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生态振兴   着力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返回列表
查看: 140|回复: 0
收起左侧

[生态策略] 着力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9-4 11: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龙登杰(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市委党校分中心特约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以来,针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北缺南丰、夏汛冬枯的基本水情,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领导建成了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积累了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宝贵经验。

   当前,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陕西为例,其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48%,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全省71%的水资源集中分布在陕南地区,而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省77%和90%的关中和陕北地区,水资源量仅为全省的29%。引汉济渭工程对于润泽关中、解渴陕北、带动陕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引汉济渭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自7月16日一期工程先期通水以来,全部设备运行正常、通水水质优良;输配水工程正在紧张进行。工程全部建成投用后,将解决西安、咸阳、渭南、杨凌等关中地区城市的生活与工业用水需求,受益人口超过1400万。

   新征程上,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要在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这也为继续科学推进引汉济渭工程、发挥好工程综合效益指明了着力方向。为此,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坚持节水优先,处理好开源和节流之间的关系。对于受水区来说,要准确把握人与水、水与生态、水与经济社会等辩证统一关系,从观念、意识、制度、措施等方面把节水摆在优先位置,坚持把节水作为根本出路,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推进由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节约用水方式转变,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强节水技术研发,重点支持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精准节水灌溉控制、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非常规水利用等先进技术及适用设备研发,拓展节水科技成果及先进节水技术工艺推广渠道,逐步推动节水技术成果市场化,加快节水科技成果转化。

   “两只手”协同发力,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政府部门要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形成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制度政策体系、标准规范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探索流域内、地区间、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制订水价机制方案,保障工程良性运行,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借助信息化智能化,发挥智慧水利体系作用。引汉济渭工程开工以来,多维度开展数字化建设,在工程建设和调度管理中应用数字孪生、北斗通信、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建成综合通信系统、水质监测系统、安全监测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等,为工程的供水、防洪、发电、生态提供实时数据和决策支撑。接下来,还应不断提升流域监测综合感知能力和全过程水管控业务应用能力,加快水利数字化转型,细化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加强从水源到用户的精准调度;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水利体系,提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对流域治理管理决策的支持能力,全面提升防范化解水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设计到施工,引汉济渭工程严格遵守秦岭保护条例,实行秦岭准入许可制度,引入了无人机监测环保施工等举措,尽可能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为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在黄金峡水利枢纽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鱼类洄游产卵的需求,专门设计了一条生态鱼道,同时在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下游河道修建人工鱼巢,有效保护鱼类种质资源。接下来,要把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在牢牢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基础上,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需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由地理气候环境决定的水时空分布不均以及由此带来的水灾害等问题仍有待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不断出现,新老问题交织,共同威胁着百姓用水安全。为此,要加强国情水情教育,让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各级党员干部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来源:光明日报)

   项目团队:记者 张胜、陈晨、李洁、张哲浩、王斯敏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908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