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自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而后蔓延至全国,随着各省通报数据的不断攀升,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人民日报客户端三农频道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第四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韩杨进行了专访。韩杨希望在这个特殊关键时期,我们每一个人更应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各司其职,共克时艰,坚信我们的农业一定能发挥好“压舱石”作用,农业、农村、农民能在国计民生中更好发挥根本性作用,坚信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一定能打赢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
记者:从2019年农业发展整体情况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阶段性进展?
韩杨: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并结合实地调研了解的整体情况来看,2019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稳增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从保障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到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都取的积极有效的进展,从农业生产方式向农业节水、节地等资源节约、绿色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促使农业产能进一步提高,从农产品国内、国际市场多元化到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从乡村产业蓬勃兴起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发展新动能,从农村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和医疗、养老保障等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能力逐步改善从城乡二元向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缩小差距,从乡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到乡村治理能力逐步提高,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高于城市居民到农村贫困人口继续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显著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整体向好,这些都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之年,这次疫情的发生,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经济和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韩杨:2019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为2020年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目前来看,这次疫情的发生对疫情防控伊始、疫情较为严重的湖北武汉地区以及由于疫情暂封的公共交通系统会产生不利影响。一部分消费恐慌心理,最先直接影响到的是第三产业,会造成农产品市场需求端的平衡和局部地区结构性短缺,其中,农贸市场、商超等市场终端反应会比较直接,鲜活农产品尤其部分蔬菜结构性短缺、价格一度明显上涨,当然这也和临近春节物流等相关企业运输、配送等假期人员短缺有一定关联;农产品市场需求反馈的另一终端是餐饮业间接影响到供应链前端,受防控疫情影响大部分城乡消费者减少外出就餐,大部分餐饮业暂停营业,一方面导致大部分餐饮业对农产品有效需求不足,一些地区原有农产品销售订单被迫取消,造成涉农生产端和餐饮需求端双方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对于一部分餐饮业和生产端前期已下订单、采购的农产品又会出现结构性过剩,间接影响到部分农业第一产业部分农产品产出了但是卖不出,尤其对于不耐存储的蔬菜、水果生鲜产品短期内销售影响较大。
随着春节到来、假期临近结束,各类人员迁徙流动大,疫情向部分地区扩散,一些地方为了防控疫情采取了封闭公共交通系统、封村封路做法,甚至封闭高速公路入口,直接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农业第一产业的生产、第二产业生产和加工和物流配送,从细分产业来看,主要是对于少部分南方部分地区春耕有些影响,例如种植业的生产资料采购,畜禽、水产养殖业的饲料加工和运输,活畜禽的屠宰、运输和防疫等。另外,虽然一些农村地区已有较成熟的“互联网+”农产品平台,但由于部分村路交通系统封闭做法,导致一些地区农产品能产得出、运不出,也是个问题。除了对传统农业一二三产业有影响,对于大城市周边乡村地区的休闲、观光、体验农业以及特色农业地区的乡村旅游、民宿经济也会产生短期影响。
记者:春节期间, “农民工”返乡过年(2018年国家统计局的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2.88亿农民工),发生疫情后,一些地方交通管控、客运受限,部分农民工返城受阻,对于这部分农民工们有什么影响?
韩杨:从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新型肺炎疫情动态来看,由于目前尚无成熟的接种疫苗及有效治疗方法,预防与隔离是最有效途径,尽量减少与感染或潜在感染患者接触机会,因此部分地区采取了封村、封路,对一些地区进行了交通管控。从新型肺炎部分回乡农民工返城务工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这对于部分农民工流动性较大地区较大影响。在短期内,对于这部分农民工收入影响,尤其对于拟流向超大城市服务业、餐饮业等人员密集型产业的务工人员的收入。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我国居民收入情况来看,2019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1元,来源主要来自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分别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1%和36%左右,农民的务工收入在农民增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尤其对于中青年农村居民和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增收尤为重要。
从目前网上公布的人口迁徙地图来看,随着春节延长假期的逐渐结束,北上广深一些企业逐步复工、复产等,这些大城市人口迁入率一直在全国前列且逐渐在提高,这些城市也是我国农民务工的主要分布地,因此,无论对于已经返岗的、还是即将反岗亦或是留在本地的农民务工人员,一方面应充分利用交通大数据监测、预警,做好非重点疫情地区间交通疏解工作,确保大城市的务工农民回城后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做好局部区域企业复产中农民用工问题,通过区域用工供需信息对接平衡,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对于留在本地的农民工疫情防控和未来就业问题。搭建“互联网+”农民务工供需信息对接平台,提高网上在线技术培训、本地就业指导等,短期内,结合本地区疫情工作的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发本地公共卫生、消毒保洁、疫情防控等临时公益性岗位,安排一批农村就业困难尤其贫困地区人员就业,实施暂时性托底安置;中长期,要加强一些农民工迁出地域的乡村产业振兴,提高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吸纳就近就、本地就业能力。
记者:针对上述问题,国家目前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
韩杨:针对这些问题,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部委、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刚刚在2月3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强调“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要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积极组织蔬菜等副食品生产,加强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在2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建立重要物资供应绿色通道,优先安排电煤、粮食、蔬菜等重点物资运输,确保批发市场、城区物流配送畅通和商超、便利店、社区供应点及时补货。”1月30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安部办公厅也联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确保“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1月29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紧急通知,部署应对疫情抓好蔬菜生产保障供给等等,各地都积极建立保供稳价,努力确保农产品出得了村、进得了城等等,一系列措施有效保障市场需求,平抑价格,部分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另外,随着春节假期结束、运输、物流企业复工,预期未来疫情有效控制后,更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倒逼农产品供需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互联网+农”、大数据信息等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等。
记者:这次疫情的发生对农业农村经济产生的影响,与2003年“非典”时期有什么异同?
韩杨:虽然时间节点相似,但发生时代背景不同,对农业农村经济产生影响也有不同。其比较明显的相似之处在于:一是时间节点的相似,两次发生疫情的时间点都发生上年底到春节后,正逢春节期间农产品需求量大、农民务工人员返乡回城流动迁移人数多,由于我国春节传统习俗家人、朋友团聚原因城乡人口集聚多、流动性大,原本假期影响物流速度较往常慢;二受影响的情况部分相似,由于疫情发生导致局部地区封城、封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物流,农产品进城、重要农业生产资料运输、农民工迁移都在不同程度受影响。
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对农产品消费需求影响程度不同。从消费农产品需求来看,根据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权威专家解读此次疫情目前感染源不明确,初步判断极大可能与非法食用野生动物有关,与农、畜牧业种养殖本身而言并无直接关联,消费需求并不会因为此次疫情发生减少农、畜禽产品的消费量;但值得关注的是受疫情影响短期内消费行为方式发生变化,最直接影响的餐饮业,大众消费以往在外就餐转变为居家就餐。而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初始,不清楚疫情传播途径,许多消费者担心活禽作为传染源谨慎对活畜禽产品的消费,因此导致对农产品市场需求尤其是鲜活畜禽产品市场消费需求量、价格短期内产生了较大影响;二是农产品供给能力、农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增强。从农产品供给来看,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等供给能力和收储、物流、市场等综合保障能力较过去有很大程度提高,跨区域调运能力显著增强。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信息、科技进步,目前不仅农产品供给、消费方式呈现多元化。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也有以往较大提高,尤其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较过去明显改善;同时,应对公共卫生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公众消费者,应对疫情反应更迅速、更及时,大数据平台发挥更好作用,信息更透明,同时“互联网+”平台更为广大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提供更广泛、更多元渠道。
记者:疫情的发生,对乡村振兴的战略的实施、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增加了一些难度,面对现在的复杂情况,农业农村应该如何应对?根据应对“非典”经验教训,又有哪些可以借鉴?
韩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乡村常住人口近5.52亿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村相对城市普遍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薄弱、相对城市居民贫困人口较多,应更加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全面小康建设。一是要防止疫情向农业农村蔓延、扩散,防患于未然,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快建立农业农村公共卫生应急、预警、响应机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提高农业农村人口的公共卫生意识;二是加快实施“互联网”+农的平台建设,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公开、透明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和乡村治理体系。比如“互联网+”农产品,促进农产品进城,解决“卖难”问题,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将农产品生产、农民脱贫增收和市民消费需求有机结合。提升“互联网+”乡村治理能力,将乡村公共信息比如本地农民工就业、迁移信息、疫情防控信息等有机结合,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现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建设数字乡村,提高乡村应对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公共服务和治理水平、治理能力;三是补短板、找差距,提升重要农产品、重要农业物质储备、物流能力。系统梳理重要农产品、重要农业物质储备、农产品物流体系短板,提升储备、物流效能,优化关键农业生产物资、重要农产品物资生产能力布局和关键、特殊时期的物流运输调配能力;四是加强野生动物立法和监管,建立野生动物保护负面清单制度,加强鲜活农产品市场的管理。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加强立法、依法惩戒力度,加强各级农产品鲜活市场防疫防控,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五是加大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三产融合的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力度。尤其是在发生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农业主产区、农村公共卫生较为薄弱的局部贫困及贫困边缘地区,这些地区财政收入能力普遍也较为薄弱,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做好疫情防控支持同时,应高度重视加强农业春耕生产、重要农产品流通、销售、农民生活农务工就业、农村创业、涉农企业复工复产的小微、普惠金融、信贷、保险支持力度。
记者:春天已经到来,放眼未来,请简单说几句为奋斗在中国农业一线的人打打气。
韩杨:昨天是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古语讲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立春伊始,无论是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还是从春节假期回归工作的我们,都应不负春光。作为从事三农经济政策研究人员,虽然不在医护一线、农村基层一线,但我们对于家国平安、疫情尽快退散的愿望和心情与所有人一样,我们也希望能够尽己所能贡献微博之力,在做好防控疫情工作同时,做好本职研究工作,仅和同仁交流个人初步观点和看法,抛砖引玉,共同研究探讨。“岂曰无依,与子同袍!”在这个特殊关键时期,期待我们每一个人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保持充沛精力、健康体魄,各司其职、统筹兼顾,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我坚信我们的农业一定能发挥好“压舱石”作用,农业、农村、农民能在国计民生中更好发挥根本性作用,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坚信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一定能打赢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