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潘向东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2023年接近尾声,中国经济在克服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问题和挑战的同时,具有长期向好的趋势。回首这一年,中国的GDP保持在较低增速,注重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外贸、投资等宏观指标时有波动,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如何理解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一表述?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又与化解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看待2024年经济走势,新质生产力又蕴含哪些商业机会?围绕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他看来,未来中国会突出有效益的投资,在化解风险方面,尤其要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与稳定发展的关系,债务风险高的地区要边化债边发展,在债务化解过程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高科技含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会成为政策长期支持方向,也蕴含着商业化机会。关注结构优化和效益提高《21世纪》:中国已经从GDP高增速转为较低增速增长,2023年预计GDP增速在5%左右,这对产业结构、投资模式带来哪些改变?潘向东:由于经济发展更突出高质量,这将对此前经济发展所依赖的旧模式和传统路线提出新的要求,带来转变。从产业角度看,产业结构的转型将更加突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背景,在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同时,投资模式也有新的要求,即突出“有效益的投资”。这是由于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递减,未来投资模式将转变为以提高技术,降低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21世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如何理解这一提法的背景及预期?潘向东:这些提法的宏观背景,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是预期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下,针对短期内经济运行存在的一些困难和挑战做出的判断。2024年经济工作总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从这一提法中可以看出“进”着眼于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高,例如会议所提出的“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破”则意在解决国内经济发展中的拖累因素和风险隐患。从宏观层面来看,可以期待政策在对各项经济工作的支持上继续发力。《21世纪》:尤其在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方面,我国消费模式有哪些转变,哪些潜能可以被激发?潘向东:“有潜能的消费”将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型消费,例如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这些将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二是稳定传统消费中的诸如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也将成为消费中的重要部分。《21世纪》:2023年以来,中国经济转型中哪些问题比较突出,哪些结构性问题已经有了局部的解决思路?潘向东:2023年以来经济转型中的主要问题或者风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效需求不足,二是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三是社会预期偏弱,四是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涉及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我们也看到政府层面已经出手统筹化解这些结构性问题,包括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针对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当前的化债思路已经明朗,并在持续推进中。化解风险需要全局性思维《21世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突出这几个重点领域传递出怎样的信号?潘向东:会议表述新增了“风险隐患仍然较多”,说明对风险隐患的重视程度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在对风险的排序上,会议提到“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即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对比2022年对风险的表述顺序是房地产、金融、地方债务,可以看出本次对地方债务的风险排序相对靠前。整体来看,对三大风险的妥善处置和解决,是在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挑战的具体体现。《21世纪》:尤其在地方债务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化解这项风险又与化解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有怎样的关系?潘向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防风险的提法是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及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表明化解风险需要运用全局性思维和系统性方法,稳妥有序推进风险处置。同时,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与稳定发展的关系,债务风险高的地区要边化债边发展,在债务化解过程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特别是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要善于盘活存量资产,抑制增量风险。地方财政对土地收入依赖度较高,地方政府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是土地收入。与此同时,过去地产信用扩张与银行发展周期密切相关,城投平台是中小金融机构资产投放的重要领域。2023年下半年以来监管密集表态,强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金融系统参与地方债务化债或稳妥有序推进,通过商业银行债务重组、政策性金融工具置换等措施配合财政系统推进地方债务化解。所以,无论是房地产领域,地方债务领域,还是中小金融机构而言,三者之间关联密切交织,在处理风险时很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不妥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这意味着未来的化解风险相关政策需要更谨慎,与“先立后破”的提法相呼应,在改革过程中保证政策平稳运行,稳步推进不冒进,从而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21世纪》:2023年以来,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各地也在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但市场下行趋势明显。如何看待当前的房地产风险和明年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潘向东:从地产表现来看,2023年11月的地产数据整体走弱。2023年1-11 月,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9.4%,较前值回落 0.1 个点,同期,商品房销售面积跌幅扩大 0.2 个百分点至-8.0%,房企经营性现金流尚未好转的背景下,施工、竣工端两年平均增速跌幅扩大。虽然当前地产政策持续发力,也需要观察政策效果的可持续性。由于销售是地产相关数据的核心,若销售难以持续提振,则地产短期内难以走出困境。从地产政策来看,预计我国将会延续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持续“保主体”的同时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这些政策安排。未来产业蕴含商业化机会《21世纪》:你对2024年的经济有何展望?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趋势?潘向东:我对2024年的经济还是充满信心,虽然短期经济运行存在一些问题,经济修复基础尚不牢固,但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托底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能正在修复的现状,2024年经济将会迎来复苏。从趋势上看,可以关注有潜能的消费,有效益的投资,以及符合产业转型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等方向。《21世纪》: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创新、商业化方面的侧重?潘向东: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这一提法重点突出了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为主导,通过新技术创造新价值,这与传统生产力有所不同。我国经济增长要实现高质量增长,需要从传统要素投入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当前最有效、最迫切的发展方向无疑是我国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升级并强化科技创新。随着大国博弈进入新阶段,我国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加大高新科技产业的自主研发力度,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培育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正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高科技含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会成为政策长期支持方向,也蕴含着商业化机会,包括绿色低碳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产业、生物产业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包括6G网络、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都将迎来发展机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