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殷剑峰:建议财政每年投入5万亿,补贴生育、养育、教育
返回列表
查看: 265|回复: 0
收起左侧

殷剑峰:建议财政每年投入5万亿,补贴生育、养育、教育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9-5 09: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殷剑峰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近期商务部公布的外来投资额下降,引发各方热议,数据显示,投资、出口也面临较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央行对城市银行储户进行的一项长期调查发现,第二季度约有58%的受访者表示倾向于增加储蓄存款,略低于2022年12月的62%,但自2019年年中以来上升了近15个百分点。只有24.5%的人倾向于增加消费。外来直接投资大幅下调,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地位有什么影响?中国人为什么不消费,高储蓄会对经济带来哪些影响?国内的需求与信心为何不足?8月31日,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在《有识》栏目做了解读,他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在10年前就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让居民敢于花钱就需要提高消费占 GDP的比重,改变当前不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建议财政每年投入5万亿,加大对生育、养育、教育的补贴力度。
以下是采访实录:
1、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二季度,外来直接投资净流入49亿美元,环比、同比分别下降76%和87%,为1998年有季度数据以来最低。商务部口径的数据看,同期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环比、同比分别下降29%和20%。外来直接投资都出现了大幅下调,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地位有什么影响?
殷剑峰: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实际上外商直接投资在 10 年前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使用额增速逐渐趋缓;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外商直接投资有比较快的上升,就是制造业投资趋缓,服务业在上升,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这个变化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整个经济结构在调整,工业化完成了,开始往服务业方向发展。服务业有很多新兴产业,包括数字经济主要都集中在服务业,这个领域的投资增长很快。
实际上因为今年整个全球经济不景气,二季度中国公布的数据,第二产业名义增长0.08%,而实际增速5.2%,实际增加值增长与名义增加值增长差距这么大,只能说明一个因素,就是价格水平在下跌,价格水平下跌说明需求不足。
全球贸易的主体是制造业,制造业的贸易额远超服务业,第二产业 GDP价格下跌,实际上就是通货紧缩,反映了全球需求不足,这是一个大背景。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下降,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打压政策。无论是“脱钩”,还是所谓的“去风险化”,总而言之就是希望将中国从美国的供应链、全球供应链里面分离出去,实际上从贸易额来看,去年疫情以后,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大幅低于其他国家。
这种现象不是从去年开始的,如果抛开2020年新冠疫情那一波,因为那时全球只有中国复工复产,美国只有从中国进口。其实往前推,2018年特朗普掀起中美贸易战后,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就开始显著慢于从其他国家的进口,这些数据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脱钩趋势。
2、央行对城市银行储户进行的一项长期调查发现,第二季度约有58%的受访者表示倾向于增加储蓄存款,略低于2022年12月的62%,但自2019年年中以来上升了近15个百分点。只有24.5%的人倾向于增加消费。怎么看居民的高储蓄现象,如果继续维持高增长,会对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殷剑峰:中国GDP有一个结构性缺陷,投资占 GDP 的比重大概44%,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两倍,居民消费占 GDP 的比重大概只有38%,比全球平均水平要低十几到二十个百分点。这在人口红利时代很正常,中国的增长模式就是高投资、高储蓄、高经济增长,但从 2015 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总数达峰后,劳动年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2022年总人口首次负增长。人口红利已经彻底过去了,消费占比还这么低,投资占比仍然居高不下,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投资占比高,反映的是投资效率比较低。44%的投资,意味着每100 元的GDP需要44元的投资拉动,其他国家只要20元左右,说明我们的投资效率很低。这种投资效率很低,宏观层面已经有所反映,就是企业不愿意投资了,因为赚不到钱。
如果居民愿意消费,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够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大概占 GDP 的百分之五十几,那么GDP总额应该比现在高 30%,按汇率计算,我们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潜力非常大。所以,居民不消费,我们的 GDP 实际上还没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也就是GDP 低于潜在增长水平。低于潜在增长水平最直接的反映就是通货紧缩。我们的核心 CPI 从去年4月份开始就在1%以下,国际上一般认为核心CPI 在1%以下就是通货紧缩,而今年二季度我们的实际 GDP远远超过了名义GDP,实际上GDP平减指数是负的,就是通货紧缩。通货紧缩说明需求赶不上供给,说明现在的经济总量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原因就是居民不消费。那么,居民为什么不消费,我们团队制作了一个居民消费指数,这个指数2018 年开始出现下滑,2019年更严重。2018年发生什么事情?中美贸易战。2019 年发生什么事情?开始整顿教培产业,很多人陆续失业。2019 年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准备收拾平台企业;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防止资本盲目扩张。短期来看,消费为什么不行?是居民没有就业与收入,对前景没有信心。当然,这些因素现在正在消失,有助于提高未来居民消费信心。但居民不消费不仅仅是这个短期因素。
居民敢消费的前提是什么?有钱。这就涉及到收入分配问题。中国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居民占61%,政府部门如果包括土地出让金在内,大概是25%,剩下就是企业大概百分之十几。其他国家是什么情况,比如美国企业部门的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16%,政府大概9%,居民占75%。也就是说,我们政府部门拿了很大一块收入,过去20年来一直如此。为什么政府拿了这么大一块收入?这方面,我之前专门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财政的“钱”去哪了》、一篇是《为什么中国人不消费》,有比较详细的论述。 11.jpg 财政为什么拿了这么多钱,这些钱干了什么?第一,在财政支出中投资占比长期以来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水平,以疫情前八年的平均数据看,全部投资中,中国的政府投资占比高达36.5%。第二个特点是中国财政中用于养人的钱(也就是吃财政饭的人),在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一,从2012至2020年的平均数据看,中国财政支出中雇员报酬占比高达34%。其他国家是多少?日本、德国是5%左右,美国不超过10%。第三个特点,我称之为“抠门财政”,中国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只有32%,在15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
所以,为什么居民不消费,短期是因为就业,经济形势不好,长期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政府拿的太多,且又干了一些不该干的事情。
3、促消费,现在已经是各方的一个基本共识。问题是如何促销费?消费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出路在什么地方?用最简单的方式说,消费问题是不是政策可以解决的,解决消费问题,需要哪些突破点?另外,这几天各大商业银行也在研究存量房贷利率下降的问题,如果实施会释放多少资金,对居民消费有刺激作用吗?
殷剑峰:存量房利率下调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整个经济的实际利率中枢是在下降。整个经济是用什么指标衡量实际利率中枢,MPK(资本边际报酬或者资本边际产量),我们整个经济的 MPK从2015年之后不断下滑。今年我带的博士生在《金融评论》第一期发了一篇文章,研究了90 多个国家的MPK数据,发现这几年中国MPK下滑非常快,甚至比日本还低。日本就是因此陷入长期停滞。整个资本边际报酬这么低,通俗来说就是投资的回报率不断下降,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实际利率就应该不断下降,但我们的实际利率还很高,原因是通货紧缩。在这种背景下,利率下调是必然的,尤其是对于住房来说,因为住房成本构是中国居民最大的开支。所以,存量房贷利率下降,应该是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但作用有多大还需要观察。
从其他国家情况看,最典型的日本,从1990年泡沫经济危机之后30 年停滞,日本央行的政策利率一直负的,长期优惠贷款利率只有1% 左右。利率下调这么多,日本居民消费怎么样,到现在日本还没有恢复到1995年时候的水平。
4、中国家庭实际上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庞大贷款人,而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柱。2021年,中国售出的住房中约有90%是期房,意味着开发商向家庭出售了尚未建成的住宅的产权。但现在大家不仅不买房,还提前还贷。开发商破产、房价下跌和家庭心态不稳,是否会引发更大的金融风险,房地产能顺利实现软着陆吗?
殷剑峰:决定房地产最基本的变量是人口,人多买房需求就多。中国人口态势已经是负增长,房地产大势已去,存量上对经济的贡献还很大,但增量上别指望。中国会不会像日本 1990 年经济危机呢?日本1991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峰,1995年劳动年龄人口达峰,2009年人口总量达峰。中国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峰,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达峰,2022年人口开始负增长。
中国跟日本最大的差异是,日本在人口陆续达峰之前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泡沫经济危机,就是1990年房价、股价大幅下跌。等于说在人口态势已经不行的时候,来了一次泡沫危机。在停滞的第一个十年,日本的房地产是导致经济停滞的最关键原因,大量的房地产建筑业企业,成为僵尸企业。而这些僵尸企业又拖累了银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银行开始陆续爆雷,三一证券、北海道拓殖银行等都是在那个阶段破产倒闭的。
说回中国房地产,恒大是房地产的“坏孩子”,它破产不足为奇,但碧桂园为什么会这样?碧桂园看起来是个“好孩子”,一门心思做房地产,它不像恒大那样,去搞新能源车等多元化,为什么会出问题?原因很简单,碧桂园、恒大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资产主要以三线、四线城市的房子为主,而在人口负增长背景下,三四线城市一定是最先被抛弃的。相反一些比较小的房企反而没问题,他们没有进行全国性扩张,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这是中国房地产与日本最大的不同。日本房地产企业出问题,是因为 1990 年泡沫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东京、大阪这些核心城市的房价暴跌。中国房地产市场出问题不是北上广,而是三线、四线城市。
5、与以往不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的经济放缓中,居民消费价格、消费、服务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都不太景气,可以说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均不及预期,下半年经济靠什么拉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国内的需求与信心为何不足?
殷剑峰:今年下半年确实很严峻,我在一季度就提过三种情况,第一是前景比较乐观,增速能够到6%。第二个是中等,能够达到5%左右,就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的目标。第三是不乐观的情况,5%以下。现在看起来正在往第三个情景方向发展,因为出口已经是大幅负增长。三驾马车中,出口大幅负增长,投资现在也起不来,尤其制造业,这跟出口也有关系。实际上2015 年后,企业部门已经不加杠杆,真正加杠杆的就是城投公司及地方政府。但现在城投公司和地方政府还能加杠杆吗,已经加不动了,所以投资就不行了。
消费是一个是长期的问题,涉及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性问题,短期是很难扭转的,至于就业预期,如果出口、投资都不好,这个预期还会好吗?但有没有可能把经济拉起来呢?我觉得有可能,这需要中央下定决心,因为中国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比较低,都是财政拿走了,然后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投资及养人。解决这两个问题没有办法了?当然有办法,我最近写了一本新书《成事在人:人口、金融与资本通论》,其中提的方法很简单,财政补贴生育、养育和教育。以教育为例,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实行 30 多年,但家庭还得为教育支出很多钱,比如幼儿园、高中。其他国家呢,比如菲律宾义务教育已经调整了十几年,已经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3年。 现在很多国家都是人口负增长,人口问题实际上有两个特征,一是少子化,二是老龄化。老龄化是各国普遍的特征,因为随着健康水平的改善,寿命越来越长,这是大势所趋。老龄化是普遍,少子化是一个特殊,就是大家不生孩子,导致人口快速负生长,日本、韩国都是老龄化、少子化国家,但瑞典、瑞士这些国家,他们在上世纪 80 年代曾经出现过人口负增长,但很快修改了人口政策,比方瑞士将支持生育养育纳入联邦宪法,所以人口迅速转为正增长。
不过,指望人口增长多快也不现实,国民富裕起来就不会想生很多孩子,但至少人口能够稳定住,不能出现塌方式的负增长,否则会从经济的供求两面形成挤压,供给侧没有劳动力、需求侧没有消费。瑞典是一个好榜样,从小学到大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所以人口一直是正增长。如果中国宣布一个政策,以后孩子从出生到上高中,由国家来养,那就是重大利好,信心立马恢复,消费就起来了,股市会暴涨。这个政策要花多少钱?我上次看一个测算,平均养一个孩子到成年大概50万元,中国现在出生人口约1000万,也就是说国家每年掏5万亿在这块(实际上不要一年全部掏,因为是摊平)。我们的财政支出每年是 20 多万亿,拿出5万亿不是问题,而且可以考虑发行特别国债,比如每年发2万亿。
中国现在国债的规模大概是20多万亿,日本政府的杠杆率是多少,261%,其国债规模相当于GDP的2.5倍,中国的政府杠杆率才50%左右,如果把国债规模提升到100 万亿也没什么问题,国债的安全资产取代地方政府债务,支持生育、养育、教育,如果宣布这个政策,经济立马反弹。
6、中国经济在应对过去多次挑战时皆表现出韧性,2009年中国经济从全球金融危机中迅速恢复,而且速度惊人。2020年,中国经济一季度下滑6.8%,二季度由负转正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走出一条V形曲线。但现在,情况似乎不一样了,地方政府与企业都背负着更多的债务,类似2009年的四万亿及2015年的棚改政策,还会有吗?
殷剑峰:2009年4万亿跟2015年的棚改是两回事。2009年的4万亿是经济危机的背景,而且对经济的正面影响远远超过负面影响。很多人说4万亿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实际上是错误的说法。今天看到的经济成果,比如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光伏,就是2009 年4万亿的功劳,当年有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叫金太阳示范工程,就是支持光伏产业的,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也是当时开始布局的。所以,4万亿,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是不是造成了很高的负债?没有。我们发现2009年那一年,地方政府的负债一下冲上去了,但后面实际上是比较平稳的。
地方政府杠杆率明显上升,特别是城投公司负债攀升,就是2015年棚改开始的,货币化安置直接刺激了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恒大、碧桂园就是在那时候风光起来的,实际上是人为刺激了本来不该刺激的三线四线城市需求,现在严重过剩。
2015年还有一件事值得说,就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本来是允许地方政府开前门堵后门,但实际上刺激了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既然中央可以兜底,就拼命借。所以,2015年后地方政府杠杆率明显上升。
未来财政需不需要扩张,我觉得还需要,但方向上应该彻底改变,不能够再搞投资了。2009年搞光伏、新能源和高铁是对的,现在再投资已经过剩了。房地产更不能指望,救不活,因为人口已经是负增长态势,尽快取消各种限购政策,让它回归正常就可以了。
现在财政发力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怎么以人为本?财政补贴、生育、养育、教育,但一些人的思维还停留在人口红利时期,还希望去干投资,这条路行不通了。
解决人口问题必须快,日本就是反应太慢了,北欧那些国家就做的很好,财政补贴生育、养育、教育,瑞典、瑞士、罗威、丹麦等国家,政府杠杆率反而最低,而不补贴的日本政府杠杆率反而最高。补贴生育、养育、教育的好处显而易见,有了人力资本,供给侧、需求侧增长就快,经济发展快,财政就有收入,杠杆率反而低。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