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人才振兴   操一铭:创新机制推进大学生“三下乡”长效化发展
返回列表
查看: 157|回复: 0
收起左侧

操一铭:创新机制推进大学生“三下乡”长效化发展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9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97781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5-16 09: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操一铭(武汉理工大学团委副书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需要积极动员大学生群体“走进乡村,扎根乡村,发展乡村”,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助力乡村振兴。高校共青团开展的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助力乡村振兴很好的切入点,不仅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乡村实践基地,而且能够帮助大学生深刻感受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可以激发大学生以“青春无悔,强国有我”的信念投身到乡村建设的队伍中去。


近日,中宣部等14部门印发通知,部署了2023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要求各有关部门推动“三下乡”活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高校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架起了高校与三农之间的桥梁,使大学生能够将自己在校所学的知识技能在农村得以应用,也为大学生更切实地了解农村开启了一扇窗口。
近年来,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实教材与实践平台,也使大学生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中全面提升了能力和素质。从现实意义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以乡村物质文化底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载体,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践行“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有益尝试,将乡村振兴植入大学思政课,是高校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顺应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期、新任务、新形势”,为乡村人才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科技赋能。当前,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还面临着一些堵点,比如,部分大学生群体对服务乡村振兴的认识不够,部分非涉农高校对把乡村振兴纳入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主动性不够,实践活动中专业学科优势与乡村产业优势结合不紧密,“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可持续性与保障措施不强,没有建立具有长效性与稳定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机会和保障,当前,要着力健全大学生“三下乡”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大力完善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和项目运作的各个环节,为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以解决三农发展问题为导向,健全乡村振兴思政课程,明确“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责任与任务,加强大学生乡村振兴的使命感。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仅靠涉农专业大学生的参与还不够,全面有效地促进乡村发展需要大量学科交叉的大学生共同参与。高校乡村振兴思政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投身农村、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一方面,高校应积极设置以“乡村振兴有我”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认知,向大学生群体强调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传乡村振兴政策法规和案例解读等内容,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专业学科优势和个人兴趣意愿,思考“我能为乡村振兴做什么”。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推动大学生下乡劳作体验,实地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建设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提升大学生的认同感参与感,解决大学生在理解上的偏差和能力不足问题,促使大学生主动思考“我们如何才能推进乡村振兴”。


以乡村人才和产业需求为导向,立足乡村产业实际情况,匹配大学生专业优势与乡村产业需求,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品牌。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高校与地方要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要鼓励高校开展乡村产业发展研究和项目支持。高校应设置“三下乡”社会实践科研专项,增加乡村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课题申报,立足当地产业发展,鼓励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充分考虑地方产业优势与文化特色,增强乡村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的落地落实,为乡村建设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撑,使研究成果能够真正造福农业、农村和农民。同时,应完善大学生专业优势与乡村产业升级对接。科技化、智能化农业升级是未来新农业的发展方向,大学生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需要积极与乡村产业升级需求对接,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为重点,做足“土特产”文章,充分结合乡村资源和文化底蕴优势,积极打造差异化乡村特色品牌。还要注重乡村产业发展经验和成果转化。像中国农业大学的科技小院一样,各高校要形成自己的产学研模式,依托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快速落地见效,及时对运作情况和效果进行总结与归纳,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乡村产业发展路径,提高乡村品牌知名度,并基于相关成果进行后续研究应用与推广。


以打造“美丽乡村”品牌为愿景,建立可持续化发展策略,提升常态化的校地协作平台建设,坚定不移地长效助推乡村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可以此为契机,强化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针对有关乡村建设、产业发展问题走进乡村,持续性地服务乡村振兴。一是建立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的领导小组。要以地方政府为依托,高校共青团组织主动对接,妥善安排青年学生社会实践的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地方政府、高校共青团组织、村级组织三方参与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的领导小组,三位一体,发挥出整体优势,落实主体责任,让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平台运转有序。二是建立常态化的校地协作平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地方政府要成为“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的协调者、促进者和助推者,协调高校与乡村的紧密联系,积极促进大学生走进乡村、融入乡村、建设乡村,推动高校与乡村建立长效的乡村振兴合作机制。三是建立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大学和大学生是主体,高校应组建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的工作专班,以村级观察点、博士工作站等为切入口,长期跟踪,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让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学有所用、用有所获,有效提高大学生融入乡村产业发展过程,明确大学生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借助新媒体技术线上线下持续性地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力量,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来源:农民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899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