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国商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立足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商务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2023年前11个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8万亿元,同比增长7.2%——消费领域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进出口总值37.96万亿元,同比持平——在外需疲弱、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等背景下,中国外贸承压前行,韧劲十足;全国新设立外资企业48078家,同比增长36.2%——吸引外资结出累累硕果,成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注脚;在国际经贸合作领域也不断传来佳音——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合作机制日益完善,开放红利进一步释放,区域经济发展迎来更多机遇;站在10周年新起点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正携手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过去一年全国商务人勠力同心,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商务答卷。展望2024年,中国商务以进促稳,向高而攀,商务人必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更加铿锵的前进步伐、更加有为的工作实绩,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商务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优供给抓载体保供应
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2023年,消费市场活力涌动,持续跑出“加速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呈现出一派新气象和新面貌: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转变,从以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从大众化向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转变。2023年前11个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5%,增速比1—10月加快0.5个百分点。
新型消费蓬勃发展。绿色化智能化商品引领消费热潮,2023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830.4万辆,同比增长36.7%,市场占有率达30.8%。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更多消费领域的融合应用创造出新的消费内容与形式,已成为服务消费增长的重要模式。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在线服务高速增长,生活服务平台快速响应个性化、体验式消费需求,推出慢旅行、城市漫步等特色服务产品,带动在线旅游和在线文娱分别增长241.1%和94.9%。
网上零售保持活跃。2023年前11个月网上零售额达13.96万亿元,同比增长11.0%。尤为一提的是,前10个月直播电商销售额超2.2万亿元,增长58.9%,占网络零售额的18.1%,拉动网上零售额增长7.5个百分点。
一个个跃动的数据,不仅彰显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强劲复苏态势,也凝聚着商务系统一年来不懈努力的积极作为。2023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恢复和扩大消费,以“2023消费提振年”为主线,多措并举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
提振消费的政策“组合拳”促进了汽车、家电、家居、餐饮等重点大宗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迎春消费季、全国消费促进月、绿色消费季、暑期消费季、金秋购物节、国际消费季……围绕“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会,周周有场景”,各级商务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缤纷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既优化了消费供给,也提振了消费信心。
稳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五个试点城市推动传统商圈品质改造升级、打造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支持本土国际消费品牌培育、大力发展首店经济与夜经济、建设时尚消费新高地、加快文旅商体融合与线上线下融合,锚定消费新图景,在特色上下功夫,走出了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人流如织、消费热潮迭起,成为国际商都建设的生动注脚。
从发展“一店一早”,到补齐“一菜一修”,再到服务“一老一小”,“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家门口生活更便利、更舒适、更智慧。截至目前,前三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50个试点地区累计建设2973个生活圈,服务居民约6000万人。
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城市名片和做大国内市场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全国示范步行街已达19条,20个全国示范智慧商圈、31个全国示范智慧商店完成认定。
建设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大中型超市、集贸市场)和农村新型便民商店,打造一批县域商业“领跑县”,总结推广一批典型案例,加强经验复制推广,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 《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动中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稳步向前。
“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保障好基本民生消费始终是商务工作的优先级。2023年,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一方面聚焦粮、油、肉、蛋、奶、果蔬等生活必需品,持续做好市场监测预警,着力完善流通保供体系,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一方面积极应对地震、汛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做好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工作。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大盘,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目前,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居民消费意愿有待进一步提升,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仍是未来商务工作的一项重点。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将全力以赴抓好消费促进工作,巩固消费回升势头,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贡献更多商务力量。
承压破浪勇毅前行
中国外贸尽显“韧实力”
外贸是观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可从外贸成绩单中一览无余。回眸2023年,面对全球经济不景气、国际环境日趋严峻复杂、外部需求趋缓等多重压力,中国外贸走出逆势上扬曲线,展现出昂扬斗志与强大韧性。
数据是最好的见证——2023年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7.96万亿元,同比持平;同年11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3.7万亿元,同比增长1.2%,进出口总值连续2个月同比增长。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2023年初,面对全球贸易形势持续疲弱等挑战,党中央高瞻远瞩、举旗定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深入调研、群策群力,推出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一条条坚实举措为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为外贸企业“走出去”厘清障碍,为外贸企业“走出去”提升信心。一项项利好政策更为外贸高质量发展谋定前路,开拓新兴市场、创新外贸发展、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重塑外贸新优势,回稳向好的积极因素在不断集聚。
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把握东盟、中亚、中东、拉美、非洲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与新兴市场的重大机遇,加快推动中国品牌“出海”。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中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33.7%、6.7%和5.1%,均高于中国外贸整体增速。在第134届广交会上,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采购商达126343人,占比63.9%,比第133届增长68.6%。
深化外贸创新发展,在支持优势产品持续提档升级方面持续发力,高品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增势强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企业已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电池技术和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先后不断取得突破;锂电池领域有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多条技术创新路线,在全球供应链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为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等提供强大动力;光伏制造端产量、发电新增装机等多个指标连创新高,推动光伏产品出口规模日渐扩大。2023年前三季度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合计出口7989.9亿元,同比增长41.7%。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和新战场。2023年,多省市走上“跨境电商+产业带”的发展之路,带动更多传统产业组团出海。着力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融合发展,大大提高跨境电商企业的货物送达时效,为跨境电商企业打开更广阔的贸易空间提供了可能。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拉动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超1个百分点。行业数据显示,部分平台11月在欧美市场的成交金额增长超过两倍。
202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在宏观政策、务实举措综合发力下,中国外贸顶住压力持续回稳,充分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不仅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动能,更向世界证明,即使外部环境再严峻坎坷,中国外贸都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实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之路,为全球贸易复苏积极贡献中国力量。
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时近年关,寒意渐深。回首过去一年,中国频频释放出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鲜明信号,为动荡变革中的全球经济带来宝贵暖意。
习近平主席在给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致信中指出:“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将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铿锵话语传递出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彰显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过去一年,党中央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出一系列着眼全局的大谋略、大手笔,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
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
2023年是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十年来,自贸试验区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了一批外资外贸集聚发展的开放高地,打造了以开放促发展的生动样板。联合国贸发会议日前发布的中国自贸试验区研究报告指出,自贸试验区是中国独特的创举,加速了中国的开放和改革。
十年耕耘结硕果,厚积薄发铸辉煌。十年来,共有302项制度创新成果从自贸试验区走向全国,各省区市自行推广复制超过2800项,充分发挥了自贸试验区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根据商务部统计,自贸试验区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18.4%的外商投资额和18.6%的进出口贸易额,站在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列。
搭建互利共赢合作平台,让中国机遇惠及世界——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扩大开放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广交会、消博会、服贸会、投洽会、进博会五大盛会迎接四海宾朋,到数贸会、南博会、链博会,一场场经贸展会接连举办,搭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凝聚合作共识,增强发展动能。
第六届进博会按年计意向成交金额创历史新高,比上届增长6.7%,吸引了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86家企业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9家,数量为历届之最,全球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轮番登场;2023年服贸会达成1100余项成果,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签约外商投资项目11个,总投资额17亿美元……从亚洲腹地到非洲之角,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选择在中国首发首秀,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增长机遇,成为中国扩大开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事实也一再证明,无论外界如何风吹浪打,中国屹然砥柱立中流,既为世界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也让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和红利。
外商投资准入进一步放宽,开放力度更大——
引资外部环境的严峻复杂和中国外资结构的变化,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更高要求。
过去一年,一系列务实举措彰显中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商务部通过“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全力开展“引进来”和“走出去”招商引资活动;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以24条政策举措为外商提供更为便利的营商环境;聚焦外资企业关切,商务部召开多场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对外资企业反映的问题建立清单台账,加强跟踪督办;于9月底上线“外资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办理系统”,确保反映的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持续推进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
开放的中国,自带“强磁效应”,不仅吸引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等众多外企高管“排队”访华,一大批重大项目也接踵而至。外资企业用实际行动表明,“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2023年中国引资亮点跃然于纸:新设外资企业增长较快,跨国公司持续看好在华投资前景;引资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提升;英国、法国、荷兰、瑞士、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对华投资力度加大。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国将一如既往地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所指出的:“正如工商界朋友所言,中国已经成为最佳投资目的地的代名词,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欢迎各国工商界朋友们继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
行而不辍汇聚“和合”之力
谱写国际经贸合作新篇章
2023年,从在西安举办的中国-中亚峰会、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约翰内斯堡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中法欧三方会晤到中俄、中美元首会晤……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中国声音”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共鸣,凝聚了更为广泛的共识。多双边经贸合作的阔步前行、全面开花,也写下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合作发展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崭新篇章。
长风万里启新程。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一带一路”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共建“一带一路”也正从蓬勃十年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进一步巩固扩大。2023年6月,中国与阿根廷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中国与洪都拉斯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目前中国已与22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与其中6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同年11月,中国和约旦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至此,中国同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和阿盟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目前中国与五大洲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经贸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2023年1—11月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计进出口17.65万亿元,同比增长2.6%;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11.7亿元,同比增长26.8%。随着下一个金色十年的开启,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共建“一带一路”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
大道不孤众行远。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坚定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就在前不久,世贸组织召开总理事会,包括中国在内的约120个世贸组织成员宣布《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最终文本完成法律校审,呼吁全体成员尽快履行必要程序,将该协定纳入世贸组织法律框架。世贸组织实质性结束部分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谈判,中国是谈判的重要参加方和主要提案方,以积极建设性立场参与了所有议题磋商,发挥了桥梁作用,呼吁解决发展中成员的关切,推动谈判达成有利于发展中成员的成果。
——致力于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2023年6月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合作机制日益完善,将进一步释放开放红利,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自启动以来已举行四轮,双方致力于通过升级谈判,打造更加包容、现代、全面和互利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加大双方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供应链产业链方面的合作,全面提升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水平,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相关进程。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上升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下,中国不断释放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强烈信号和坚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鲜明立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10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题为《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依然掷地有声。面对风高浪急的世界经济形势,愿与世界同舟共济的中国,必将继续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作出更大的中国贡献。(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