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人才振兴   郑丽平:全面认识和把握教育的根本问题
返回列表
查看: 292|回复: 0
收起左侧

郑丽平:全面认识和把握教育的根本问题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235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8-14 10: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郑丽平(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这一重要论述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重要遵循。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的根本问题,对高校培养更多符合教育强国建设需求的高水平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1.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它关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前途和方向。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我们党历来重视以教育方针指导人才培养工作。“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提出的教育方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正式阐述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1995年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标志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我国教育方针明确规定的培养目标。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顺利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培养人的目标是什么要搞清楚,现在非常明确坚定地提出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这个定语,是“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丝毫不能含糊。这就从教育立场上鲜明回答了新时代应该“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明确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面向未来,教育要回答好时代命题,就要立足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努力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新时代人才培养和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当前,我们的教育正遭遇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等挑战,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通过各种信息媒体向青少年奔涌而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给青少年带来消极影响。如果我们不能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以引导,青少年就可能会迷失方向、丧失信念。为此,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把促进人的德性成长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肩负时代重任,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开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我国人才培养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出要培养一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进一步丰富了“时代新人”的内涵。可以说,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实学,更要有担当精神和开阔视野。教育培养的“时代新人”,要兼具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善于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看问题想问题;要有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拼搏进取、乐观向上;要有挑战未知、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在不断攻坚克难中努力追梦圆梦;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识变应变求变的实战能力。

   把立德树人贯彻到各领域各环节。实现立德树人,离不开教育体系的制度支撑。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各领域、各环节,使素质教育落实落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习。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3.始终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必须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更好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到实处。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方向至关重要。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需要的人。这是我们思考和谋划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方向。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守我国教育的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聚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使命责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

   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引领的课程体系,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坚持“八个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办学之根本,也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石。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的关系等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高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统筹考虑大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不断健全师资队伍的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机制。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断增强传道授业解惑的本领,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当前,我国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培养的人才与现实需求还有差距,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取精神有待提高,特别是经济转型升级所需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供给相对不足。教育强国建设急需大批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肩负重大使命,要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增加高素质人才供给。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态势,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和强有力的科技攻关团队,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加强对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研究的支持。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来源:光明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10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