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农业用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下发全国首个植物基因编辑安全证书。
这是我国首次批准该技术用于农作物,高油酸大豆是此次获得证书的基因编辑产品。
该证书由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摘得,从4月21日起生效,有效期为5年。 基因编辑是世界生物育种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与转基因不同,基因编辑育种仅对作物自身基因进行修饰,并不转入其他物种的基因,其原理等同于常规诱变育种,培育出的品种也与常规育种培育出的品种无异。
2022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依据基因编辑产品不含有外源基因的科学属性,明确基因编辑产品区别于转基因作物管理。
舜丰生物就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通过调控油脂的代谢通路,阻断了油酸向亚油酸的转化,从而获得了油酸含量高达80%以上的高油酸大豆。 图片来源:舜丰生物 油酸是一种单不饱和脂肪酸,被称为“血管的清道夫”,采用高油酸油加工的食品能有效降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从而起到降低胆固醇、降低血脂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学术界将油酸含量在75%以上的食用油认定为“高油酸油”(国标为70%),舜丰生物采用基因编辑技术调控大豆的脂肪酸合成通路,创制出了高油酸大豆。用它榨出的大豆油油酸含量能够达到80%以上,最高可达85%,是普通大豆油油酸含量的4倍(传统大豆油的油酸含量在20%-25%左右,橄榄油油酸含量约80%,普通花生油油酸含量40%-67%)。
高油酸大豆油具有较强的功能特性,包括:热稳定性强、耐煎炸、烟点高、油烟少;抗氧化、耐储藏、可延长货架期。营养功效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增加,饱和脂肪酸和不良反式脂肪减少,为消费者提供多种健康益处,可作为橄榄油、茶油等高端食用油的“平替”,广泛适用于餐厅油炸、食品制造、日常烹饪、烘焙用油等。
在许多食品相关应用场景中,大豆油已占据优势地位,新兴的高油酸大豆油更被视为巨大的商业化蓝海之一,但因产量有限,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因此国内外的育种专家们都在想方设法培育产量更高、价格更实惠的高油酸大豆。 目前,美国、加拿大、乌克兰和印度都有种植高油酸大豆,美国产量居首,但绝对数量并不高。据国际机构数据,2021年美国估计生产了约15万吨高油酸大豆油,预计2023年美国高油酸大豆油的产量将达到36.4万吨。
在我国,高油酸食用油正处于蓬勃发展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高油酸花生油、高油酸菜籽油、高油酸葵花籽油都已走上百姓的餐桌,但高油酸大豆油品类仍是空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我国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的战略背景下,舜丰生物采用尖端育种技术,取得了高油酸大豆的突破创新,打破了国外对基因编辑核心技术的垄断,利用我国自己的种子和技术,创制属于我们自己的高油酸产品,为粮油食品行业带来令人振奋的市场前景,为国产大豆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
首个基因编辑安全证书的下发,则体现出政策面的推进,标志着我国基因编辑技术从实验室阶段迈向产业化的关键一步。不过,高油酸大豆在取得安全证书后,还需要经过“品种审定”等监管流程,才能进行商业化落地种植及加工生产。
大豆油是我国第一大消费油种,产量高,用途广;“明日之星”高油酸大豆油市场潜力巨大,对大豆油品质升级具有积极意义。国产高油酸大豆油何时能面世?还有赖于政策的引导和持续推动,以及豆农、种业公司与油脂加工企业的共同合作努力。 延伸阅读:基因编辑小常识 ● 什么是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技术于2020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是一种能够对作物基因进行精准“编辑”的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就像编辑“word”文档一样,可以对作物的基因进行敲除、修改等操作。 ● 基因编辑的原理是什么? 基因编辑育种的原理与常规诱变育种一样,比如:航天诱变育种是通过宇宙辐射粒子把作物的DNA打断,通过细胞对受损DNA的修复从而产生变异,再选出有利的变异,从而培育成新品种。基因编辑育种则是利用基因剪刀将DNA切断,通过细胞对受损DNA的修复产生变异,由此培育出新品种。 ● 基因编辑与转基因有什么区别? 转基因技术是把非植物的基因放到植物里,基因编辑是对植物自身的基因进行修饰。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片段导入到农作物基因组中以达到抗虫、抗除草剂等目的。 与转基因技术不同,基因编辑技术只对作物自身的基因进行修饰。通常是将农作物自身的一些“不良基因”敲除,达到去劣存优的目的。在推广应用的基因编辑作物中不含外源基因,与常规诱变育种得到的作物没有区别。 ● 目前国际上对基因编辑作物是什么监管政策? 放眼全球,美国、日本、印度、阿根廷、巴西、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于基因编辑作物的监管持开放态度,将没有外源基因的基因编辑作物按照传统作物来对待,并且已有不少基因编辑产品上市。 我国也是较早布局基因编辑技术研究的国家,目前已有大量研发团队投身基因编辑育种的研发中,但产业化尚未真正开始。《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评审细则(试行)》的发布和全国首个基因编辑安全证书的发放,标志着基因编辑产业化步入快车道。 ● 各国对转基因作物和基因编辑作物有什么不同态度? 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家是世界上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多的国家,他们对转基因作物是支持的,即使这些国家,仍然将转基因作物和基因编辑作物区别对待,把基因编辑作物等同于常规作物。 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和印度,民众对转基因作物比较反对,但是对基因编辑作物持支持的态度,目前是将基因编辑作物按常规作物对待,不按转基因作物对待。 ● 专家点评 许智宏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前校长、世界著名植物生理学家许智宏表示:“基因编辑育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快速培育出高产高附加值的优良品种。《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评审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的发布和第一个基因编辑安全证书的发放,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种业振兴的希望。” 朱健康院士: 美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舜丰生物首席专家顾问朱健康表示:“此次《细则》的发布是继2022年《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发布后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它从分子特征、环境安全、食品安全三个方面界定评审细则,将已有文献或产业数据表明对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没有风险的基因编辑产品,予以简化安全评估流程,这无疑会加速基因编辑的产业化进程。” 刘耀光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水稻育种家刘耀光表示:“目前国际上诸如美国、日本、印度、阿根廷、巴西、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对于没有外源基因的基因编辑作物不是按照转基因管理,而是按照传统作物来对待,因为基因编辑育种的原理跟传统诱变育种是一样的。和传统诱变作物相比,基因编辑作物并没有增加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风险。相对于这些国家,我们的安全评估还是很严格的。《细则》的发布和第一个安全证书的发放让我们看到了基因编辑作物产业化的希望。”(来源:oilcn油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