玉米拍卖价格为多年来首次,饲料企业参拍积极性提升。
粮食去库存化过程中,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的同时,应结合市场需求,以灵活的销售定价方式及多元化销售模式,形成特定粮源的定向销售、专场销售等,尤其针对超期超标存储的粮食库存,通过适当加工补贴、专项补贴、物流贷款支持等多种方式,更好地调动各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促进销售活跃度,加速粮源流通,引导陈粮库存转化,从而满足市场需求,激发产业活力,促进行业整合升级及健康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