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农科技   2024年转基因种子代理权争夺战上演
返回列表
查看: 103|回复: 0
收起左侧

[科技策略] 2024年转基因种子代理权争夺战上演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0694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1-10 09: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望 2023 年,国内种业取得了飞速发展。
从种业发展格局上来看,长期以来种业发展都处于企业多、小、散的状况,但在种业振兴行动推进下,大型种企加快发展。农业农村部官网显示,2023 年,中信隆平整合国内外业务实现种业全球化布局,国投集团注资 40 亿元成立国投种业布局生物育种产业,四川、河南等 14 个省份相继组建种业集团,种业企业投资并购重组步伐加快……
而到了 2023 年底,生物育种产业化也加速推进。
从 2023 年 10 月 17 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公示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品种审定会议初审通过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及相关信息,公示期为 30 日。到 12月 7 日,37 个转基因玉米品种、14 个转基因大豆品种通过品种审定,涉及企业包括大北农、隆平高科等多家企业。再到 12 月 26 日,26 家企业获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就通过了所有“关卡”,进入销售环节,在2024 年春天,转基因种子即将正式播种
在 2023 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加速推进种业振兴。展望2024 年,种业和生物育种仍旧是农业发展的重点。
种业新机会

前 KWS 科沃施中国区总裁周伟告诉记者,获得了生产经营许可证,就意味着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可以开始销售。目前不少经销商和零售商已经开始跟厂家沟通接洽,争夺转基因种子的代理权对于他们而言,第一桶金不容错过。周伟对记者表示,对于渠道而言,谁先拔得头筹,也会获得比较好的利润和市场占有率,这也是转基因种子带来的新的商业机会。不仅如此,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通过品种审定,也给农民、种企和性状企业带来了收入增加的机会。增加出来的收入来自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增产潜力。科迪华大中华区总裁郑子勤对记者表示,转基因技术对粮食增产的促进效果已经被研究验证。 周伟也给界面新闻算了一笔账。他以玉米为例计算,一亩地给农民带来增产8%-10%,假设按照10%来算的话,一亩地产量可能增加100-150斤。按照现在玉米在1.2元价格来算,就意味着在农药、化肥、人工等其它投入不变的前提下,从普通品种更换成了转基因品种,每亩地就可以给农民增加120元的收入农民的增收也意味着种业产业链收入增长的机会。近年来,种企面临着种子溢价空间有限的困境。河南技丰种业集团董事长李继军曾撰文写道,玉米种企自2021年就呼吁种子价格上涨,但涨幅很有限,与制种成本上涨幅度严重不匹配。要想玉米产业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合理的利润空间,而转基因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周伟计算,按照现有的市场规则,农民每亩地增加的120元收入中,种子产业链可以拿回20%,这部分由转基因种子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分享。天风证券农林牧渔高级分析师林逸丹也对界面新闻表示,预计农民对于转基因种子的偏好会提升,所以转基因种子也有提价空间,那提价之后,相当于种子公司的利润水平能有所提升,同时在毛利率、净利率等方面也能有所改善。
2024年转基因品种市场相对较小

在种子市场上,转基因品种和常规品种为替代关系。在市场竞争中,通过品种审定和获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都将率先受益。
周伟对界面新闻表示,有26家企业获得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但国内仅玉米种子企业总数可能就达到了1800-1900家,也就是说,获得转基因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还不足2%,头部企业获得了很强的先发优势,有利于进一步产业化聚集,对头部企业而言也可以利用技术迭代的机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周伟表示,普通品种和转基因品种竞争,就好比前者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而后者已经进入了现代化武器时代,那么既没有转基因品种获批,也没有转基因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相当于在市场上被迭代了。 而目前来看,转基因技术、品种和经营许可证书都掌握在大企业手中。 从已批准的转基因玉米、大豆性状安全证书名单来看,目前全国范围内掌握转基因玉米、大豆性状的单位主要有大北农、杭州瑞丰、中国农大、中国种子集团、隆平高科、中国农科院、中国林木集团、上海交大和山东舜丰等。其中杭州瑞丰由隆平高科参股,而中国种子集团则背靠先正达。 转基因品种审定信息和转基因种子生产经营证书名单也显示,隆平高科、大北农、登海种业、丰乐种业、中国种子集团等龙头企业依然是最大赢家,是未来转基因品种产业化的市场主力不过2024年,转基因品种的市场规模仍然不会太大。周伟对界面新闻表示,国家目前对于转基因产业化的指导方针仍为“严格监管,严控风险,稳慎有序推广”,一方面国家会规定省份来进行推广,而且每个省份也在指定区域推广。这也意味着2024年,转基因种植面积仍然有限。周伟预计,2024年转基因玉米推广面积大概在1000-1500万亩的区间内,2023年生产和库存的转基因玉米种子不会全部消化掉。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的一份研报也显示,预计新一轮转基因玉米制种预计在2024年3-4月开始,预计2024年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约为1000万亩左右。而目前全国玉米种植面积6.5亿亩左右,相当于2024年允许推广种植的面积占比依然不大。但新一轮市场竞争也就此拉开了序幕。新疆嘉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对界面新闻表示,随着育种3.0技术的代表转基因政策的全面落地和实施,2024年将进入产品验证和激烈竞争的阶段。张洪表示,转基因品种经营企业在与传统种子企业竞争时,需要关注效率、成本和效果的提升。同时,由于几十家获批企业所使用的基因和用途具有较高的同质性,转基因品种的定价权和商业模式受到限制。这主要是因为传统育繁推种业企业意识到,尽管转基因技术是新技术,但其基础仍然依赖于原有常规底盘品种,因此最终竞争力仍取决于基础育种技术和能力。 与此同时,2024年预计还会有更多的转基因品种加入到市场竞争中来。林逸丹对笔者解释,品种本身也需要不断更迭,这也是种业振兴的目标。这也意味着其它企业还有奋起直追的机会。譬如,秋乐种业10月底在接待机构投资者调研时提及,在转基因种业相关布局方面,公司主推品种秋乐368目前已完成国家转基因黄淮海夏玉米组生产试验,根据国家相关政策,2024年有望通过审定。此外,2个玉米品种目前已完成转基因相关性状转化,2024年计划参加国家转基因试验。还有14个玉米品种处在转基因相关性状不同转化阶段,合作方包括杭州瑞丰、大北农和先正达等性状转化公司。在转基因产业化方面,秋乐种业采取委托专业公司进行性状转育和自主转育同步进行的方式,自主转育主要针对正处于试验过程中并具备重大推广潜力的品种。目前公司已组织开展从原始材料创新阶段即开始转化事件导入的工作。 林逸丹认为,品种间竞争最终还是要看田间地头的产量和功能的表现,由于农民会习惯于选择种过了的品种,率先通过审批的品种就会有先发优势。但如果新品种性状表现有非常大的变化,加上经销商整体大力推广,那么后发品种也会有一些弯道超车的机会。
收购重组在2024年会更加频繁

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转基因技术并非一种新技术。除转基因技术外,在育种领域,不少企业都在憧憬着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潜力。郑子勤告诉笔者,通过基因编辑,作物中很多的抗虫和抗病基因可以直接作用到性状上面,使得种子更好地应对病害或者虫害带来的挑战,科迪华通过基因编辑堆叠多个抗虫和抗病基因推出的先锋Enlist E3大豆的产量优势和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高,已经约占美国大豆市场总量的35%。在2023年,中国第一个获批安全证书的农业基因编辑产品、舜丰生物自主研发的高油酸大豆获得了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张洪对笔者介绍,基因编辑技术是3.0技术代表的另一板块,中国的科研具备和国际并跑的能力,甚至具有相对优势的条件。在国际上,基因编辑产品陆续面世,然而,与AIGC的迷茫类似,无论是在产品化方向、效率还是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基因编辑技术在育种领域距离实际应用仍有一段距离,商业模式也尚未明确。 张洪更看好以全基因组选择技术作为底层数据决策支持的育种4.0技术。4.0技术是通过积累育种数据、持续优化数字化决策,并融合杂交、单倍体育种、基因编辑等手段,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均衡育种,不仅能够快速提高主要关注产量的品种,还能够定向提升重点性状,在国内以“天丰智慧”为代表的育种4.0公司也越来越多得到育种单位的认可和资本的关注。 而政策的支持和育种技术迭代必然将带来种业格局的进一步重塑。过去两年,种业兼并重组一直较为活跃,以中种集团、隆平高科、大北农、垦丰种业、中农发种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加速行业资源整合。而兼并重组也的确是种企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诸如孟山都、先正达、德国科沃施等为首的大型跨国种子企业,在经过兼并重组后其规模迅速扩大。 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曾在2023年的一次报告中指出,先正达集团中国、中信隆平、大北农创种、登海种业、中农发种业、垦丰种业、大华种业,每年科研投入几千万元,甚至亿元以上,有国有资本、社会金融资本的支持,兼并重组优异资源,向更大更强发展步伐加快。强者基本将从现在的大企业中诞生,新入场的企业追赶难度加大,成功几率更低,种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而且会拉开档次。 展望2024年,这一趋势仍将持续。张洪对笔者表示,政策的鼓励、技术的驱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提升以及订单农业下的新农业生产方式等给予的多重助力,将使得种业企业(包含传统企业、服务型科技企业、生物技术公司)的收购重组在2024年更加频繁不过,新入局者也还有机会。张洪认为,中国品种的持续研发能力和优势,尚未从科研院所转移到种企,资本推动的集中甚至垄断在中国较难实现。同时由于中国生态特点和种植服务的指导需求,特色品种、地方品种仍有必要和条件成为小型种企的经营方向和优势。因此,未来可能会出现原销售型的中小种企被并购、转型甚至消亡的情况,但同时又不断出现服务型、技术型、特色品牌型的新型种业企业。虽然中国市场的种业企业数量在短期内可能会有所减少,但仍会保持较高的数量。(来源:界面新闻 智种网NOVOSEED 国谷社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386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