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物极必反,意思是说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 此时此刻,多么想这个词出现在玉米市场上啊! 但是物极必反并不是玄学,说到底,它是需要条件的。 其一,它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其二,它是一个平衡与不平衡不断变化的过程。 其三,它是一个阶段性与整体性不断变化的过程。 那么,玉米能不能物极必反呢? 先说说玉米到没到达“极限”?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玉米跌到这个程度,到没到底? 之前市场一直认为,东北跌得差不多了,也该到底了,但事实上玉米的下跌仍然没止住。 这当然也不能认为是市场瞎说,因为大家也都是分析,市场真正的变化那谁能猜得准,而且这两年超出预料的事还少吗? 所以玉米的超跌,一点儿也不奇怪。 但是我们还得强行的分析一下,玉米到没到底? 玉米到没到底,究竟谁说了算? 增储落地后,没能止住玉米的下跌,反而令玉米跌得更猛了。 但是增储的初衷肯定不是要唱衰玉米,而是为了推动玉米的购销进度,之所以“走样”是因为今年东北多地玉米质量一般,达不到收储的标准,这就导致很多粮源是送不进去的,结果就使得增储的效应减半。 但是也不能说一点儿作用没有。 近日,我们就发现,收购玉米的企业开始陆续变多了。其中也包括之前一直观望的大企业,也开始陆续出手了。 大企业出手大概有两层意思: 一是玉米跌到这个程度,预计即便不是底,也离底不远了,所以有部分抄底的意思。 但肯定不会大肆抄底,更多会采取分批式的动态收购,来分摊风险。 二是随着玉米逐渐流动起来,也有部分锁粮的意思。 毕竟玉米能不能完全流通起来,谁也说不准,而作为东北的企业们,更不会眼睁睁看着玉米外流,怎么也得先保障个基本库存,所以这是企业陆续开收的一个重要心理。 而玉米从收获上市至今,一直震荡下跌,累计跌幅已达到了400元/吨。而且去年玉米“低开”,再算上这个跌幅,也确实跌得很猛了。 但是玉米跌得猛不猛,和到没到底关系不大,到没到底还是要看市场的供需差距。 玉米之前是供强需弱十分明显,尤其持粮主体有恐慌出粮的状态,而下游饲料企业承接有限,贸易环节观望很浓,只剩深加工根本接不住,因此供应压力较大。 而随着大企业陆续开收,也向市场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 一方面,随着大企业开收,以及年前时间有限,其他一些企业也将陆续开启备库补库。 另一方面,也会刺激部分基层的粮商开始准备出手。 于是,随着收购端逐渐有所动作,玉米供需得到小幅缓解,有助于缓和当前玉米的跌势。 那么,玉米能否迎来反转呢? 新农观认为,随着供需压力有所缓和,玉米有望“生变”。 但是这个“生变”是加引号的,因为这个“生变”并不意味着反转大涨,而是有望阶段性止跌及部分回调。 第一,从量变到质变来说,玉米的量变不足,虽然各渠道库存较往年偏低,但在悲观情绪下,总体增量有限。 比如,饲料企业有一定需求,但是玉米并不是唯一选项,所以这部分增量有限; 而贸易主体虽然有部分收粮的意思,但不会猛收,也多是分散收购,所以这个量也是有限的; 而深加工前期一直在动态收粮,所以这部分增量也不会太大。 而年前玉米卖压仍然较大,所以即便是供需双增,需求增量也不及供应增量,难以使玉米发生质的变化。 第二,从平衡角度来说,玉米供强需弱的格局依然难改,供需不平衡状态有所缩窄,但仍然达不到平衡。 第三,从阶段性角度来说,玉米整体依然是重心向下的格局,企业的收购价也在不断下调,但是随着恐慌卖粮情绪的减弱,以及收购主体的逐渐增多,也并不排除会有阶段性的缓和甚至是短暂的部分回调。 只是这个幅度肯定是十分有限的。(来源:新农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