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书记)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石家庄市的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系统布局关键创新资源,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他勉励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勇攀科技高峰,不断攻克前沿技术,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明确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企业最具有创新的愿望,也最具有创新的紧迫感。同时,企业对市场需求反应最灵敏,对消费趋势把握最及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能够让科技创新离需求更近、离实用更近、离产业更近,从而把科技创新迅速转化为经济效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就找到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开关,就能够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当前,企业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汇聚。相关数据显示,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占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总量超过60%,涌现出一批科技型骨干企业;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也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至40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5.4万家。同时也要看到,企业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技术“拿来主义”多;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开放度低,企业利用和整合外部资源有限;在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和重大科技决策中,企业话语权和研发主导权不强。接下来,要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积极鼓励、有效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创新,推动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中发挥作用。
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应该看到,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企业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桥梁作用,正是通过企业,科技研究才能面向市场需求,科技创新成果才能转化为实际创新产品。因此,需要探索“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的新模式,推动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企业为支点打通产学研、上下游,打造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核心圈”,构筑技术和产业的“朋友圈”,形成带动广泛的“辐射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塑造大中小微科技企业各展所长、协同高效的创新格局。应该看到,企业规模有大小之分,科研沉淀有深浅之别,应根据企业特点赋予相应的科技创新使命。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型骨干企业往往具有较大的企业规模、雄厚的研发资金和深厚的科研沉淀,应该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中小微科技企业往往具有“小而美”的特点,在特定的细分领域精耕细作、精益求精,能够成为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因此,以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型骨干企业为龙头,结合中小微企业的创新灵活性,就能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创新生态,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还需要加强政府引导。政府部门需要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企业创新投入能得到合理回报,这样才能激发企业自发推动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增强激励:一方面,可以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普惠性政策手段,实行包括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等政策,对企业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予以真金白银的支持;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普遍地运用技术标准、环境保护等手段,通过提高相关门槛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升级。
当今时代,科技实力、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关键核心领域的科技话语权,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不仅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中的位置,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能否自立自强、获得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真正让企业发挥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就能不断激活企业这个最为活跃的创新细胞,而无数创新型企业的集体崛起,将汇聚成这个时代最为壮丽的创新浪潮,推动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