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廖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刚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4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低基数效应下大幅反弹,服务业与出口的表现尤为强劲。
在供给端,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同比,下同)5.6%,比今年3月和去年4月分别加快1.7和8.5个百分点。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持平,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但制造业增长6.5%,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2%,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5.4%和69.1%。
服务业生产指数更为令人鼓舞,增速达13.5%,比3月和去年4月分别加速4.3和19.6个百分点,印证了居民接触性服务消费,包括外出购物、就餐、旅游、观影等迅速复苏的市场观察。的确,4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3.8%,营业性客运量成倍增长,电影票房也大幅增加。
需求端的反弹同样明显。4月货物出口在1季度和3月分别取得8.4%和23.4%的超预期增速后进一步大幅上升16.8%,在市场普遍看衰全球经济和担忧我国出口前景的气氛中再次给了市场一个惊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仍是主要的增长来源,1-4月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月显著增长18.4%, 比3月和去年4月分别加快7.8和29.5个百分点;其中升级类的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4.7%、25.7%、24.3%。居民消费受新冠疫情打击最大,下挫最深,疫情后反弹自然也最强,所谓技术性反弹是也。
固定资产投资弱于预期,当月增长3.6%,比去年4月加快4.4个百分点,但比3月当月放缓0.9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仍然相对强劲,但房地产开发投资进一步下降,继续拖累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亮点是高技术投资持续强劲,1-4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5.3%, 比1-3月份加快了0.1 个百分点。
4月CPI(消费价格指数)仅上涨0.1%,令人意外地比3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主要是受一些短期因素的影响。一是食品价格因鲜菜、鲜果和猪肉供应大增而放缓至0.4%,比3月回落2个百分点。二是能源价格降幅扩大至5.4%,全球能源价格回落对国内汽柴油价格的影响显现。三是部分耐用消费品降价促销,如车企降价促销力度加大,带动价格下行。四是比较基数走高,去年4月猪肉价格和国际油价均处于高位。但从更重要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来看,4月上涨0.7%,与3月相同,基本稳定。应该认识到,当前我国商品市场总体供大于求、一些行业仍然产能过剩,所以通胀压力很小,但另一方面,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也不会通缩,相信CPI不久将会回升至1%左右的低通胀水平。低通胀将可能是现阶段我国价格形势的新常态。
以上供需两端的数据表明,今年4月我国经济各项指标的增长速度大部分都大幅地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但应看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数效应造成的。去年4月是我国经济受上海等地新冠疫情恶化影响最为严重的月份,各项经济指标均在超低水平,因而今年4月经济数据的大幅反弹是应有的技术性反弹,在市场预期之中。而就力度而言,按两年平均增速来衡量,4月各项指标均在5%以下,仍未达到疫情前的水平,也稍弱于市场预期,说明经济复苏的力度在3月份复苏提前发力后实际有所减弱,离所谓的报复性复苏还有较长距离。
月度数据一定程度上的反复不足为奇,3月复苏提前发力后4月力度有所减弱可以理解,不会改变今年经济逐步迈向报复性复苏的趋势。
后8个月经济复苏的力度,如此前所强调,一应视外围环境的演变,二要看宏观经济政策的宽松程度。
货物出口今年1-4月增长10.3%,与去年全年的10.5%几乎相同,大大好于市场预期,尤其是3月和4月分别飙升23.4%和16.8%,更令市场跌破眼镜。但如此的增速能够持续吗?应该说,是难以持续的。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仍在持续,今年内难以改变,这是市场共识。但另一方面,将会下行到什么地步,还是值得研究。笔者仍然认为,就全年而言,今年美国经济还不至于陷入衰退,相信美联储会争取在高通胀和经济衰退之间取得平衡,控制进一步加息的幅度,以维持GDP增长在1%左右的水平;其他央行也会类似操作,则全球GDP增速将在2.5 – 3.0%之间。最近IMF预测2023年全球GDP增长2.8%, 较此前预测仅下调0.1个百分点。如此,后8个月我国出口增速将可能放缓至单位数,但会在单位数的高端,则全年增速将在5 – 10%之间,继续支持经济强劲复苏。
至于宏观经济政策,相信将视经济复苏的步伐而灵活地调整宽松力度。4月政治局会议继续号召“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并强调当前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在于恢复和扩大需求。鉴于4月数据稍弱于预期,可以期望,很快财政和货币政策就将加码宽松。
货币政策方面,2季度将可能再度降准和减息(降低LPR),从总量上进一步宽松。昨天,即5月15日,央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要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的基础上引导金融机构维持合意信贷增长水平,助力经济尽快回升,同时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要聚焦重点并按正向激励、市场化原则设立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与租赁住房贷款。财政政策方面,在财政赤字率提高的支持下,将着力于加快减税降费和加大民生与基础设施投资支出。
从五一期间全国旅游和市场的热闹程度来看,5月经济数据应该好于4月,经济复苏势头将再度增强。后8个月,随着货币财政政策宽松加码,复苏力度将逐步加大,全年经济增长5.5%以上仍将是大概率事件。
廖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徐天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