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今年适逢中秋、国庆双节并行,民众出游需求集中释放,旅游消费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高纪录——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统计,中秋国庆假期8天,国内游出游8.26亿人次,同比增长7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同比增长129.5%。 持续上涨的热情、不断刷新的数据,映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再次彰显了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 出游需求集中释放 双节期间,国内消费市场充满活力。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假期前7天,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9%;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同比增长94.7%,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164%。 值得一提的是,8天假期让民众的出游需求集中释放。“今年双节假期时间充裕,我们一家三口开车从济南出发跨省游。8天时间里,我们打卡了河南7个目的地,包括开封清明上河园、银基动物王国、洛阳龙门石窟、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洛阳博物馆、林州太行大峡谷以及红旗渠。一圈儿玩下来,身心都得到了休息与放松,幸福感满满。”虽然假期已经结束,但济南市民刘女士回忆起8天的畅游经历依然兴奋不已。不仅是大众景点,小众目的地也格外受欢迎——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旅游热度涨幅最高的小众目的地分别为阿拉善、阿坝、双河、防城港、伊春、潮州、中卫、甘南、林芝和白山。其中,内蒙古阿拉善和四川阿坝旅游热度环比上涨超3倍。 “这个假期我终于完成了进藏的夙愿,特别是进藏第二天,我看到了据说出现概率只有0.1%的日照金山,感觉太幸运了!在拉萨我还实现了人生中第一次旅拍,回来之后翻看照片时心情依然很激动,甚至还想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上海工作的小袁开心地说道。 “从各方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消费市场十分火热,文旅、酒店、交通等细分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谈及双节期间旅游消费市场特点,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从细分领域看,除了知名旅游景点爆满之外,一些小众的“宝藏”旅游景点也不断被挖掘,城市周边游、乡村郊区游颇受欢迎。此外,还有不少人选择出境游,东南亚、欧洲等传统旅游胜地仍然备受追捧。“这些充分反映出人们出行意愿的旺盛以及消费市场复苏的迅猛。” 旅游消费供给优化 当前,旅游消费的旺盛也从侧面反映出旅游消费供给正在不断优化。携程数据显示,用户碎片化需求带动露营、旅拍、赶海、音乐节以及各类主题游等多种新兴旅游产品崛起,促进旅游供给更多元。如“十一”假期旅拍订单同比增长1倍多,搜索热度同比增长2倍多;自由行、私家团订单均同比增长2倍多,租车自驾订单同比增长1倍多。 综观假期消费,一些新动态值得关注。付一夫表示,一方面,数字技术对消费市场的赋能效果越来越明显,如借助线上直播、短视频等渠道的宣传,一些偏远乡村或小众旅游地越来越为大众所熟知,继而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一些城市地区发展的即时零售业态,极大地满足了假期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 “另一方面,各地旅游消费供给不断优化。”付一夫举例称,很多地区通过优化消费场景来吸引游客,如充分整合多种类型的消费场景、融入不同维度的消费元素、嫁接当地风土人情与文化底蕴等,让消费者能够拥有更加沉浸、更为炫酷的感受。还有部分地区通过挖掘不同人群的旅游消费偏好,推出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或线路,并配以优质的服务等,以此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业界认为,假期旅游活动和文化正在加快融合,进而促进旅游消费进一步升级。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中秋国庆期间,智慧旅游、沉浸式新产品新场景成为消费新热点,深受年轻游客喜爱。此外,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举办“桂月秋思·望长安”系列活动,夜上黄鹤楼、尼山圣境、上海天文馆等沉浸式游戏、研学等丰富业态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体验。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优秀文艺作品、公共文化项目和优质旅游产品构成了游客对目的地美好生活的全新想象,今年的双节消费数据基本符合预期。“从游客平均出游距离、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旅游消费结构等微观指标来看,旅游经济开始步入市场内生和创新驱动的新常态。”(来源:国际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