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闫冰(东北师范大学思想理论教育研究所特约副研究员) 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合作,深化民心相通,增进政治互信,为双方共同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中国-东盟重要人文交流合作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见证了20年来中国和东盟各国民众从相知走向相亲相融的生动历程。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前沿与窗口,在推动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中承担着重要的时代使命。 在开展文化活动中彰显文化特色。文化活动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载体作用。中国与东盟在文化交流中既注重文化活动的广泛性,也注重文化活动的持续性。“广西与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旨在打造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聚集区,在诸多文化领域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广西连续多年派出文化艺术代表团体,数千名人员赴东盟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截至目前,“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每两年举办一届,已连续举办14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自创办以来连续举办18届。中国与东盟在开展文化活动中注重彰显文化特色。广西南宁方特东盟神画景区以东盟各国的著名文化元素为核心,采用高科技手段充分展现东盟文化特色,吸引了八方游客。中国-东盟好少年礼仪大赛、中国-东盟音乐周、中国-东盟茶艺仙子大赛、中国-东盟微电影大赛等,无一不是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品牌。广西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展“《刘三姐》走东盟”文化交流活动、派艺术代表团赴东盟国家开展“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活动等,更加彰显民族文化特色。 在扩大交流领域中深入文化生活。文化交流领域的宽窄代表着文化交流程度深浅。广西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地域范围上看,广西与东盟文化交流地域范围不断扩大。文化交流从首都到主要城市、再到一般城市,逐渐向小镇乡村拓展。广西推出“海上新丝路·东盟万里行”大型主题文化交流活动历时四个多月,行程五万多公里,先后走访东盟各国数十个城镇乡村,全面展现广西与东盟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合作成果。广西着力打造“文化走亲东盟行”是跨越文化、超越国界的文化交流活动,不仅走进东盟国家专业剧场,还深入东盟国家高校、社区等单位。 从组织形式上看,广西与东盟文化交流从政府组织到非政府组织、从官方到民间,在教育、演艺、文化产业、旅游、广播电视媒体等文化领域都有着密切交流合作,逐渐深入民众生活。文化交流平台大小与多少直接决定着文化交流的频次与质量。广西与东盟通力合作,积极搭建多样化、立体式、综合性的文化交流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从最初仅有“一展一会”发展到数百个高层会议论坛,成为多元立体的国际人文交流盛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扩展为融文化、旅游、经贸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平台,亦成为广西与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广阔舞台。东盟国家建设的中国文化中心,如老挝中国文化中心、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河内中国文化中心、金边中国文化中心、仰光中国文化中心、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等为广西与东盟文化交流提供高端平台。此外,中国-东盟大健康产业文化展、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等平台都突出文化交流高品质。近年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更是把广西与东盟文化交流平台建设推向新阶段。 在丰富交流内容中打造文化精品。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是推进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的血肉。广西与东盟文化交流内容多样多姿多彩。在图书杂志方面,广西连续多年组织出版单位到东盟国家举办中国图书展销会,中越两国合作出版期刊《荷花》杂志发行覆盖越南全境,《中国-东盟博览》杂志在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设立分社。在广电影视方面,广西实施中国-东盟广播影视产品译制工程项目,举办中国-东盟视听周等,实现“双向互译互播”的文化互动。广西与柬埔寨、老挝合作开办《中国剧场》栏目,深受民众欢迎。在教育和学术方面,广西是我国招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与东盟各国数百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每年双向交流人数过万人。广西与国家体育总局、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暨中国-东盟媒体汽车拉力赛,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广西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中国-东盟国际帆船赛开辟了中国与东盟体育文化交流的新航线。 初心如磐,步履不停。广西与东盟文化交流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的过程始终践行“亲、诚、惠、容”四字理念,始终尊重东盟国家的制度和人民的风俗习惯,始终遵循东盟国家自身文化的发展规律,生动诠释“和合共生建家园,命运与共向未来”的内涵。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维护和发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各领域的价值作用需要不断地加强双方文化交流,在文化交流互鉴中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增进感情、增强认同,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创中国-东盟发展的美好未来。(来源: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