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之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区域与城市经济创新工程首席专家)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一段时期,为了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相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出台了不少政策。但从各项经济指标看,民营企业的活力和表现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民营企业的获得感还有待加强,这表明政策预期目标和实际效果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而导致这一差距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在政策导向上,政策传递的信号还需更加坚定和具体。虽然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但部分地方所制定的政策却并没有完全体现和彻底落实这一导向,对企业发展缺少必要支持,让民营企业始终“放不下心”。这不仅会挫伤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性,长此以往,还会让民营企业形成对政策信号免疫的不良反应。
在政策靶向上,政策把脉还需更加精准和深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困扰民营企业的难题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有时候,宏观政策的连续性是影响民营企业活力的主要因素;有时候,微观政策如企业融资政策的有效性则对企业发展冲击更大。面对这种局面,倘若决策部门不能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地动态调整和精准制定政策,政策落差的现象就不能得到根本改变。没有针对民营企业现实经营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所出台的政策往往“统而笼之”“大而化之”,让民营企业始终“解不了渴”。
在政策取向上,政策资源和力度还需更加集中和加强。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很多问题已不是短期难题,而是长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难题,让民营企业长期“借不上力”。如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显然已不是调整金融机构的业务结构比例问题,而是如何提高金融体制与民营企业契合度的系统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破解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就需要更有力度的政策支持。
可见,导致民营企业活力不足的成因并非政策数量不够多,而是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未来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应该更加强调政策的落地、落实、落细。在政策落地上,要高度重视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围绕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个战略目标,各部门和地方应立足战术层面,结合本领域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要义和具体指向,加快优化调整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全方位、全领域、全生命周期推动政策落地。在政策落实上,要准确认识总目标和子目标的关系。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总的战略目标,想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逐一破解各个领域制约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为此,需进一步提高政策制定的精准性,既要分清不同类型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要准确分析不同问题的真实成因和主要难点,更要提出符合现实情况、针对企业痛点、回应企业诉求的政策建议。在政策落细上,要清醒认识攻坚战和歼灭战的关系。化解任何一个影响民营企业信心的难题,都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想要顺利完成攻坚目标,既需要持之以恒、慎终如始的态度,也需要久久为功、步步为营的实践,更需要针对制约民营企业活力提升的顽瘴痼疾,加快制定倾斜性的政策体系并集中各类政策资源,提高政策的实施力度和强度。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恢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民营企业难免会有迟疑、犹豫、徘徊的情绪和心态。相关决策部门更应下定决心、拿出魄力,持续有效地提高民营企业的政策获得感,充分释放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