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塞内加尔是稻米消费大国。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对水稻种植业的扶持和补贴力度,但稻米产量仍难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长年依赖进口。这显然并非长久之计,实现稻米自给自足日益成为该国国内共识。 实现稻米自给自足目标有助于解决该国粮食安全问题。一方面,塞内加尔稻米进口量大,长期贸易逆差会消耗大量外汇储备,对宏观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当前国际大米需求较为旺盛,加上受当前国际形势影响供应吃紧,价格处于上升通道,印度、泰国等部分主要出口国大米价格已创10年来新高。 为实现这一目标,塞内加尔农业部门高度重视生产技术创新,正在推广“水稻集约化系统”。塞内加尔政府在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中承诺加大投资力度,将水稻集约化系统普及到28500公顷稻田中。 研究显示,这种新型灌溉模式一举多得,能够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减少用水量和甲烷排放量。 过去,塞内加尔的水稻培育主要采用传统漫灌模式。该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除了会造成土壤板结,浪费肥料,滋生病害外,还会向空气中释放大量甲烷。其原理是,通过“淹水”将空气与土壤隔绝,形成厌氧环境,土壤中的原生碳、植株残体等有机质被逐级分解为易溶解有机质,再被相关细菌利用还原产生甲烷。 甲烷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过去20年间,甲烷对全球气温的影响远远大于二氧化碳。另据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CCAC)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2021年5月联合发布的《全球甲烷评估》报告统计,水稻种植“贡献”了全球甲烷人为排放量的8%。(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