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5月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均提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将此作为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断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物质技术基础的应有之义。”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持续加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实体经济为支撑,这是由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特征决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其仔对记者说。
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对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了“五个坚持”,即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
在权衡看来,这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正确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一是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特别强调要以实体经济为重,突出社会物质创造和价值增值;二是处理好产业发展的上中下游和大中小关系,必须突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的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和相互配套与支撑的关系,防止忽视产业发展规律和产业链发展趋势,盲目求大求快求新;三是处理好一次产业、二次产业和三次产业的关系,三大产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结构要求和发展规律,防止简单的线性思维和相互替代;四是处理好现代化产业体系中高、中、低的关系,高端、中端和低端产业相互依赖,彼此相互需求,具有内生性的结构特征,不能简单退出所谓的“低端产业”;五是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关系,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实现开放合作与创新发展。
“产业体系的演变,受要素和技术供给、市场需求的约束和推动,加快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过程就是不断突破要素和技术供给约束,这个过程具有累积性。”张其仔指出,加快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要把握好产业体系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引导好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原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要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优先发展制造业;着眼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集聚优势资源,积极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开放竞争中成长提升。
核心问题是聚焦科技创新
权衡表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聚焦科技创新,加快解决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发展面临的安全性、韧性和活力问题。为此,加快科技、教育和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建设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要加快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要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高效发展、高质量发展;要发挥市场化、数字化和平台化机制等对实体经济的资源高效配置,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内在发展活力。
“作为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实体经济要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战略重点。”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魏际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超前部署未来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核心问题上实现新变化、新突破。”原磊认为,一是注重产业集聚发展。各地区应当依托自身禀赋优势,抓好平台载体建设,支撑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努力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和现代服务业先行区。二是注重产业协同发展。引导资金更多流入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三是注重产业集约发展。四是注重产业开放发展。(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