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经管之道   郭晓鸣等:农业保险应当如何突破困境
返回列表
查看: 186|回复: 0
收起左侧

郭晓鸣等:农业保险应当如何突破困境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4-18 10: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王韧 郭晓鸣(湖南工商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保险以其独特的风险阻隔和经济补偿功能,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迎来了新的重要发展机遇。截至2021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已突破976亿元,同比增长近19.8%,为1.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4.7万亿元。在稳定农民收入、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保险服务粗放,违规承保、保障水平不足的矛盾仍显突岀,保险产品供给、保险机构服务与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何突被被破当前困境,通过强化农业保险服务功能和有效管控运行,稳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质量及效率,是当前需要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的紧迫性问题。


一、当前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困境

1.农业保险产品供给粗放,服务能力的规范建设尚需加强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管理仍呈现相对粗放的状态。一是产品粗放。农业保险产品仍然表现为种类少,保障水平单一,财政补贴标准缺乏弹性;二是定价粗放。即使是同一省份各地农业风险差异巨大,而当前简单“一省一费率”的“一刀切”政策极易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三是承保粗放。由于难以精准确定投保标的的位置、面积和数量,不少地区存在严重多重投保和虚假投保等违规乱象;四是理赔粗放。勘查定损手段落后,效率低,成本高,虚假赔付和协议赔付多有发生,有违保险本质,导致为农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高。

2.农业保险需求保障不足,“扩面、提标、增品”仍待提升

传统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较低,仅覆盖直接物化成本。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流转土地的租金成本等大幅上企,导致农业保险赔付额与完全成本的差距拉大,农业保险投保的获得感不强,造成低收入农户投保积极性差,“不愿保”,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认为投保补偿低,“保不够”。此外,我国农业产业正在加速转型升级,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新型经营主体有很强的资金需求和防范风险需求,农业保险进一步“扩面、提标、增品”,或者直接开展收入保险,是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势所趋。

3.农业保险经营欠规范,制度顶层设计仍亟待优化

首先,针对当前农业保险经营中的违规违法乱象,政府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校验监测手段与工具,无法及时检测和管控保险公司违规行为,常常是事后处置,陷入被动。其次,政府监管部门缺乏对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与服务水平的评价手段与工具,无法管理农业保险的市场准入和退出,进而致使农业保险市场出现不合理的恶性竞争。再次,政府监管部门对农业保险进一步“提标、扩面、增品”,尤其针对是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等顶层制度设计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二、加快我国农业保险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当务之急是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重点通过服务升级、功能升级、技术升级和政策升级,实现农业保险发展质效的高质量突破。

1.服务升级:创新与保险功能扩大相适应的产品体系,激活保险供给主体内生发展动力。

第一,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针对传统农业保险产品供给粗放,保障水平较低的现实问题,一方面,继续提高农险承保率,积极推进实施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增强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使农业保险在保障粮食的特殊性、战略性、基础性地位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扩大农业保险保障覆盖面,围绕新型设施农业和高标准农田,积极开发推广设施农业保险、耕地地力指数保险、高标准农田保险等,为国家粮食安全织密农业保险“安全网”。

第二,创新农业保险保障内容。探索完善“保险+期货”模式,保障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市场及价格风险,实现传统农业保险的产品升级。鼓励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开发产量指数、天气指数、价格指数、叶面积指数等多元化的农业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和不同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的差异化需求。

第三,完善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强化农业再保险制度设计,建立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发展现状的农业再保险制度体系,一方面,完善并落实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通过稳定可靠的再保险制度实现农村保险持续扩面、增品、提标;另一方面,构建多元化风险分散工具,建立“农业再保险基金”、“再保险+大灾基金+巨灾债券”、“再保险+巨灾债券”等,将农业大灾在风险分散体系内实现对冲。

2.功能升级:打造农村综合金融生态,对接农村乡村振兴的多层次风险保障需求。

第一,推进农村金融体系与农业保险协同惠农。通过匹配不同农业保险的主体需求,延伸农业保险“融资”“增信”功能。加强农业保险与融资担保、银行信贷、期货、基金等金融工具联动,全面推进“保险+”,形成“政银保担基”紧密合作、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政策链多链协同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机制。提高农户尤其是新型经营主体信用等级,增强农业保险融资功能。对于小规模农户,保险公司可提供一揽子保险产品与特色农业保险配合,提高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应聚焦全产业链保障体系,综合性助推农村优势产业提质发展。

第二,实现农村土地改革与农业保险协同惠农。通过推动“土地履约保证保险”,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为农地“三权分置”提供有力保障。探索农产品质量保证(或安全责任)保险,促进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扩大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并健全融资信用保证类保险体系。

第三,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与农业保险协同惠农。综合保障“善治示范村”建设,提供农村公共管理综合保险。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推出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坚持“种养结合”的生态发展理念,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保障乡村可持续绿色发展。

3.技术升级:发展以数字为核心的科技驱动型信息技术,创新高质量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

第一,资源平台化。建立基于农业保险经营的大数据平台,通过与平台数据的资源整合,运用智能科技手段做好农户智能识别与辨认。对当地气候地理条件进行投放分析和决定投放对象及投放项目,根据大数据进行项目管理与风险防范和后期的绩效评估。

第二,理赔精准化。利用遥感监测技术,使灾害评价定量化。使用无人机查勘,让查勘方式多元化,解决传统农业保险查勘定损中存在的定损速度慢、难度大的问题。将人工智能、5G技术等手段应用于农业灾害估损机制和快速理赔机制,提高定损理赔效率,提升农户满意度。

第三,服务扁平化。全面推进移动端、微信小程序等在线服务,着力打造保险公司员工、协保员、相关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服务场景,展开全程式客户运营。构建交互畅通,自采自证,主动触发的服务机制,构建农户全面参与的工具体系,培养农户的保险意识和构建参与体系,构建普惠制与专业服务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新模式。

第四,技术产业化。通过农业风险数据全面共享,监测数据全面产业化,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农业保险实务的数字再造,以数字农险为核心,建构现代智能农业保险为方向,实现决策量化、运作优化、服务公开、体系协同的农业保险转型升级模式,进一步高质量助力农业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

4.政策升级:优化顶层设计和运行机制,推动农业保险政策由“普惠”向“特惠”转变。

第一,顶层设计更加统一。制定统一的农业保险招投标办法,加强对保险机构的规范管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府通过创造低成本的政策环境,充分调动市场主体能动作用,发挥政府与市场合力。建立由财政部门牵头,农业农村、林业和保险监管等多部门参与的农业保险工作小组,确定本地区农业保险财政支持政策和重点,统筹推进农业保险的经营监管及绩效评价工作。

第二,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在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基础上,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增加农业再保险供给。支持保险监管部门继续加大对保险机构资本不实、违法违规甚至骗取财政补贴、虚假承保、虚假理赔等监督检查力度,通过严格监管,规范市场竞争,逐渐实现由行政决策向市场契约转变,由财政救济向保险理赔转变,由政府管理向市场服务转变。

第三,补贴政策更加精准。支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揽子综合保险,用于支持区域特色农产品发展,聚焦优势特色产业,实现补贴政策从普惠向特惠转变。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实现补贴对象重点向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尽快实现保足保全,为支持小农户有效融入现代农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成长为农业强国骨干力量提供有效的保障性支持。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23年第4期)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378

有图有真相