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为国民提供数量充足、种类丰富且品质优良的食物,是顺应新发展阶段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新趋势的战略考量,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加,膳食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食物的供需缺口将持续加大,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其中最突出的体现在管理体制机制上,“重粮轻食”问题比较突出,对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过去在农业和食物供给系统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大都是围绕农区耕地生产系统制定,目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是必要的,总体上也是应该坚持的,但这些政策体系有的不利于支撑未来大食物观发展下的农区食物生产系统的发展,有的也不大适应草地、林地、江河湖海和微生物与人造食物等食物生产系统的转型和发展需要。每年年初,全年粮食生产目标被分解下达到各省(区、市),各省再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层层下达到市、县具体落实。而对其他农产品和食物生产供给的政策支持力度则相对不足,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在实践中,因重视程度不够、政策支持力度不大,一些能够为居民提供大量可口食物并产生较高经济效益的非粮食食物的生产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为更好更快地把我国从农业大国建设成为农业强国,更充分地保障居民的食物供给安全,需要引导社会各界形成大食物安全观,通过深化改革、多措并举,借助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切实提高各类食物的生产供给能力。重点是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从单一的供给侧管理向供需两端管理转变,建立与多元化食物供给系统相适应的制度、政策和投资等体制机制,实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与充分保障食物供给同频共振。 推动农业政策从聚焦粮食生产向全面关注食物供给转变。建设农业强国、保障食物安全,要在稳固粮食生产供给的同时,充分利用我国的资源禀赋优势,多途径开发多样化的食物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在继续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蔬果、禽肉、水产品、奶业等优质低碳产品的生产支持,研究出台支持森林食物、饲草食物等生产发展的政策;推动链条由生产环节向产后处理、产地冷藏、流通等环节延伸,提高食物供给效率与韧性。 完善只强调粮食而忽视其他农产品生产供给的管理体制。将保障食物供给的综合能力作为农业支持政策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方面,而不仅仅是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发挥各个地区农作物的比较优势,允许粮食生产任务指标在不同省份、不同地区进行交易,以此来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地区,更高效地生产农产品和开发食物资源。此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农产品冷库、冷链和供应链建设,以减少食物产后损耗,积极推动食品技术研发,通过减少农产品物流和存储中的损耗浪费、创新食物生产方式,增加国内食物资源的有效供给。 建立高效协同可持续的农业资源配置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比较优势,统筹农业资源配置,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促进农业生产体系结构优化、均衡供给、可持续发展。在制定相关规划政策时,要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将保障食物供给安全作为相关政策和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将多元化、高质量、数量充足的食物生产供给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基层政府除强调粮食生产外,也重视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供给,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充分释放食物供给潜力。(来源:学习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