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各地区各部门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眼下正是秋粮收获季节,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千方百计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全力夺取粮食丰收。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粮已收获过八成,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提质量、保数量、拓空间,粮食安全根基稳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落实落细抗灾减灾措施,确保粮食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 提质量,提升农田抗灾减灾能力。 东北黑土地稻谷飘香。“今年水稻亩产1200斤,涝灾没减产,高标准农田可帮了大忙了。”黑龙江省方正县天门乡水稻种植户张有国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排灌系统完备,及时排水施肥,落细管护措施,产量得到保障。 今年方正县实施4.71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提升农田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各地区大力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项目区农田平均耕地质量提高约1个等级,亩均粮食产量一般增加10%至20%,抗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截至去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今年任务为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 保数量,守好护好“饭碗田”。 “秋收时节,我比平时要多巡两遍田。”一大早,山东省武城县老城镇后庄村“田长”、村党支部书记杨志立就忙活起来,“全村耕地1000多亩,我们悉心呵护良田,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季。” 目前武城县全面推行田长制,建立县、乡、村三级田长制体系,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划分网格责任区,全县设置“田长”453人,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织密耕地保护网,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严格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稳妥有序落实耕地进出平衡,田长制已在26个省(区、市)落地生根。一系列耕地保护硬措施,不断夯实大 国粮仓根基。今年全国粮食意向种植面积17.7亿亩以上,连续4年增加。 拓空间,综合改造利用盐碱地。 吉林省长岭县北正镇关山屯,原本寸草难生的盐碱地上多了一片“新绿”。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晓风团队来到长岭县,进行重度盐碱地改良与利用技术示范,根据盐碱地测产结果,预计每亩可产田菁干草620公斤。“专家下田改土就是不一样,重度盐碱地也能长出绿肥田菁来。”粮农叶树文说。 盐碱地是耕地“提质、扩容、增效”的重要来源,各地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202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在8个省份开展盐碱化耕地治理试点,3年累计实施240万亩次,项目区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11至0.51个等级,土壤含盐量平均降低约2‰。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新农艺助力种好粮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各地区各部门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乡亲们的“金扁担”越挑越稳。 农机添动力,会种地变成“慧种地”。 “种地有了好帮手,更加心中有‘数’。”四川省旺苍县白水镇卢家坝村种粮大户宋义先打开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查看收割机作业情况。今年,他家种的30多亩水稻依靠智能农机,实现精确播种、施肥、施药、灌溉和收获,亩均产量达到1200斤。 “从北斗导航大马力拖拉机,到乘坐式插秧机,从高负载植保无人机,到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先进机械是藏粮于技的重要装备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 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主粮作物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 攥牢中国种,从源头上保障粮食安全。 专用优质小麦、高直链淀粉玉米、节水抗旱稻……前不久,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的第二十届全国种子双交会上,350多家种业企业的新优品种纷纷亮相。从“满足量”转向“提升质”,围绕当前农业生产用种需求,种业企业育繁推持续发力。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种业科技总体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万建民说。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良种对农业增产贡献率达45%以上。 新农艺到田,助力农民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近期,山东省临邑县翟家镇千亩玉米高产示范方迎来好收成。测产结果显示,每亩产量达到1000公斤。“从播种到收获,一块地里至少用到了八九项技术。”翟家镇农技站负责人庞林猛说。 送技到田,服务进村,全国50多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在稳粮保供、增产增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技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主力军。”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技术推广处处长崔江浩表示,接下来继续加强农技推广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落实落细岗位责任,推行包村联户机制,探索更多务实管用服务模式。 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努力发展生态农业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快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努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不断增强粮食及重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前,我国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产量占比达到12%,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6%。 投入品减量增效,绿色生产成为田间新趋势。 在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胜平村,收割后的玉米地铺上了秸秆。说起绿色种粮经,禹艳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邵春禹说:“播种前给种子穿上包衣,施用缓释肥延长肥效,采用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模式,打下来的秸秆粉碎还田。从种到收精耕细作,不光省种省肥,亩均产量还增加10%。” “农田增绿,农业绿色高效发展取得新成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于法稳说。 当前,各地着力推进投入品绿色化、生产方式清洁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粮食生产绿色全产业链加快形成。 去年,全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1.3%,比2020年提高1.1个百分点;统防统治覆盖率43.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发展生态种养,产出效益不断增加。 “稻蟹共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吉林省镇赉县大屯镇大官村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志国介绍,每公顷稻田产稻米9吨,一斤精品米卖到15元至20元。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当地每公顷稻田蟹可增收7000元左右。 稳粮兴渔,富农增收。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快速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水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做好精深加工,粮食产业链不断延伸。 在河南省淇县飞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进入绿色加工链条的小麦,经过研磨和精深加工:先是加工成面粉、麸皮,25%的尾粉加工成淀粉、谷朊粉产品,进一步转化,还可获得小麦结晶葡萄糖和结晶果糖等高附加值产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每一粒麦子都被充分利用。”公司总经理董得平介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新时代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和亿万农民一起踔厉奋发,撸起袖子加油干,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中国人的饭碗必定越端越牢。(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