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若干举措》),作为落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配套政策举措,从五方面提出28条举措。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若干举措》的出台对稳定和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具有积极作用。
28条具体措施促进公平准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崔成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若干举措》的出台,对稳定和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若干举措》中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等政策组合,对中国中长期科技竞争力的提升将具有重要影响,或将决定中国未来在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中的地位。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袁正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若干举措》着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这充分说明我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致力于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若干举措》从促进公平准入、强化要素支持、加强法治保障、优化涉企服务、营造良好氛围五个方面提出了28条具体举措。
崔成表示,28条具体措施可谓针对性强、切中要害。促进公平准入、强化要素支持是前提,只有营造出公平准入的市场环境,由市场决定进退,才更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才会真正实现在竞争中促改革,实现竞争共赢。加强法治保障是基础,只有强化相关法律保障,才能使民营企业真正吃到“定心丸”,树立信心,实现稳定持续发展。优化涉企服务、营造良好氛围是保障,只有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才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为良好的市场氛围。
袁正表示,28条具体措施既着眼于解决民营经济的现实困难,助推民营企业提高盈利能力,扭转预期;也面向未来,推进民营经济制度改革,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潜力及活力。首先,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为相关市场主体提供机会公平的大环境,例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推动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等。
其次,进一步扶持民营企业,切实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例如延长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提高至40%以上的政策期限,扩大民营企业信用贷款规模,加大清欠民营企业账款力度等。
再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例如保护民营企业的经营权,在城市管理、生态环保、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分别明确不予处罚具体情形,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落实简易注销、普通注销制度,畅通涉企投诉渠道,涉企政策制定和修订充分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等。
“上述政策的出台仅仅是个开始,重点在于如何尽快落到实处。特别是沿海民营企业发达的省份,应加快出台相应的地方政策并加快相关政策的落地,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特别是广东省,要紧密结合大湾区一体化建设进程,进一步探索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为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市场环境。”崔成表示。
8月2日,广州市政府官网发布了《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稳预期、强信心,包括健全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银行为民营科技企业订制服务方案等。
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除了推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如何激发民间投资动能,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袁正建议,应阶段性降低民营企业在社保费用上的压力。民营企业普遍反映员工社保支出的压力较大,阶段性财政补贴民营企业的部分社保支出,有利于改善民营企业的盈利空间,从而激发民间投资动能。为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的动力,财政资金可加大创新创业补贴力度和创新创业贷款贴息力度,切实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应加强创新创业补贴及贴息支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企业研发,助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崔成则建议,针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众多、受疫情冲击大、抗风险能力差等特点,除继续实施减费降税等政策外,应进一步加大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力度,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等科技金融手段,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并通过地方发放消费券等方式,针对某些受疫情影响大、经营困难的行业开展定向帮扶。
从长远看,崔成表示,不论对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更为良好的市场氛围和营商环境都是最重要的。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将体制机制创新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从管人、管资本转变到管机制,才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切实得到发展壮大。(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