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庞溟:十年征程——浅谈中企“一带一路”绿地投资发展
返回列表
查看: 332|回复: 0
收起左侧

庞溟:十年征程——浅谈中企“一带一路”绿地投资发展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7962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4-15 09: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gecccn 于 2024-4-15 09:43 编辑

庞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从春节开工后比亚迪推出新款混动车型,将起售价打到7.98万元实现了“电比油低”,到最近小米SU7的问世掀起了全网热烈讨论,中国的新能源车市,仍旧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市场。在长期需求的刺激下,我国电池产业在海外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数据表示,2023年中国在欧洲的绿地项目投资大幅增长至45亿欧元,这主要由几个集中在汽车行业的大型项目推动,包括宁德时代、远景动力等中国电池巨头企业在英、法、德、匈牙利投资建设电池厂。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庞溟和仲量联行中国区研究部董事、中国区房地产咨询服务负责人吴洁敏共同在《北大金融评论》发文表示,近年来,中国企业随着自身综合实力逐步增强,更是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延伸其跨境投资行为。中企也越来越多地选择绿地投资作为对当地主要的投资方式,以期在当地进行长期布局、建立本地业务和品牌影响力。
本文完整版即将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19期。
“一带一路”:中企出海投资新“蓝海”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中首倡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美好愿景。至此,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部分为主要顶层设计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式形成,开启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经济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时代,也开启了中企加速出海“一带一路”的十年。

十年来,中国与超过15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截至2023年8月,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共建“一带一路”),以国土面积占全球65%、人口规模占全球64%、GDP总体量占全球42%的规模,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应对世界局势变幻。“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推进不断推动中企主动成为世界经济、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高效协同的关键一环,保持强劲的“出海”势头。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企业随着自身综合实力逐步增强,更是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延伸其跨境投资行为。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超过实际利用外资(对外直接投资1231.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195.6亿美元)。到2022年,中国已发展成全球第二对外投资大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高达1631.2亿美元。即使在世界经济艰难前行的2023年,出海投资的中企仍交出了一份相对令人满意的答卷。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041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折合1478.5亿美元,以美元口径计算同比增长0.9%)。其中,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16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7%(折合1301.3亿美元,以美元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1.4%)。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也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庞大的市场,成为中企出海投资青睐的新“蓝海”。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13—2022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保持稳步提升,十年间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2023年,中企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更是达到2240.9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总额的约24.4%,同比增长28.4%(折合318亿美元,同比增长22.6%),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充分显示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中企对外投资越来越强的吸引力,以及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持续扩张的意愿和趋势。

绿地投资:“不确定”中的新“确定”

在过去的十年间,中企对外投资的方式同样随着内外部因素的更迭在不断演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快速增加,成为中企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尽管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存在投入产出周期较长的弱点,但近年来,由于国际大环境变化、东道国劳动力和资源禀赋等生产要素优势驱动、中国国内市场趋近饱和而国外市场仍具备企业开辟增长新空间的潜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叠加中国国内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给中企自身带来的快速发展和能力积淀,越来越多的中企选择通过绿地投资方式出海,长期深耕当地市场。

特别地,自2017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开始,叠加新冠疫情和疫情后全球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在全球FDI总体呈现风险厌恶和流动性偏好的趋势下,中国企业海外绿地投资(以金额和数量计)在总体出海规模中的占比仍持续上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22)。fDi Markets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中国企业在过去七年间(2017年至2023年)的对外绿地投资项目数量接近4000项,占过去二十年间(2003年至2023年)项目数量总和的约60%。

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作为中企出海越来越重视的东道国,中企也越来越多地选择绿地投资作为对当地主要的投资方式,以期在当地进行长期布局、建立本地业务和品牌影响力。钱旭(2020)的研究发现,随着东道国政府治理效率和便利度的提高,中企在该国进行直接投资时会更倾向于采取绿地投资的模式。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入推进,中国与共建国之间的双边外交关系持续巩固加强,东道国政府对中企投资的支持进一步提升,为出海中企创造相对更有利的监管环境和条件;共建国家整体市场条件在“一带一路”的助益下也持续改善,共同促进了出海中企在当地更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方式。

事实上,早在2017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前,吕越等(2019)基于2005年至2016年数据的比较研究已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绿地投资。在过去七年间(2017年至2023年),地缘政治、疫情、国际局势等不确定因素叠加,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的绿地投资数量依然显著增长。

根据fDi Markets发布的数据,2023年1至9月中企对“一带一路”的绿地投资项目数量已占同期中企全球绿地投资项目总数的约61%,较2017年的比例(约37%)提升了约24个百分点。

在这一过程中,东南亚、中东、中东欧和中亚四大区域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和优先方向(《光明日报》,2023),吸纳了出海中企对“一带一路”绿地投资的大部分项目,并保持逐年整体上升的态势。fDi Markets数据显示,在新冠疫情后的2023年1月至9月间,上述四大区域的中企绿地投资项目总数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的占比已跃升至创纪录的75%以上,较疫情前50%—60%的占比显著增加。这四大区域内中企绿地投资项目各自的占比整体也均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EIU)连续十年发布的“中国海外投资指数”,在2023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目的地前20名中,位于上述四大区域的经济体占据了十席,成为中企出海投资格局中的关键角色。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在其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在最新的“中国海外投资指数”榜上,新加坡位居榜首,取代美国成为中企海外投资的首选目的地,紧随其后的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也迅速崛起,分列第五和第六,仅次于中国香港。同时,中东地区的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也分别位居第八和第九,相较于2013年排名有了显著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中东新兴市场卡塔尔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和其他市场优势,成功跻身第16位,超越了美国、日本、加拿大和英国等传统发达市场。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的排名也在十年间跃升近20位,成功进入前20强。

这四大区域,或是中国地缘相邻的长期友好睦邻,或为市场体量庞大且消费潜力不断增长的新兴经济体,或为链接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关键枢纽,其战略位置、劳动力和资源禀赋、市场潜力、产业优势以及与中国日益紧密的经贸合作,都为中企出海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如表1所列举,这些区域近年来更是不断出台惠及中企在当地绿地投资的战略规划和友好政策,进一步推动区域内经济体成为中国对“一带一路”甚至全球绿地投资的热门选择。

11.jpg

趋势透视:行业多元化、产业链条延伸化、深入“本土化”

以四大区域为例,近年来中企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绿地投资呈现行业不断多元化、行业结构不断改善的趋势。例如,在人口规模超6亿、消费市场潜力巨大、GDP高速增长并拥有基于RCEP协议畅通无阻的自贸区3.0的东南亚国家,进行绿地投资的中企不仅有早期产品出海东南亚现阶段进行升级布局的劳动密集型纺织行业,也有希望尽快在东南亚复制国内成功模式的互联网科技及相关行业(如电商等),以及服务国内各行业出海的服务类行业,还有近两三年集中涌现的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新兴出海行业(吴洁敏、陈思琪,2023)。

在中东、中亚、中东欧等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中企在继续实施能源资源优先投资策略、开展传统能源行业的绿地投资外,伴随东道国国家经济多元化趋势(例如中东国家,沙特“2030愿景计划”、阿联酋“2025年数字政府战略”等,大力发展非油产业,从石油经济向多元化转型),对当地绿色经济、智能制造、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汽车及零部件、电商等领域的绿地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从fDi Market数据库的绿地投资项目数量看,如表2所示,过年七年间(2017—2023年),有16个行业领域对上述四大区域的绿地投资项目数量占同期所有行业绿地投资项目总数的比例位居全行业的前十位。其中5个行业(电子元件、金属、通信、软件与IT服务以及消费品)在四大区域的绿地投资数量表现尤为突出,其占比持续位居同期所有行业的前十位。

2023年是疫后复苏的第一年。截至9月底,上述16个主要投资领域中,由新能源汽车带动的汽车OEM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因政策和能源市场窗口期重回中东欧等地的光伏产业带动的设备和制造相关领域,以及升级布局带动的纺织品行业均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同时,受政策和市场大环境驱动,新兴的芯片行业和航空业对上述四大区域的绿地投资也在急速升温,分别同比增长近3.3倍和1.5倍。

行业多元化和优化的趋势下,各行业中企近年来对这四大区域主要东道国的绿地投资活动还呈现出“本土化”不断深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在当地布局不断拓展的趋势。如表2所列2017年至2022年间贡献了大量绿地投资增量的服务行业(商业服务、金融服务)和物流仓储行业,便很好地佐证了中企绿地投资将资金流、人流、物流更多地在当地集聚、深耕当地的趋势。

22.jpg

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一方面,中企随着自身国际知名度提升、在产业链上下游经济活动中拥有的经验和优势加强后[如新能源汽车(NEVs)和可再生能源],通过绿地投资在东道国强势输出影响力和能力,不断向产业链全链路布局延伸(一体化覆盖上游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和下游销售、运营、服务支持和物流运输等环节),提升其在当地的产业链条和供应链的能级和韧性,满足其服务当地市场甚至更广阔全球市场的发展需求,也或有助于缓解其在国内面临的产能过剩和经济增速常态化的矛盾。

另一方面,来自产业链主导企业所引领的、带领上下游配套企业集群式绿地投资的活动也有所增加。例如在新能源车产业链中,比亚迪、蔚来、亿纬锂能、宁德时代等上游电池、中游整车和下游充电桩(换电站)的头部中企已在东道国(如匈牙利)进行组团式绿地投资,在当地布局新能源产业集群。

此外,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部分行业的中企处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阶段,企业谋求向产业链高端转型。根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欠发达经济体是其理想的,转移相对低附加值环节的投资目的国,助力其国内环节的优化升级。

33.jpg

表3所列举的部分行业的头部中企海外绿地投资发展进程,也印证了这一“本土化”不断深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的趋势。我们发现,不管是传统优势行业(如纺织、传统汽车、消费、通信、光伏等),还是相对新兴的行业(如科技互联网、新能源、新能源车等),其近年来的海外绿地投资大多均倾向于在当地进行全产业链、全生态链、一体化集成和产业集群式的功能布局。

若我们再参照房帅(2020)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绿地投资产业链各环节经济活动的定义,进一步将上述2017年至2023年间,来自16大主要行业的中企对“一带一路”四大区域的相关绿地投资项目也按照上游、下游、本部三大环节进行分类统计,可以发现上述16大主要行业中的出海中企在四大区域东道国的绿地投资活动中,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布局占比在过去七年间持续稳步增长(图1)。其中,面向上游环节布局的绿地投资活动数量在七年间保持了年均近13%的增速(2023年同比增速更是超过90%,占同期项目总数的约60%),面向下游环节布局的项目数量也保持了约6%的年平均增速。

44.jpg
55.jpg

十年磨砺再出发:下一道“必答题”?

2023年11月24日,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中提出未来十年共建“一带一路”总体构想,中国将在重点领域和方向携手“一带一路”共建国全方位多领域互联互通,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出海”绿地投资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客观上来说,在经历新冠疫情和若干地缘政治危机的冲击后,“一带一路”共建国中的不少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减少和社会动乱等问题。因此,未来,对投入产出周期长的绿地投资项目需要开展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更准确、更谨慎地评估项目和规划的可行性及风险。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