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彬 王静文(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超出市场预期。考虑到去年一季度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积压需求集中释放时段,在去年较高基数基础上能够有超预期表现,将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一季度整体好于预期,但3月份数据却表现出边际降温迹象。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房地产开发投资均出现同比增速放缓,只有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加快,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托底作用。如果要稳固下一阶段的经济复苏势头,还需在强化逆周期调节和政策落实方面多下功夫。
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较去年四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季调环比增长1.6%,较上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整体来说好于市场预期。
从生产端看,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二产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较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较去年四季度提升0.1个百分点,稳中有升。服务业同比增长5.0%,其中信息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交运仓邮、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分别增长7.3%、7.3和6.0%。
一季度经济运行之所以好于预期,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动能有所恢复,净出口对增长拉动转正,另一方面则由于内需基础进一步夯实,消费、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保持稳健增长。
从外部看,尽管美、欧、英等发达经济体维持较高利率水平,但在降息预期下金融条件已有所放松,特别是美国经济韧性较强,进入库存回补阶段后产生了较强溢出效应,将全球制造业PMI拉上荣枯线。受外需回暖带动,一季度我国按人民币计价出口同比增长4.9%,好于去年四季度,一季度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30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约600亿元。据推算,净出口对GDP贡献率达到14.5%,扭转了去年全年的负贡献局面。
从内部看,一季度消费市场复苏好于预期,居民消费意愿有所提振,元旦、春节等假期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和花费恢复率已经超过疫前同期。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其中服务零售增长10%。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较1~2月及去年全年分别加快0.3和1.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与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房地产投资的拖累。一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5%。
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高,能在此基础上有超预期表现,殊为难得,因此国家统计局用“持续回升、起步平稳、稳中有进、开局良好”来概括一季度经济运行。
3月份经济有所回落
从3月份来看,经济运行有所回落。这与3月份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的大幅好转不尽一致。
早先公布的3月官方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已站稳荣枯线,特别是制造业PMI已回升至近一年来最高水平,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等均有好于季节性的表现。受此影响,市场普遍对3月份经济数据预期较高,但实际结果弱于预期。
价格方面,3月CPI同比涨幅回落至0.1%,核心CPI同比涨幅回落至0.6%,PPI同比降幅扩大至-2.8%,国内定价的商品如水泥、螺纹钢等价格迭创新低,都反映出总需求仍然偏弱、产能过剩状况有待缓解等问题。
生产方面,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慢于1~2月的7.0%。环比-0.08%,自去年5月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工业生产出现边际降温迹象。3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0%,同样慢于1~2月的5.8%。
消费方面,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3.1%,慢于1~2月的5.5%。季调后环比增长0.26%,略高于前两个月,但大幅弱于去年同期。其中地产类消费(包括家具、家电和建材消费)同比-0.3%,弱于1~2月的0.5%,一般耐用品(主要包括汽车、通讯器材、办公用品等)同比-3.7%,大幅弱于1~2月的7.1%。
投资方面,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快于1~2月的4.2%。3月当月季调环比增速为0.14%,却是今年以来的最慢增速。由于去年3月环比为负,使得同比增速反而加快。从投资构成来看,一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同比增长17.6%,高于1~2月的17.0%,显示设备更新改造事实上是投资增速回升的主要支撑。
投资三大支柱表现为“两快一慢”,其中基建投资同比增长6.5%,快于1~2月的6.3%,在一季度城投债和专项债发行偏慢的背景下,去年四季度发行、主要在今年使用的万亿国债发挥了托底作用;制造业投资增长9.9%,高于1~2月的9.4%,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和政策引导发挥了双引擎作用;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9.5%,较1~2月的-9.0%有所下滑,市场仍然处于“房价跌—销售弱—回款难—拿地下降—投资下滑”的负反馈链条中。
3月经济之所以弱于预期,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
一是就业压力。3月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由上月的4.8%回升至5.0%,达到去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这与3月份服务业和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中的就业指标双双回落一致,显示随着生活性服务业和建筑业景气度回落,这些领域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下降,进而会影响居民的收入增长和消费能力。
国家统计局在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消费最终还是要靠收入作支撑的,现在收入的增长虽然是在回升,但是这几年受疫情冲击影响,收入水平还需要继续提高,消费者的信心虽然连续几个月是在回升,但是总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还在临界值以下。
二是企业信心。3月PMI指标中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均较上月回升,但3月M1同比增速却降至1.1%,为2022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企业活期存款余额增速放缓,显示企业继续扩大再生产和扩大采购规模意愿不足,也折射出房企销售仍然没有起色。
三是外需。3月按人民币计价出口同比增长-3.8%,大幅弱于1~2月的10.3%,其中固然有去年同期基数抬升因素,但同样需要指出的是,本轮外需好转主要由美国库存回补带动,但我国一季度对美国出口占比已经降至13.6%的历史最低水平,借道他国出口美国的方式也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外需的反复可能会对出口形成一定影响。
逆周期调节仍需强化
下一阶段,如果要稳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还需强化逆周期调节力度。
货币政策方面,在前期50个基点的全面降准、支农支小领域的定向降息,以及5年期以上LPR单独大幅下调基础上,需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利率、准备金、再贷款等工具,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财政政策方面,一季度财政支出已靠前发力,但地方债发行慢于时序进度。下一阶段,需统筹考虑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债发行节奏,在保证资金面平稳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稳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具体工作方面,可考虑围绕以下四个目标发力:
一是稳预期稳增长。重点是落实好扩内需的四大抓手,即消费品以旧换新、设备更新改造、“三大工程”和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近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已经公开发布,提出要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和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央行已推出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5000亿元,下一阶段需从中央投资、财政资金等方面加以配合。
二是转方式增动能。重点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3月下旬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要求,“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深化改革开放。近段时间以来,国办发布了《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提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中美双方加大沟通,美国财长耶伦、德国总理朔尔茨等相继访华,都释放出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号。
四是防风险。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其中房地产风险是当务之急。3月22日召开的国常会要求“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政策”“进一步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加快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改革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着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近期多地继续出台房地产鼓励政策,包括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房产“以旧换新”、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此外,在缓解房企融资困境方面也需政策进一步落实。
总体来说,一季度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开门红成色颇足,但考虑到3月份经济所呈现出的边际放缓压力,政策需及时做出反应。如果上述政策效应能够充分显现,叠加去年年中的偏低基数,则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回升至5.5%以上区间。(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