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惊蛰时节,我国春耕春播已陆续展开。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春播对于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十分重要。近年来,作为减轻农业灾害、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工具,农业保险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政府保费补贴的力度也不断增加。专家表示,农业保险不仅为亿万农户提供了风险保障,更在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金融助力春耕春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业内专家认为,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需要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积极组织推动,提出具体要求和加快政策落地,加强政策实施的具体指导。同时,还要提高广大农民对政策的知晓率。 为打好春耕“第一仗”,多地监管部门近期纷纷出台相关文件,积极引导保险业做好春耕时期的重要农产品保险承保和服务工作。例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日前印发了《做好2024年金融服务春耕备耕工作的通知》,鼓励保险机构针对气象和病虫灾害,创新拓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气象指数保险、保险+期货等保险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风险保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则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4年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大春作物农业保险承保和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工作。发展种业、大豆、油料作物和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保险,探索开展种植收入保险,有效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提高保障水平。 在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积极加快推动政策落地的同时,保险机构也纷纷深入农户宣传相关政策,力争让粮食生产、农民收入有保险保障。据了解,阳光财险的工作人员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发放宣传资料,与农户面对面交流,普及农业保险常识,宣讲保险承保和理赔流程,打通农业保险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中国人保受邀参加了宁波象山举行的2024年备春耕生产现场会暨科技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宣传“三农”政策,助力当地春耕备耕。 阳光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春播粮食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抓好春耕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阳光财险将充分发挥服务网点全面的优势,全力做好春耕时期保险保障服务,助力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创新保险服务模式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近年来,随着农作物种类不断扩容,地方特色农产品凭借较高的附加值和差异化竞争优势,日益成为部分地区、部分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特色农产品的保险保障需求也日渐增多。 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溪丘湾乡的柑橘种植户早早地为自家的柑橘种植园续保了阳光财险的柑橘种植保险。“幸亏去年购买了柑橘种植保险,今年我们肯定要续保。”巴东县溪丘湾乡几名柑橘种植户连连点头。据了解,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地处三峡库区,柑橘种植历史悠久,是恩施州柑橘的主产区。去年7月初,巴东县多个乡镇遭遇极端暴雨天气,部分柑橘根系受损,接连出现落叶落果,多名柑橘种植户面临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阳光财险迅速开通专项理赔绿色通道,仅用22天便完成查勘核损,8月初便已向受灾主体支付赔款24.1万元,最大程度挽回了种植户的损失,稳定了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 阳光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阳光财险一直紧盯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及支柱项目,广泛研发推广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数据显示,2023年,阳光财险共开展地方特色农险险种26个,为广大农户提供了227亿元的风险保障,承保标的覆盖水果、水产养殖等多个类目的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为完善多层次农业保险产品体系、提高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和覆盖面贡献阳光力量。 “抓好乡村产业,关键是把‘土特产’3个字琢磨透,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建国表示,中国太保产险聚焦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拓展保险品种,开展“一县一品”“一县多品”地方特色保险,助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将保险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广东,中国太保产险构建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以及农产品全产业链数字生态圈的“三链一圈”农民收入保障新模式,助力广东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助力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苏州,中国太保产险积极创新探索开展“保险+信贷+科技+产业联合体”供应链金融服务新模式,为商业性淡水鱼收入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220万元。 宋建国表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在农业强国建设新时期,中国太保产险将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头,加大保险供给与创新,助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风险保障体系。 科技赋能防灾减损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风险。近年来,风险减量已成为财产保险探索的热点领域,其在农险领域更是大有可为。所谓风险减量,基本特征是利用专业、先进的科技手段,提升预防风险的能力。保险机构通过主动开展相关风险管理从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进而为投保人和社会创造价值。 在广东省汕尾市红草镇晨洲村,“保险+科技”给生蚝养殖户带来了福音。汕尾市红草镇晨洲村以生蚝养殖闻名,当地已有300多年的养蚝史,素有“中国蚝乡”之称。据记载,目前晨洲村周边海域生蚝养殖面积近2万亩,年产壳蚝1.5万吨,通过大力发展生蚝养殖产业,带动当地村民走上小康路。2023年5月,中华财险向晨洲生蚝养殖户正式交付“智慧蚝场”风险监测系统。该项目为蚝场免费配建的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记录、监测养殖水体的溶解氧、pH值、温度、盐度等相关数据,有效减轻养殖户监测成本,提高监测成效。当水质超过设备监测阈值时,系统将及时推送信息至养殖户手机中,以便及时排查风险,采取相关措施减少损失,真正起到风险减量的目的。基于智慧蚝场“风险监测系统+区块链技术”可形成的溯源码,当消费者在消费环节因承保的蚝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对客户造成伤害时,可对蚝产品生产过程的数据以及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回溯,判断产品来源、去向,进行保险责任认定和赔付,对生蚝产品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6月,中再产险与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签订了渔船和渔民专属再保险合同。据了解,中再产险此次签订并担任首席再保人的渔船保险和渔业责任险再保险合同,是我国首个市场化的渔船保险和渔业责任险再保险合同。该合同的签订不仅填补了市场空白,还提高了我国渔业生产抵抗大灾风险的能力,对于推动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谈起风险减量,中再产险副总经理王忠曜表示,作为长期深度参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先行者”,中再产险以“业务驱动,科技赋能”为原则,聚焦服务行业发展,全面开展数字化建设。整合不同渠道数据,全面集成农业基础数据、农业灾情数据、卫星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农业保险数据等行业数据资源,加强数据交流、共享和应用;以数据、模型和工具等为支撑,深度挖掘数据资产价值,科学开展风险区划和量化评估,助力行业提升风险管理质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前沿科技,打造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提供全面“数智化”的农业风险管理服务方案。 如今,越来越多类似的成果不断落地生根,通过“保险+科技”等创新的服务模式,构建起水产养殖保险“保防救赔”一体化服务体系,助力渔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