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安論壇   程广燕:多途径开源节流 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返回列表
查看: 25|回复: 0
收起左侧

程广燕:多途径开源节流 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9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039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3-11 09: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程广燕(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动物食物与营养政策中心主任、研究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生产供给显著增长,有力支撑了城乡居民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当前食物与营养供给的突出特点是热量充足、优质动物蛋白不足,2021年我国人均每日能量供给量达到3400千卡,完全能满足人均每日热量需求,人均动物蛋白供给量为每天37.5克,低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20-40克,与基本营养需求仍有6克左右差距。提高优质动物蛋白供给是未来一段时期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任务。
随着收入增长、城镇化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一方面,食物消费总量将呈现刚性增长。《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3-2032)》表明,未来10年,我国粮食、肉类、蛋类、奶类年消费量将分别增加6.5%、11.7%、3.7%、38.0%,食物供给压力加大。另一方面,膳食不合理造成慢性病多见。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及相关统计,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34.3%、16.4%,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41亿人,高血压人数已达到2.45亿人,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3.3亿人。我国食物消费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食消费以精加工谷物为主,全谷物、杂粮消费不足。二是动物产品中红肉消费偏多,低脂且营养价值更高的禽肉、奶类和水产品消费明显不足。三是蔬菜、水果、大豆消费尚未达标,明显低于营养推荐量。

大食物观下
国家食物安全保障思路与路径


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国际形势复杂、气候多变等诸多挑战,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依靠耕地面积增加实现增产和国际市场外部调剂空间有限,必须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坚持居民食物营养优化,兼顾经济可行、资源减量、环境友好,加快推进从生产端向供需两端调控、从单纯做“加法”向统筹“减法”“加法”转变,确保粮食安全底线,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体发展路径如下。


通过优化居民食物营养结构,每年最高可节约5540万吨粮食需求。据笔者测算,由于来源不同,每生产1克动物蛋白需要6-40克粮食。比较而言,禽肉、奶类和水产品不仅脂肪含量低、营养价值高,且饲料转化效率高。综合考虑居民营养健康需求和资源压力,要大力优化动物产品比重,弱化红肉尤其是猪肉消费占比。以2022年食物消费水平静态测算,如果禽肉在肉类消费占比提高到40%、奶类消费提升至亚洲平均水平(每人每年94公斤)、水产品在动物产品中的比重增至19%,每年累计可以节约5540万吨粮食。
通过减少全产业链损耗浪费,每年可以增加156万亿千卡热量供给。当前,我国食物损耗和浪费率合计22.7%,初步估算约有一半的减损空间,即11.35个百分点,每年可节约2.3亿吨食物,折合成热量为156万亿千卡,可以养活1.9亿人,减少约2.5亿亩耕地资源使用、1.5亿立方米水资源消耗。分环节来看,减损潜力最大的在产业链两端,农业生产、收获后处理、消费环节分别占总减损量的18.9%、34.3%、34.4%;分产品看,减损潜力最大是蔬菜,占总减损量的57.9%,其次是谷物。


拓展食物供给来源,挖掘耕地以外资源的热量、蛋白供给潜力。我国林地面积有42.6亿亩,要因地制宜推广林药、林菌、林果、林菜等复合经营模式,发展林禽、林畜和林蜂等养殖业,合理开发南方草山草坡,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科学利用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发展生态渔业,增加水产品供给。
通过推广应用低蛋白日粮技术,每年可节约豆粕1320万吨。研究表明,推广应用低蛋白日粮技术,采用饲料精准配方和精细加工技术,配合使用合成氨基酸、酶制剂等添加剂,可有效提高饲料蛋白利用效率,最高可将猪禽配合饲料的蛋白含量需求降至10.4%,比当前水平下调4.5个百分点,可减少饲料蛋白消耗约1320万吨,折合大豆约1700万吨。


破解科技成果“最后一公里”难题,挖掘科技增产潜力。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登记的农业科技新成果达3000余项,但转化率仅为40%左右,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30%,大量的科技成果“沉睡”在实验室,造成技术资源的浪费。有关研究表明,科技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与普通农户比较,主要粮食作物亩产增幅10%以上,亩均节约成本30元以上。
利用生物合成技术开展食用蛋白、饲用替代产品研发,拓宽蛋白产业边界。生物科技、生物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要方向,在保障食物供给方面前景广阔。一是针对生物培育肉、微生物蛋白肉、昆虫蛋白肉等动物蛋白替代全球热点产品,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国际研究制高点,防止发达国家形成技术垄断。二是加快新型饲料产业化推广应用。加快推进一氧化碳合成蛋白、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微生物蛋白等新型饲料产品产业化应用,扩大饲料来源。

贯彻落实大食物观
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战略建议


加快农业生产向营养导向转变。落实大食物观,要构建以食物安全为目标的考核体系,把热量、蛋白质、脂肪作为重要的食物安全考核指标,引导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发利用食物资源。建议定期编制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供需平衡表》,在农业相关规划编制中,把居民营养健康需求作为一个重要考量指标,鼓励发展营养价值高、耗粮少的禽肉、奶类及水产品产业,减少动物蛋白产出对耕地的依赖,向草原、海洋要蛋白。


加强居民食物消费引导。一是把食育纳入幼儿园、中小学教学体系,激活“师生家校社”五大主体,建立食育工作长效机制,从小培养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二是发挥食物营养科普中的主体作用,逐步完善食物与营养科普奖罚制度,鼓励科研工作者和行业从业人员积极从事科普工作。三是尽快研究出台生鲜农产品营养标签制度,科学引导大众选购生鲜食材。
积极推动全产业链食物减损。以产业链两端、蔬菜谷物为重点,推动食物减损:一是加大投入,提高收割、储藏、分割等环节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推广先进冷链设备应用,强化食物减损的基础设施与科技支撑。二是适当缩短食物运输里程,提高大中城市蔬菜等生鲜农产品自给率,减少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三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饮食文化,增强全社会的反食品浪费意识。四是加强食物减损机制研究与效果评估,定期发布食物减损报告。


实施低蛋白日粮推广应用补贴政策。建议研究建立饲料中蛋白含量与动物减排的量化模型和效益核算关系,充分考虑低蛋白日粮对氮减排的综合效应,针对采用高品质低蛋白日粮的养殖企业实施减排补贴政策,引导全行业降低饲料蛋白水平,促进养殖业提效减排。
加强大食物资源监测与顶层设计。贯彻落实大食物观,首要前提是摸清我国森林、草原、江河湖海以及设施农业食物与营养供给潜力,建议尽快建立大食物资源监测指标与工作体系,启动大食物资源摸底调查,建立大食物资源台账。强化顶层设计,以大食物观为指引,研究制定食物资源发展规划和开发路径,明确优化食物生产结构、产业布局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切实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来源:农民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4611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