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125]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于三农问题,官方再次重申了两项重要举措:一是提高小麦的托市价;同时稳定水稻和玉米的市场价格。二是稳定三大口粮的生产能力,确保口粮供应呈现出每年增加而非减少,同时坚决捍卫基层种植户的切身利益。从昨日的报告中可以洞察到,官方正逐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预示着2024年的三大口粮市场有可能迎来新的变化。
昨日国内玉米市场的价格依旧保持两极分化,山东及华北地区的市场动态呈现出涨跌交错的局面,但都在可控范围内波动。基层售粮的步伐逐渐加快,但价格上涨的幅度却并不显著。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引,再加上对玉米市场后市看涨情绪不高,使得贸易商们在建库方面显得犹豫不决,情绪并未高涨。从下周开始,华北及山东地区的气温回升速度加快,如果贸易商再不出手进行建库,那么企业大概率会继续压价,但小编认为基层售粮价下跌的空间已经很小了!
东北地区昨日的表现以稳为主,虽有上涨的企业,但多以低位追平为主,继续向上突进的企业没有,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东北不少企业的库存已经得到补充,一些扩收的储备点目前也已经完成收购从而停收,如果本月中旬没有新增扩收点,甚至是像网传的一样扩收暂停,那么东北地区受政策拉动的效果就是大幅减弱,不排除基层粮价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
小编常说一句话,政策拉动的红利很难持久,建议大家能出就快出,而东北地区一直网传的贸易商开始出现较大规模建库,小编经过多方调研和汇总,目前真正出手建库的大中型贸易商和烘干塔占比较低,反倒是基层的小型贸易商建库增加较快,但需要注意,本轮的建库主体抗风险能力低,一旦价格出现波动,快速出货的概率较高!
进入中旬之后,天气影响的因素也基本消散,再叠加现阶段东北粮与山东形成了价格倒挂,三月上旬的上涨已经可以用“强弩之末”来形容,除非近期出现重大的利好因素,否则行情逆转的概率极大!而一旦东北粮价出现较大范围回落,大概率会影响到山东地区的价格稳定,届时贸易商出手抄底的概率就会大增,也等于给了玉米价格一定比较坚挺的底部空间!
两会期间,再次聚焦在稳定粮食供应、保障种植户利益这一议题上。面对这一议题,我的观点是,“老调重弹”罢了,如果深入解读的话,其核心诉求相当明确:保持三大口粮价格的相对稳定,避免价格波动过大。所谓的托市收购价,更像是一个守护种植户利益的底线。然而,今年的政策导向中,有一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那就是强调以市场为主体,提高中间贸易环节的准入门槛。如果小编没有理解错的话,这意味着今年贸易商的屯粮建库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严禁投机倒把)。此外,政策还提出要继续扩大进口粮的采购,逐步与世界粮价接轨在确保种植户利润的情况下一步步与世界粮价接轨,信号有了, 就看大家怎么理解了!
总结:当前的玉米市场受到惜售情绪和政策调控的双重影响,市场走势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尽管本月持续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对于贸易商而言,本月仍是一个值得考虑建库的机会。不过,在建库过程中,应避免盲目参与抢粮大战,而应分批进行,并对质量进行严格把控。预计在未来的6-8月份,玉米市场将出现一个相对空窗期,虽然大涨的可能性不高,但价格相比现阶段有可能上涨一两百元。因此,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机会。
进入本周后,小麦价格先涨后跌,部分制粉企业再次跌破1.4元/斤,持粮主体的心态确实有所变动,但现阶段的小麦市场有三个特点,一是政策投放量依旧保持较高的成交率且价格相对稳定,二是持粮主体的存量越来越少,逢高出货变成了一种常态,三是制粉企业在一步步试探市场的底线,想重新夺回绝对话语权,这也是为什么到货不多却降价不断地原因,现阶段的供需双方博弈正处于焦灼期,不过小编的观点不变,持粮主体要保持好心态,手中小麦的出货时间还有两个月,再加上2023年的小麦质量差距较大,优质小麦稀缺的特性也很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小麦价格的底部还是很坚固的,不存在的大跌的基础!
至于新麦上市前价格走势,虽有反复整体偏强运行还是主流,虽说大涨无望,但价格高位能达到1.45-1.5元/斤之间!所以建议有库存的老板,要学会分批错峰出库,既能避免降价所带来的风险,又能有效减轻库存和资金的压力。至于四五月份的价格走向,就需要重点关注今年新麦的产情。其次关就是注政策的投放成交情况,毕竟它们是现阶段最直观的“风向标”,至于手中的粮源是出货还是留存,何时出货,就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操作了。对于小麦,我们要有信心;对于政策,我们也要有信任。至于官方要打压小麦的说法,小编认为纯属无稽之谈。(来源:8866粮新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