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珍爱生命,远离玉米!小小的玉米粒招谁惹谁了?现在已经被市场情绪妖魔化,华北的贸易商更是被玉米市场折磨的开始魔怔,大喊着:“今年小麦贸易商很有可能再次“栽跟头”——在小麦身上赚到的钱最后在玉米身上赔回去。”新玉米大量上市之后肯定还会再次抢收,要不然怎么赔进去呢? 华北蒜茬玉米棒在“惨烈”的落价节奏中,仅仅用了10天的时间就快速的结束,显然不符合实际的市场情况。然就在此时,麦茬玉米棒又开始上市,但基本上都没有断浆,农民出售的价格在0.64元/斤左右,质量好一些在0.66元/斤左右,玉米粒毛粮收购价格在1.34~1.35元/斤左右,净粮15水分装车价格在1.49~1.5元/斤左右。 农民老铁们大家好,今天是2023年9月14日,这几天深加工企业的到车量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下滑,晨间的到车量来到了400多台左右,面对这种态势,山东深加工的落价节奏也开始放缓,难不成玉米价格又要雷霆大涨?还是“虚晃一枪”?答案:一切都是假象。 我们来看看这几天华北地区的天气预报就知道了,不同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水过程,正好赶在玉米收割期间,所以也就造成了各地区收割被“减缓”,玉米的上量自然也要受到搁置,所以玉米下落的幅度和速度也变缓。 不要以为至玉米下跌的行情就会改变,随着天气转好,另一波收割后的玉米就会向“洪水猛兽”一样再次袭击深加工,接下来的行情会因为天气的原因变成了上车量和价格变化重要因素。最新天气预报显示,9月18日华北地区会再现一场大面积的降雨,到时还会影响玉米的上货量和出货的进度,价格行情又会一个震荡的过程。 还有一个更坏的消息:进口玉米的拍卖 面对玉米价格的下跌,进口玉米更是“伤口撒盐”,传闻要拍卖约600万吨左右,这个量级虽然很小,但对于当前本就脆弱的市场来说,明显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很多人不解,为什么这个时候偏偏要进行拍卖呢? 据小道消息:新的进口玉米(巴西)来进来了,为了腾仓,所以不得已而进行拍卖,同时河北地区一些进口玉米已经在使用生产中。 讲完华北,我们再看东北地区。东北锦州港前几日还傲气十足,没几天就偃旗息鼓,上车量由零星的几十台变成100多台,然后就落价了,由最高的2850元落到了2800元,明摆着就是告诉市场:你卖我就落价,反正早晚你得卖粮。 港口收购价格昨天早上变了一次,8点多钟又变了一次,下午的时间又又变了一次,潮粮30水分1.1,已经落至1.09元,但基层农户卖粮价格却掉了2~3分钱,速度之快、跌幅之大也是让人猝不及防,过几天有可能还会继续下跌。 锦州港上的这些粮大多以辽宁黑山为主,对于当地的农民来说是今年玉米是百年未有的大丰收,大家对于价格认可度很高,所以积极卖粮导致烘干塔应接不暇,叠加温度过高,玉米不易储存,所以到港的量级也随之增加。 有人说这是在跟山东学习,但如果换位思考,你是收购商的话,会如何选择收购的方式,是涨价还是平价还是落价的时候呢?对于他们而言,谁都不想过早、过多的就建立库存,也是正常市场现象,没有必要夸大价格的涨落。毕竟摆在眼前有两个因素: 一是现在还没有到达东北农民积极卖粮的时间点,其它区域的玉米还在地里沐浴着阳光。 二是期货价位太低,收购之后无法进行套保。 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量级供应,港口下跌实属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也实实在在的体现了“供需”行情。所以,对于没有收秋的农民来说,港口的涨价与落价没有任何的意义,等咱们卖粮的时间点再看市场价格的变化。 现在整个市场的“悲观预期”愈演愈烈,还没有大面积收割的时候就来制造恐慌、焦虑的心理,不得不让人揣测其用心。贸易商都想在低位收粮,然后持粮待涨赚取利润,农民都想在卖粮时间点节卖更高的价格,市场如何来进行博弈和平衡,是市场各方主体共振的结果,不是谁喊涨或喊落就会实现的。孔子曰:慌鸡毛。 现在整个市场都在关注玉米和小麦的行情变货,但却把市场中另一个重要的变量给遗忘,它就是:豆粕。由于豆粕价格的上涨,特别是蛋白类的能量饲料把全国大部分深加工企业挽救,不论是淀粉还是酒精利润非常差,都面临着再亏下去就会去产能的态势。 很多油厂的库存进口大豆很多,一直在垒库,也一直“挤牙膏”式的生产,包括某粮手中有很多的进口大豆,一直在集体式的联合起来“不正常生产”,让豆粕的价格一直保持高位。特别是某粮,他们不积极出售豆粕,肯定会有原因。 但这种高位的价格不可能持续,所以小编武断的认为进入到11月份左右,也就是农民手中玉米大量上市的时间点节,为了保护农民的收益,豆粕价格下跌,对于玉米价格就会有一种强力的支撑。(来源:老白狼话三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