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珏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上海市习近)
伴随新质生产力发展,必然会出现与之相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形成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实践以及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三大要素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是生产力构成的三大要素。
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新”的劳动者。劳动者是物质要素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只有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才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新”的生产资料。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生产资料最大的变化就是数据要素的出现。数据不仅自身创造价值,还能赋能其他生产要素,进而创造更大价值。
新质生产力发展有赖于“新”的劳动对象。这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劳动对象,还包括数据资源等劳动对象。更加丰富的劳动对象将释放出更为惊人的生产力效能。
生产力要素的一系列新变化呼唤构建新型生产关系。这一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既包括变革现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也包括以新型生产关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实现质量效率动力变革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新形势下,要以改革不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为着力点,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持续增强经营主体活力。
经营主体是活跃的创新力量,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技术进步的有力推动者。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不断坚持和发展。
在所有制方面,应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制度保障。
在分配方式方面,应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倡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为调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供制度保障。
在经济体制方面,应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经济体制支撑。
二是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构建统一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联通的市场设施、统一的要素资源市场、统一的商品服务市场、统一的市场监管,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大市场,加快形成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的流动机制,确保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与高效配置。
三是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以此激发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活力,引导各类优质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推动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